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nyhyzx07-006-6)

作品数:2 被引量:22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新永郭华春戴华峰王晓宇张雅琼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马铃薯
  • 2篇彩色马铃薯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含量
  • 1篇叶片
  • 1篇育种
  • 1篇增强UV-B...
  • 1篇生理生化
  • 1篇生理生化特性
  • 1篇气候
  • 1篇气候特点
  • 1篇马铃薯叶片
  • 1篇酶活
  • 1篇酶活性
  • 1篇膜透性
  • 1篇类黄酮
  • 1篇脯氨酸
  • 1篇保护酶
  • 1篇保护酶活性

机构

  • 3篇云南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郭华春
  • 2篇张雅琼
  • 2篇张新永
  • 1篇艾星梅
  • 1篇杨洁
  • 1篇王晓宇
  • 1篇戴华峰

传媒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增强UV-B辐射对彩色马铃薯叶片中相关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09年
以种植于大田中的马铃薯品种云南转心乌(块茎紫皮紫环,以下简称转心乌)和大西洋(块茎白皮白肉)为材料,分别采用自然太阳光照(0~10W/m2)、2W/m2和4W/m2UV-B辐射进行20~80d的照射处理,测定了马铃薯叶片内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及总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UV-B处理时间的延长,转心乌和大西洋叶片中CAT、POD、SOD、PAL活性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而总叶绿素含量持续降低,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加;在增强UV-B辐射条件下,上述指标在处理时间和剂量间大多差异显著,且转心乌叶片的各保护酶活性和总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大西洋,丙二醛含量则显著低于大西洋.可见,长时间大剂量的UV-B辐射对马铃薯叶片的叶绿素合成代谢和保护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影响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马铃薯对于紫外线辐射的响应具有品种间差异,转心乌较大西洋更耐UV-B辐射,其更适合种植在UV-B辐照较强的高海拔地区.
张新永郭华春戴华峰
关键词:UV-B辐射彩色马铃薯保护酶活性叶绿素含量
增强UVB辐射对彩色马铃薯相关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云南省特有紫色马铃薯品种转心乌Solanum tuberosumL.和对照品种大西洋Solanum tuberosumL.种植于大田条件下,以自然太阳光照射、人工增强辐射剂量2W·m-2、人工增强辐射剂量4W·m-2三个水平的紫外线B辐射的剂量进行80d照射处理,研究紫外线B辐射对马铃薯叶片内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脯氨酸含量、类黄酮含量、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和对细胞质膜的伤害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增强的UVB辐射由于抑制了叶绿素的合成,致使其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持续而不断降低;而短期内增加较低剂量的UVB辐射会诱导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但是随着处理时间的延续却不断降低;由于植株的适应性反应,持续的UVB辐射诱导致使脯氨酸含量和类黄酮含量不断增加;随着所清理活性氧数量的不断累积,其主要产物之一丙二醛的含量也在不断累积,而且UVB辐射对叶片内细胞质膜的不断伤害致使膜透性不断增加。在相同处理条件下云南转心乌叶片内脯氨酸和类黄酮的含量及增加速率明显高于大西洋,丙二醛的积累则少于大西洋,并且转心乌叶片的细胞质膜所受伤害程度亦较大西洋轻。研究结果说明,脯氨酸含量、类黄酮含量、丙二醛含量以及细胞质膜伤害率具有品种间差异,紫色的云南转心乌较大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适应UVB辐射增强的生态环境。
张新永郭华春艾星梅张雅琼王晓宇
关键词:彩色马铃薯脯氨酸类黄酮丙二醛膜透性
利用云南气候特点 提高马铃薯早期选择效率
本试验利用云南冬季温暖、夏季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对马铃薯实生种子进行冬季温室营养袋育苗,雨季无性世代大田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冬季温室营养袋生产实生小薯, 可有效利用空间和时间,缩短育种年限;雨季进行田问种植淘汰不抗晚疫病...
杨洁张雅琼郭华春
关键词:气候马铃薯育种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