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YJN0204)

作品数:10 被引量:70H指数:5
相关作者:程建平赵锋李阳徐得泽游艾青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长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水稻
  • 3篇直播
  • 3篇机械直播
  • 3篇播期
  • 2篇稻根
  • 2篇杂交
  • 2篇杂交水稻
  • 2篇生育
  • 2篇生育特性
  • 2篇水稻根
  • 2篇水稻根系
  • 2篇机械插秧
  • 2篇根系
  • 2篇根系特征
  • 2篇SATIVA
  • 2篇插秧
  • 2篇ORYZA
  • 1篇调节剂
  • 1篇定位施肥
  • 1篇秧龄

机构

  • 8篇湖北省农业科...
  • 6篇长江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湖北工程学院

作者

  • 8篇程建平
  • 7篇赵锋
  • 5篇李阳
  • 4篇游艾青
  • 4篇徐得泽
  • 2篇汪本福
  • 2篇蔡海亚
  • 1篇杨国才
  • 1篇张国忠
  • 1篇吴建平
  • 1篇刘凯
  • 1篇李文婷
  • 1篇陈旭阳
  • 1篇王乐云
  • 1篇邓青云

传媒

  • 9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机械直播定位施肥对水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缓释肥100%撒施、缓释肥100%机施、缓释肥80%机施、习惯施肥和无氮处理,研究了机械定位施肥节氮精量穴直播水稻的生育特性和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中后期缓释肥100%机施处理和80%机施处理的单穴植株地上部干重、水稻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a+b的含量、水稻倒一叶和倒二叶叶绿素SPAD值高于习惯施肥处理。缓释肥100%机施处理和80%机施处理较习惯施肥分别增产9.50%和8.20%。缓释肥机械定位施用比习惯施肥极显著提高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同等用肥量条件下提高3.84 kg/kg。
程建平严华生张旅峰章桃娟赵锋陈少愚张国忠游爱兵
关键词:水稻生育特性
栽培密度和播期对杂交水稻广两优272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考察了不同栽培密度和播期对广两优272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两优272栽培密度为22.8万穴/hm2、播期在4月15日时产量最高。随着广两优272栽培密度增大,茎蘖数峰值增加而无效分蘖增多,有效穗数增多而穗实粒数减少;播期推迟,该品种分蘖峰值滞后,无效分蘖增多而穗实粒数减少。栽培密度、播期两者均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在栽培密度25.8万穴/hm2时,广两优272产量最高可达9 611.7kg/hm2;4月25日后播种,广两优272产量显著降低,提前播种产量略有增加。广两优272作为一种高产迟熟中稻品种,在湖北省种植适宜播期为4月中旬或略提前,栽培密度应保持25.8万穴/hm2左右。
赵锋刘凯张旅峰章桃娟陈少愚杨国才徐得泽游艾青程建平汤怀波邓青云
关键词:杂交水稻栽培密度播期
不同育秧模式对早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选择基质、钵形毯状、麻地膜、营养土毯状育秧4种模式,考察了株高、叶龄、假茎宽、干物质、根冠比等参数,明确不同育秧模式对早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秧模式对秧苗素质有明显影响,采用麻地膜育秧和钵形毯状育秧能显著增加秧苗的物质积累能力、促进根系生长、增加叶龄,秧苗综合素质更佳。
陈少愚赵锋李阳程建平张旅峰章桃娟皮楚舒
关键词:早稻机械插秧育秧秧苗素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再生稻头季分蘖萌发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采用盆栽,设计CK(清水,T1);30 mg/L细胞分裂素(6-BA,T2);0.1 mg/L芸苔素内酯(BR,T3);40mg/L赤霉素(GA3,T4);30 mg/L 6-BA+0.3 mg/L BR(T5);50 mg/L 6-BA+0.1 mg/L BR(T6);10 mg/L 6-BA+0.5 mg/L BR(T7)共7个处理,考察对分蘖苗数、干物质积累、生长速率及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T2处理显著增加分蘖数,比对照高16.7%,T4则比对照低近50%;同时T2和T6处理的干物质积累显著高于其他,T6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速率最高,T3、T4最低;光合作用速率也以T2最高。结论,T2和T6处理可以较好促进分蘖的发生及营养生长期干物质积累,T4处理抑制分蘖明显,T3处理的浓度可能太高,对植株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T2和T3存在互作效应,不同浓度复配对植株生长影响明显。
李阳程建平赵锋陈少愚李文婷徐得泽游艾青张旅峰章桃娟皮楚舒
关键词:再生稻分蘖植物生长调节剂营养生长期
栽植密度和播期对水稻广两优5号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考察了栽植密度、播期对广两优5号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两优5号栽植密度为22.5万穴/hm2、播期在4月25日产量最高。广两优5号随栽植密度增大,茎蘖数峰值提高、有效穗数增多、每穗实粒数减少;随播期推迟,该组合分蘖峰值滞后,无效分蘖增多、穗实粒数减少。4月25日后播种、栽植密度22.5万穴/hm2时,广两优5号产量最高可达753.3 kg/667 m2;5月5日及以后播种,广两优5号产量显著降低。广两优5号在湖北省种植适宜播期为4月中下旬,栽植密度应保持22.5万穴/hm2。
吴建平陈少愚李阳赵锋徐得泽蔡海亚游艾青万晟杰费长亮程建平张旅峰章桃娟皮楚舒
关键词:杂交水稻栽植密度播期
湖北省粳稻产业发展现状及推进建议被引量:4
2015年
自湖北省实施水稻"籼改粳"工程以来,粳稻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实质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从粳稻产业发展的角度阐述了湖北粳稻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生产上参考。
汤颢军程建平
关键词:粳稻
机械直播与灌溉模式对水稻根系特征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为探明机械直播和灌溉模式对水稻(Oryza sativa L.)产量和根系特征的影响,2013~2014年,设置水直播淹水灌溉(WF)、水直播间歇灌溉(WSW)、旱直播淹水灌溉(DF)和旱直播间歇灌溉(DSW)4种模式,以常规移栽淹水灌溉为对照(CK),考察水稻根系特征、产量等参数。结果表明,2013年,WF和WSW分别较CK实际产量提高7.3%和5.3%,DF和DSW与CK产量差异不显著,2014年产量情况大致相同。机械直播模式和灌溉模式均有利于水稻根系伸展和提高根系活力,旱直播模式能够延缓后期叶片衰老,从而在增产稳产前提下达到节水的目的。
程建平赵锋陈少愚李阳汪本福徐得泽蔡海亚游艾青费长亮万晟杰张旅峰章桃娟皮楚舒
关键词:机械直播灌溉模式根系特征SATIVA
不同直播种植模式对水稻根系特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4
2013年
为了明确不同直播种植模式下水稻(Oryza sativa L.)的产量形成机制,采用机械穴直播(XB)、机械条直播(TB)、人工撒播(SB)种植模式,以传统人工插秧(CY)为对照,考察了水稻根系特征、群体动态和光合作用产物转运等性状。结果表明,齐穗期XB和TB根重均比CY显著增加,其主根数、根总长、根尖数以及根表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根系伤流量齐穗期仅XB高于CY,TB和SB均比CY显著下降,灌浆期3种直播模式均较CY显著下降。水稻叶面积指数有相似的变化规律。直播模式下水稻齐穗前光合作用产物积累量较大,其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转换率显著高于CY。与CY相比,XB产量提高5.8%,TB和SB分别降低4.2%和13.2%。XB和TB种植模式下,水稻千粒重增加,但每穗总粒数有所减少。总体来说,机械直播较人工撒播用种量减少、植株布局有序性提高,根系形态改善,地上部分光合作用产物积累明显提高。但是,相对人工插秧,其灌浆期根系活力明显下降。
程建平赵锋吴波陈旭阳王乐云游爱兵严华生罗必灿
关键词:机械直播SATIVA根系特征
精量穴直播对粳型中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以热粳优35(R35)、甬优15(Y15)、甬优4149(Y4149)和甬优4949(Y4949)等4个粳型中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精量穴直播(XB)、机插秧(JC)两种机械种植模式,并以人工移栽为对照(CK),探索不同种植模式下粳型中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因素特点。结果表明,粳型中稻采用精量穴直播模式较采用人工移栽产量均显著提高;其中Y4149采用XB后,其穗总粒数显著增加,其他品种有效穗数均显著提高。与JC模式比较,R35和Y4949采用XB模式产量分别提高4.5%、4.9%,其产量提高的原因是有效穗数增加。在该试验条件下,R35和Y4949更适合精量穴直播种植模式。
陈少愚赵锋程建平吴山张旅峰章桃娟游爱兵
关键词:水稻
不同播期及秧龄对机械栽插晚稻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采用大田试验,设计15d(Y1)和20d(Y2)2个秧龄以及6月25日(播期一,B1)、6月30日(播期二,B2)、7月5日(播期三,B3)3个播期处理,以探讨机械插秧下秧龄和播期对晚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二和播期一的产量间无显著差异,但分别高于播期三产量8.7%、3.5%,随着播期延后,播期三各产量构成因子除千粒重外,呈下降趋势。H优518最高产量相比最低产量降低速度显著高于鄂粳403,分别达45.0%、13.5%,花后干物质积累H优518也显著大于鄂粳403。综合分析可知,晚籼稻比晚粳稻对低温反应更敏感,前者高产需提早播种,推迟播期不利于结实灌浆,后者高产也需在较早播种基础上保证足够苗数,两者秧龄都不宜超过20d。播期和秧龄可能导致生理上的变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李阳程建平赵锋汪本福陈少愚
关键词:机械插秧晚稻播期秧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