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12046)
- 作品数:15 被引量:63H指数:5
- 相关作者:刘迎龙朱耀斌范祥明刘爱军李志强更多>>
-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19例左上腔静脉引流入左心房的诊治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总结左上腔静脉引流入左心房的诊治体会。方法1998年2月至2012年1月收治19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左上腔静脉引流人左心房患儿,男10例,女9例,年龄0.5—12.0岁;体重6~28kg。均经心脏彩色多普勒、左上肢声学造影及心导管心室造影、CT等检查明确诊断。采用直接结扎或切断缝合、自体心包左心房内隧道、房间隔重建、双向Glenn手术治疗。结果全组病例无死亡。术后恢复过程平稳。术后随访,最长者已11年,情况良好。结论左上腔静脉引流入左心房术前确诊较难,加深对其特性的认识可以提高术前检出率,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 李磊范祥明吴永涛朱耀斌陈哲苏俊武程沛刘迎龙
- 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左上腔静脉左心房心脏
- 双侧体-肺分流治疗左右肺动脉融合部狭窄或闭锁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评价双侧体-肺分流对左、右肺动脉融合部狭窄或闭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肺动脉闭锁26例,肺动脉狭窄4例(右心室双出口2例、法洛四联征及功能单心室各1例);合并体-肺侧支形成4例,内脏异位3例。根据患儿两侧肺动脉发育、肺动脉开口狭窄情况,行双侧改良B-T分流术2例,双侧中心分流术13例,右侧改良B-T+左侧中心分流术8例,右侧中心分流+左侧改良B-T分流术7例。结果术后因严重低氧血症死亡1例;并发低心排出量综合征3例,灌注肺2例,严重肺部感染1例;术后左、右肺动脉指数((101±80)、(97±51)mm2/M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83±6)%)均较术前((38±28)、(45±25)mm2/M2,(62±13)%)提高,血红蛋白水平((178±30)g/L)较术前((194±29)g/L)下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8~52个月,8例完成格林手术,3例完成Fontan手术,3例完成根治手术。结论双侧体-肺分流手术可有效促进患儿左、右肺动脉发育,改善发绀,治疗左、右肺动脉开口狭窄或闭锁的发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疗效满意。
- 范祥明李志强苏俊武朱耀斌樊星刘迎龙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 主动脉与人工血管侧侧吻合技术在体肺动脉分流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主动脉与人工血管侧侧吻合技术在体肺动脉分流术中的应用。方法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44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主动脉与人工血管侧侧吻合的体肺动脉分流术,其中升主动脉-主肺动脉38例,升主动脉-左肺动脉4例,升主动脉-右肺动脉2例。男、女各22例;〈1岁23例,1~3岁14例,〉3岁7例;体质量(9.24-3.6)kg。肺动脉闭锁32例(3例室间隔完整,29例伴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10例,右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狭窄和矫正性大动脉转位并肺动脉狭窄各1例。术后定期随访。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2例出现早期狭窄,1例因早期分流堵塞再次行中心分流术,1例分流过多。术后经皮血氧饱和度由0.67±0.10增加至0.81±0.07。术后动脉压增加0~25mmHg(1mmHg=0.133kPa),中位值6.5mmHg。所有患儿随访12~23个月。2例出院后第1、3个月因误吸死亡;2例人工血管狭窄;2例人工血管闭塞,其中1例术后14个月再次行体肺动脉分流术;7例肺动脉发育良好者行进-步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根治手术,3例行Glenn手术。余患儿经皮血氧饱和度0.82±0.05,超声心动图示分流血管通畅,血流束与人工血管口径-致。结论主动脉与人工血管侧侧吻合技术的体肺动脉分流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人工血管堵塞率低,可以推广应用。
- 吴永涛李磊范祥明朱耀斌陈哲李志强苏俊武程沛刘迎龙
- 关键词:心脏缺损心脏外科手术
- 右侧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右侧开胸体外循环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指征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78例经右侧开胸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12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13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32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11例,三房心矫治术5例,其他畸形手术5例;本组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并发症28例,其中术后出血行开胸止血6例,迟发心包积液经心包引流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永久起搏器1例,<2mm的残余分流19例,行二次气管插管1例。结论右侧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切口隐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患儿心理影响较小,在熟练掌握常规手术技术及特殊手术技巧的基础上,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较好选择。
- 李磊范祥明吴永涛朱耀斌陈哲李志强张晶苏俊武程沛刘迎龙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开胸手术右侧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伴焦虑抑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心肌梗死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病人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黛力新10.5mg,2次/日,连续4周,常规组仅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心绞痛分级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动态心电图心脏事件。结果治疗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Brawnwald心绞痛分级、心脏事件及24h心肌缺血总负荷较常规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黛力新可以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伴焦虑抑郁病人的负性情绪,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减轻心肌缺血,有利于疾病的转归。
- 马芷琴吴艳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抑郁症状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心脏事件
- CRELD1基因在汉族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患儿心肌组织表达情况的初步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CRELD1基因在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CAVSD)患儿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实验组选取CAVSD患儿5例,平均年龄1.2岁;对照组选取室间隔缺损(VSD)患儿5例,平均年龄1.9岁。患儿手术过程中剪取右心房适量心肌组织,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两组标本CRELD1基因表达进行检测,比较两者差异。结果 CRELD1基因在两组病例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RELD1基因在CAVSD与VSD患儿心肌组织中表达情况近似,提示CRELD1基因可能与多种先心病相关,或者CAVSD可能是一种多基因的遗传性疾病。
- 刘爱军刘扬李志强李刚朱耀斌李晓峰刘迎龙
- 关键词: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基因芯片
- 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及治疗效果评价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年龄>6个月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或Taussig-Bing畸形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监护及治疗的效果。方法 86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或Taussig-Bing畸形合并肺动脉高压行大动脉调转术患者,肺动脉收缩压50~97mm Hg,术后给予深度镇静、过度通气、持续吸入一氧化氮等监护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术后6例发生院内死亡,病死率6.98%,存活患者发生各类并发症23例。结论年龄>6个月伴有肺动脉高压患者大动脉调转术后采用综合治疗措施,进行有效的心肺支持,可取得满意效果。
- 朱耀斌范祥明李志强苏俊武张晶李晓锋刘爱军刘迎龙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转位肺动脉高压
- 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被引量:19
- 2011年
- 急性肺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综合征,病死率较高。研究急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明确其发病机制,可为相关治疗策略提供指导和帮助。建立一种理想的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有助于研究其发病机制。
- 朱耀斌李晓锋张燕搏凌峰刘爱军刘迎龙王强
-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动物模型
- 左肺切除联合野百合碱注射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
- 2013年
- 目的探讨左肺切除联合野百合碱注射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22只,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12只)和对照组(10只)。研究组大鼠切除左全肺,术后1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对照组行假手术(仅单纯开胸),术后1周皮下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4周后比较2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肺小动脉管壁中膜厚度占血管外径百分比(WT%)、血管梗阻指数,并取右肺,比较2组病理学特征差异。结果研究组大鼠mPAP明显高于对照组[(42.4±2.8)mmHg(1mmHg=0.133kPa)比(19.0±2.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肺小血管肌化程度增强,研究组RVHI、WT%、血管梗阻指数均明显大于对照组[(0.61±0.10)比(0.27±0.05)、(4.52-±1.19)比0、(26.38±4.27)比(1.82±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左肺切除联合野百合碱注射用于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模型大鼠肺血管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 刘扬李刚刘爱军朱耀斌李晓峰李志强刘迎龙
- 关键词:高血压肺性野百合碱肺切除
- 液体通气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1年
- 急性肺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病死率较高,目前尚缺少合适的治疗方法。液体通气技术是一种新型呼吸通气模式,可减轻肺部炎症反应,改善通气状况,为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
- 朱耀斌李晓锋张燕搏凌锋刘爱军刘迎龙
-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部分液体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