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2059) 作品数:12 被引量:163 H指数:8 相关作者: 马文石 林晓丹 周俊文 时镜镜 雷定锋 更多>> 相关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一般工业技术 理学 化学工程 更多>>
乙醇胺功能化石墨烯及其PVB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乙醇胺对石墨烯进行改性,一步合成了乙醇胺功能化石墨烯(EFG),探讨了实验条件对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胺在对石墨烯进行功能化的同时还能起到还原氧化石墨烯(GO)的作用,反应产物的吸光度随着乙醇胺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体系pH值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产物中N元素的含量则随之减小,最佳合成条件为:乙醇胺与GO的质量比为4.0,反应温度50℃,体系pH7.0,反应时间12h.然后分别采用溶液共混法和原位还原法,制备了两种不同的EFG/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复合材料,研究了EFG的添加量和加入方式对PVB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FG的引入可以极大的提高PVB的导电率、紫外线屏蔽能力和力学性能,且采用原位还原法的效果更好.当EFG添加量为3.0wt%时,复合材料的导电率较PVB升高了约6—7个数量级;当EFG的添加量仅为1.0wt%时,复合材料对紫外线的屏蔽能力就到达了90%以上. 汪林峰 马文石 肖舒文关键词:乙醇胺 功能化 石墨烯 聚乙烯醇缩丁醛 复合材料 Properties of Functionalized Graphene/Room Temperature Vulcanized Silicone Rubber Composites Prepared by an In-situ Reduction Method 被引量:14 2013年 Functionalized graphene oxide (FGO) was prepared by treating graphene oxide with y-aminopropyl triethoxysilane (KH-550) before the mixture was dispersed into a, ω-dihydroxy polydimethylsiloxane to get room temperature vulcanized (RTV) silicone rubber composites by solution casting. The cured composites were then reduced with hydrazine hydrate to obtain functionalized graphene (FG)/RTV silicone rubber composites. The structures of FGO and the resultant composi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FT-IR spectra and X-ray diffraction. KH-550 was found to be grafted onto graphene sheets, leading to an increased interlayer spacing.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obtained. Both the FGO/RTV silicone rubber composite contain 1.0 wt% of FGO, and its reduced product showed an increase of one-step weight loss temperature with 61 ℃ and 133 ℃ higher than that of pure silicone rubber.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at break of FG/RTV silicone rubber composite (with 0.5 wt% FGO content) increased by 175% and 67%,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ose of pure silicone rubber. 马文石 LI Ji DENG Bangjun LIN Xiaodan ZHAO Xusheng关键词:COMPOSITES RUBBER 石墨烯/聚硅氧烷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13年 介绍了改善石墨烯在聚硅氧烷基质中的分散性的方法,并分别从溶液共混和直接共混两个方面阐述了石墨烯/聚硅氧烷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重点总结、分析了石墨烯对不同聚硅氧烷材料性能的影响,包括力学强度、导电性、导热性、介电性和热稳定性;并讨论了不同制备工艺对石墨烯增强效果的影响。 雷定锋 马文石关键词:石墨烯 聚硅氧烷 复合材料 亲油性长链烷基硅烷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8 2012年 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在三乙胺存在下处理氧化石墨烯(GO),一步制得长链烷基硅烷功能化石墨烯(FG)。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技术对FG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Si—OCH3与GO表面上的OH反应,以Si—O—C连接在石墨烯片层的表面,而GO片层上其它含氧基团大部分被还原脱除,恢复了石墨烯的sp2杂化结构。FG具有很好的油溶性,可稳定分散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四氢呋喃、丙酮、苯等有机溶剂中,并且在DMF中的最大分散浓度为1.90mg/mL。AFM的结果显示,FG在DMF中平均厚度约为1.7nm,以单层剥离状态存在。 马文石 李吉 林晓丹关键词:三乙胺 氧化石墨烯 石墨烯 乙醇胺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9 2011年 乙醇胺在温和条件下与氧化石墨烯反应,然后经水合肼还原得到功能化的石墨烯.干燥的功能化石墨烯经超声处理后,可稳定分散于水、乙醇、丙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等溶剂中.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镜(TEM)分析表明功能化石墨烯平均厚度为3~4 n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对功能化石墨烯的结构分析表明:乙醇胺与氧化石墨烯发生了化学反应,并通过共价键连接到石墨烯的六元环上.TG结果表明功能化石墨烯的热稳定性比氧化石墨烯有所提高,但低于还原氧化石墨烯. 马文石 周俊文 林晓丹关键词:乙醇胺 功能化 石墨烯 KH-570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2 2012年 采用Hummers法对天然石墨进行氧化处理制备了氧化石墨烯,通过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氧化石墨烯反应得到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然后在水合肼的作用下制备了功能化石墨烯。未烘干的功能化石墨烯在超声处理下,能稳定分散在体积比为9∶1(V/V)的乙醇/水、丙酮/水或N,N-二甲基甲酰胺/水的混合溶剂中。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X射线衍射对样品结构、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KH-570上的硅氧烷与氧化石墨烯上的羟基发生了反应,经水合肼还原后,功能化石墨烯的无序度增加,层间距也比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的缩小了。功能化石墨烯在DMF/水中呈高度剥离状态,片层厚度为1.1~2.3 nm。 时镜镜 马文石 林晓丹关键词: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氧化石墨烯 石墨烯 功能化 长链硅烷对埃洛石纳米管的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10 2011年 采用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对埃洛石纳米管(HNTs)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改性埃洛石。改性后的埃洛石在甲苯、液体石蜡中的分散性提高,吸油量从90 mL/100 g降为51 mL/100 g,水接触角从2°提高到了137°,而且在pH值为3-11的水溶液中有很好的稳定性;即改性后HNTs的亲油疏水性能和耐酸碱性能都得到明显的提高。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热失重分析(TG)对改性前后的HNTs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长链烷基硅烷成功接枝到埃洛石纳米管的表面,接枝量约为1.9%。 马文石 时镜镜 王维 宁平关键词:埃洛石纳米管 疏水改性 吸油量 水接触角 硅烷功能化石墨烯/硅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2013年 先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和二甲肼改性并还原氧化石墨烯(GO),制备A-171功能化的石墨烯(FG).研究结果表明A-171与GO上的羟基发生了反应,以共价键连接到了石墨烯的表面;FG能在四氢呋喃中均匀分散并且剥离成厚度约为0.9 nm的单一片层,其干燥后表面呈褶皱状.然后将FG与双组分硅树脂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FG/硅树脂纳米复合材料.运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热机械分析、拉伸试验等手段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形态与性能,结果表明,与未处理过的石墨烯相比,FG在复合材料中有更好的分散和更强的界面作用.含0.5 wt%FG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较硅树脂提高了87.7%,玻璃化温度提高了23.9℃,失重5%时的温度也提高了20.1℃. 李吉 马文石关键词:硅树脂 复合材料 热稳定性 纳米功能化石墨烯/室温硫化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0 2011年 用KH-550对氧化石墨进行改性,再对其进行还原,获得功能化石墨烯(FG),未经干燥的FG经超声处理后可以稳定分散在质量比9∶1的丙酮/水混合液中;在高速搅拌和超声分散条件下,将FG分散液分散到室温硫化(RTV)硅橡胶中,固化后得到纳米FG(nano-FG)/RTV硅橡胶复合材料。采用FTIR、TEM、SEM、XRD和DSC分析了FG及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KH-550连接到石墨烯片层表面上,使其片层起皱、折叠,部分发生了剥离,层间距增大到3.46A°;FG经过超声处理后剥离成透明至半透明的片层;nano-FG/RTV硅橡胶复合材料的断面结构为褶皱结构,不同于纯硅橡胶,也未出现微观相分离;与硅橡胶相比,复合材料的Tg、Tm和结晶度均有所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ano-FG对RTV硅橡胶具有明显的补强效果,当nano-FG质量分数为0.5%时,nano-FG/RTV硅橡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比纯RTV硅橡胶提高了一倍多,达到了0.43 MPa;断裂伸长率也提高了52%,达到了265%。 马文石 邓帮君关键词:氧化石墨 室温硫化硅橡胶 复合材料 补强 咪唑基离子液体非共价修饰的石墨烯结构与分散性 被引量:11 2014年 在离子液体氯化-1-烯丙基-3-甲基咪唑(AmimCl)存在的条件下,利用水合肼对氧化石墨烯进行同步还原,制备了一种可稳定分散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乙酸丁酯等有机溶剂中的离子液体改性石墨烯(IL-G)。运用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热失重分析(TGA)、原子力显微镜(AFM)、拉曼光谱(Raman)、X射线电子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制备的改性石墨烯进行结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离子液体AmimCl与石墨烯之间存在π-π和阳离子-π的相互作用,能较好的吸附在石墨烯表面。TGA测试表明IL-G中离子液体的比例约为7.20wt%。同时,AFM结果显示改性石墨烯剥离在DMF中的平均厚度是0.962 nm。由于非共价改性石墨烯可再分散于DMF和乙酸丁酯中,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得其最大分散浓度分别是1.69 mg·mL-1和1.12 mg·mL-1。 吴力 马文石关键词:离子液体 石墨烯 分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