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158)

作品数:9 被引量:81H指数:4
相关作者:王庆迟宏周厚云程珂马倩倩更多>>
相关机构:鲁东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开元
  • 3篇影响因素
  • 3篇石笋
  • 2篇植物
  • 2篇同位素
  • 2篇小冰期
  • 2篇冰期
  • 1篇滴水
  • 1篇洞穴沉积
  • 1篇洞穴沉积物
  • 1篇氧同位素
  • 1篇石笋微层
  • 1篇碳同位素
  • 1篇碳同位素组成
  • 1篇碳氧同位素
  • 1篇同位素组成
  • 1篇突变
  • 1篇突变分析
  • 1篇暖期
  • 1篇气候

机构

  • 9篇鲁东大学
  • 4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王庆
  • 5篇迟宏
  • 4篇周厚云
  • 4篇程珂
  • 3篇王常山
  • 3篇王红艳
  • 3篇马倩倩
  • 3篇郑志惠
  • 2篇全斌
  • 2篇刘贤赵
  • 2篇宿庆
  • 2篇战超
  • 2篇张勇
  • 1篇王国安
  • 1篇李朝奎
  • 1篇李嘉竹
  • 1篇张振华
  • 1篇王志强
  • 1篇田艳林
  • 1篇夏艳玲

传媒

  • 3篇海洋地质与第...
  • 3篇鲁东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岩溶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最近千年来山东半岛西部气候环境变化的石笋微层厚度记录被引量:2
2015年
ky1石笋采自位于暖温带东亚季风影响下的山东半岛西部开元洞,自顶部到距顶42.769mm处发育有连续沉积的678个微层,均为典型的透光年纹层。在高精度U-230 Th测年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年纹层的连续计数,确定第1、678纹层的沉积年代分别为1217AD、1894AD,即ky1石笋上部微层的沉积时间为1217—1894AD,恰好涵盖中世纪暖期后期和小冰期。根据微层厚度及δ18 O比值测试结果,在1217—1894AD的678年中,ky1石笋微层的厚度变化和厚度的波动程度变化均具有显著的阶段性,而且与同期夏季风强度、降水量及其波动程度变化同步。其中,微层厚度与夏季风强度、降水量本身呈负相关,微层厚度高值期对应夏季风微弱—偏干期,而低值期对应夏季风强烈—偏湿期。另一方面,微层厚度与夏季风强度、降水量的波动程度呈正相关,微层厚度高值期对应夏季风强度、降水量的高波动期,而低值期对应夏季风强度、降水量的低波动期。因此,除与气候因子本身变化有关外,开元洞石笋微层厚度变化还与气候的稳定程度有关。在暖温带东亚季风区沿海,小冰期与中世纪暖期的气候差异,除了表现为降水减少、温度降低以外,还表现为气候稳定程度的显著降低。
王庆周厚云程珂迟宏王红艳王常山马倩倩
关键词:小冰期
最近千年来山东半岛西部气候环境变化的石笋δ^(18)O、δ^(13)C记录(Ⅰ)被引量:7
2015年
Ky1石笋采自山东半岛西部的开元洞,沿生长轴方向长度75mm。在高精度U-230 Th测年基础上,通过年纹层连续计数和平均沉积速率内插/外推相结合的定年方法,确定Ky1石笋生长于892—1894AD的1 000年间。在沿石笋生长轴采集的583个样品中,选择303个进行了δ18 O、δ13 C测试,平均分辨率约为3年。结果显示,最近1000年来Ky1石笋的δ18 O比值变化呈现明显阶段性,显示与小冰期(LIA)和中世纪暖期(MWP)对应的数百年尺度波动。根据δ18 O记录,山东半岛在1482AD前后发生与MWP/LIA转换对应的气候突变,1 482AD前相当于夏季风强烈、降水较多的中世纪暖期,1482AD后则为夏季风微弱、降水较少的小冰期,以1609AD夏季风最弱。Ky1石笋的δ13 C比值变化,也由与MWP、LIA相当的两个阶段构成,其间也存在突变关系。比较而言,δ13 C变化要比δ18 O显著平缓,而且LIA后期以来二者变化明显不同步。最近1 000年来,与MWP/LIA对应的气候突变相当于明朝中期;就各个朝代内部的气候变化趋势而言,不同朝代之间不尽相同;不同朝代之间的更替期均大致与MWP、LIA内部的次级气候突变时期对应。因此,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内部的次级气候波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可能比千年尺度上最剧烈的MWP/LIA突变本身更显著。另一方面,洞穴所在山地的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其与气候变化共同影响着洞穴所在山地的植被的C3/C4植物构成及土壤性质,从而影响到石笋δ13 C比值。从892—1318AD,土地利用对山地植被构成、土壤特征的影响程度尚不及气候变化;1318—1479AD,已达到或超过小幅度的气候变化;1483—1779AD,达到或超过大幅度的气候变化;1779—1894AD,土地利用程度趋于稳定,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则又相对凸显。
王庆周厚云迟宏程珂王红艳马倩倩王常山
关键词:中世纪暖期小冰期
陆生植物氮同位素组成与气候环境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29
2014年
近年来,由于植物氮同位素组成(δ15N)记载了气候环境变化的信息,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变化研究中,成为古气候环境再造和了解现代气候环境变化信息的有力工具。然而,人们对气候环境引起的δ15N变化及其指示的气候环境意义并不完全清楚,这就有可能限制植物δ15N在古气候环境变化等领域研究中的应用。在概述植物氮同位素分馏和植物不同氮源的氮同位素分布的基础上,分析了温度、降水、大气CO2浓度和海拔高度等气候环境因子对陆生植物δ15N的影响以及它们的关系。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前景,认为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利用植物氮同位素技术不仅可以重建古气候环境(如重建大气CO2浓度变化),揭示历史时期温度、降水的变化,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综合反映生态系统氮循环的特征。
刘贤赵张勇宿庆田艳林王庆全斌
关键词:陆生植物
山东开元洞洞穴微气候环境变化与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7年
对山东淄博开元洞进行了为期15个月的监测,获取了洞穴内部和外部空气的温度、CO2体积分数、相对湿度数据,并与研究区域附近同期气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洞穴微气候环境各指标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开元洞洞穴微气候环境对外界气候变化响应迅速,各监测点的空气温度及CO2体积分数变化与外界气候变化有同样的季节变化特征,能够快速响应外界的气候环境变化,季节变化上都体现为夏高冬低;而洞内空气相对湿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则与洞外相反,表现为夏低冬高,与洞外空气大致相反.监测点KY1点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波动变化相对较大,这与其距离洞口较近、存在较强的洞穴内外空气交换有关.
程珂王庆郑志惠迟宏
关键词:影响因素
山东开元洞滴水微量元素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9年
选取山东淄博开元洞进行了为期15个月的洞穴滴水采集,开元洞位于中国北部山东半岛沿海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洞穴滴水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洞内滴水点的滴水滴速变化对外界大气降水的变化响应迅速。(2)滴水中的Ca2+、Mg2+、Sr2+、Ba2+浓度都具有季节变化特征,但其具体表现和影响机制有所不同。(3)开元洞滴水的Sr/Ca、Ba/Ca比值的波动变化与洞外大气降水变化可能存在响应关系,滴水中的Mg/Ca、Sr/Ca和Mg/Sr比值,可能与强降水存在响应关系;但是开元洞滴水中的Mg/Sr比值的变化与洞外气温并没有体现出响应关系。
程珂程珂王庆郑志惠战超周厚云
关键词:滴水微量元素影响因素
控温条件下C3、C4草本植物碳同位素组成对温度的响应被引量:20
2015年
采取人工控制实验,探讨了6种C3、C4草本植物在昼/夜温度指标为20/12℃!36/28℃的范围内植物碳同位素组成(δ13C)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并结合植物比叶面积(SLA)、胞间CO2浓度(ci)与环境CO2浓度(ca)的比值、碳同化率(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生长指标对植物δ13C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C3、C4植物样品的δ13C值分别变化在-28.3‰!-32.1‰和-14.4‰!-17.6‰之间;在C3植物中,油菜δ13C值分布范围最集中,位于-31.1‰!-32.1‰之间;C4植物中,谷子δ13C值分布范围最窄。在控制的温度范围内,3种C3植物的平均δ13C值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变低,而C4植物δ13C平均值与温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抛物型关系,但线性回归结果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单个植物种的δ13C值对温度的响应不同,茄子、高粱的δ13C值与温度呈线性负相关,其它4种植物与温度均呈二次抛物线关系,这可能与不同植物种具有不同的光合最适温度以及植物δ13C分馏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有关。
刘贤赵宿庆李嘉竹全斌李朝奎张勇王志强王国安
关键词:草本植物碳同位素温度
近千年来洞穴沉积物的古气候及古环境记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随着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更多关注,对近千年来气候环境的影响机制及对其气候的重建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对于古气候古环境的重建,洞穴沉积物特有的微层结构及其稳定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等指标的记录,已成为很好的陆地自然环境的历史档案.本文探讨了近千年来温度和降水重建研究的进展,并对洞穴沉积物的主要气候代用指标的研究状况进行了阐述,同时,分析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发展的趋势.
迟宏张振华赵倩
关键词:石笋碳氧同位素
山东半岛九天洞洞穴环境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9年
选取旅游洞穴九天洞为研究对象,对洞穴环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旅游活动和外界环境变化对洞穴环境变化的影响,以期能够为旅游洞穴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九天洞受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呈夏季高冬季低的特征,且洞穴温度略高于当地平均温度,这与洞穴通风、旅游活动、监测时间等因素有关;(2)洞内相对湿度与洞内空气温度呈较好的负相关关系,洞内相对湿度的变化主要受控于温度,呈夏季低冬季高的变化特征;(3)九天洞CO 2 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为夏秋季高冬季低,与气候变化导致的植被和微生物活动以及滴水速率的变化有关;(4)距洞口越远的监测点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的变化幅度越小,CO 2 浓度越高,说明距洞口越远受洞外气候变化以及洞穴通风的影响越小;(5)九天洞各监测点pH值和电导率主要与外界气候变化有关,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在降水偏少的干旱年,监测点pH值偏高,电导率偏低。
郑志惠王庆周厚云程珂王红艳
关键词:影响因素
1961~2011年山东地区气温变化的区域差异特征及突变分析被引量:15
2013年
利用山东地区17个气象站1961 ~2011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法、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等方法,分析了山东地区近50年的气温变化特征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 ~2011年山东地区各气象站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现增温趋势,平均增温速率分别为0.22℃/10a、0.17℃/10a和0.33℃/10a,年平均最低温度的上升幅度大于年平均最高温度的上升幅度,山东地区气候变暖主要体现在年最低温度的升高上.近50年来山东地区气温变化过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而不是单调递增.山东地区增温主要发生在最近的20余年内,各气象站点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生增温性突变.山东地区气候变暖的区域差异比较明显,龙口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增温最明显;年平均最高气温增温最为明显的是日照地区;龙口地区年平均最低气温增温趋势较为显著.
王常山王庆夏艳玲柳英慧战超马倩倩
关键词:气温变化突变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