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JG200815)

作品数:3 被引量:55H指数:3
相关作者:廖一波曾江宁寿鹿高爱根陈全震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大型底栖动物
  • 2篇底栖动物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底栖动物群落
  • 1篇底栖生物
  • 1篇动物群
  • 1篇动物群落
  • 1篇多样性
  • 1篇养殖
  • 1篇养殖类
  • 1篇养殖类型
  • 1篇群落
  • 1篇夏季
  • 1篇象山港
  • 1篇环境变化
  • 1篇环境因子
  • 1篇海水养殖
  • 1篇浮游
  • 1篇浮游病毒
  • 1篇浮游细菌

机构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浙江省海洋水...

作者

  • 3篇寿鹿
  • 3篇曾江宁
  • 3篇廖一波
  • 2篇高爱根
  • 2篇江志兵
  • 2篇陈全震
  • 1篇刘晶晶
  • 1篇赵永强
  • 1篇杜萍
  • 1篇王琪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海洋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夏季长江口浮游细菌和浮游病毒的分布特征及环境制约因素被引量:8
2011年
应用荧光显微直接计数法,研究了2006年夏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细菌、浮游病毒数量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它们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浮游细菌数量为(6.92×105~5.54×106)个/mL,浮游病毒数量为(2.22×106~9.97×107)个/mL。浮游细菌和浮游病毒数量的平面分布特征较一致,均为近海过渡区(B)〉近岸混水区(A)〉远岸清水区(C);在垂直分布上,表层和10 m层的浮游细菌和浮游病毒数量均高于底层。(2)浮游病毒分布、表层浮游藻类生长以及10 m层水温变化是影响浮游细菌分布的重要因素,远岸表层浮游细菌分布还可能受硝酸盐浓度限制;营养盐供给及浮游细菌、浮游藻类的生长则成为影响浮游病毒分布的关键因子,温、盐变化对浮游病毒分布的影响不显著。
刘晶晶杜萍曾江宁陈全震寿鹿廖一波江志兵王琪
关键词:浮游细菌浮游病毒环境因子长江口
象山港不同养殖类型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比较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于2009年2月在象山港顶部海域分别对海带、牡蛎和鱼类网箱3种不同养殖区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调查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73种,隶属8门12纲53科,以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为主。海带养殖区优势种有5种;牡蛎养殖区有4种;网箱养殖区有9种。海带、牡蛎和网箱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132±71)个/m2、(94±91)个/m2和(210±132)个/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26.51±11.06)g/m2、(53.03±61.94)g/m2和(108.80±73.56)g/m2。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不同养殖区和不同调查站位间差异显著。Tukey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栖息密度海带养殖区与牡蛎和网箱养殖区间均无显著差异,而牡蛎与鱼类网箱养殖区间存在显著差异;生物量海带养殖区与牡蛎养殖区间无显著差异,海带养殖区和牡蛎养殖区与网箱养殖区间均显著差异。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起主要影响的环境因子有温度、盐度、总氮和总磷等,排序轴对物种-环境关系的贡献率计算结果表明环境变量可以较好的解释主要类群的变化情况。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网箱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较明显扰动,而海带和牡蛎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未受扰动。
廖一波寿鹿曾江宁高爱根江志兵
关键词:海水养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象山港
椒江口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格局与多样性被引量:30
2009年
为了解椒江口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格局与多样性,揭示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作者于2007年10月、2008年1月、4月和7月在椒江口南岸和北岸潮间带,沿河流到海洋方向共布设6条采样断面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α,β和γ多样性测度方法对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方向及程度,结果显示:(1)6条断面共记录到大型底栖动物78种,总种数随季节变化显著,在空间上沿河流到海洋方向呈升高趋势;(2)栖息密度的季节变化不显著(P=0.145>0.05),但空间变化显著(P=0.017<0.05),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显著(P=0.012<0.05),空间变化极显著(P=0.004<0.01);(3)β和γ多样性指数定量显示了椒江河口区域滩涂环境的多变性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和更替性。
赵永强曾江宁高爱根陈全震廖一波寿鹿
关键词:底栖生物环境变化Α多样性Β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