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ZD031)

作品数:14 被引量:328H指数:9
相关作者:胡浩虞祎郭利京安玉发赵瑾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农户
  • 3篇农业
  • 2篇低碳
  • 2篇碳排放
  • 2篇农村
  • 2篇秸秆
  • 2篇秸秆处理
  • 2篇经济增长
  • 2篇劳动力
  • 1篇低碳农业
  • 1篇低碳消费
  • 1篇低碳消费模式
  • 1篇调查数据
  • 1篇动机
  • 1篇动机研究
  • 1篇心理
  • 1篇心理距离
  • 1篇信息结构
  • 1篇畜产
  • 1篇畜产品

机构

  • 9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安徽财经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安徽科技学院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云南财经大学
  • 1篇临沂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7篇胡浩
  • 4篇虞祎
  • 3篇安玉发
  • 3篇郭利京
  • 2篇赵瑾
  • 2篇彭科
  • 2篇郑微微
  • 1篇王寒笑
  • 1篇刘俊杰
  • 1篇于敏捷
  • 1篇戴炜
  • 1篇闵继胜
  • 1篇张晖
  • 1篇应瑞瑶
  • 1篇黄明欣
  • 1篇徐斌
  • 1篇包娟
  • 1篇王少飞
  • 1篇肖莺

传媒

  • 3篇中国人口·资...
  • 2篇农业技术经济
  • 2篇农业经济问题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中国农史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中国畜牧杂志
  • 1篇中国经济史研...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技术经济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国中期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估算及区域差异研究——基于卜凯的中国农家调查数据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借助留存于南京农业大学的卜凯农家调查资料,对民国中期我国水稻和小麦地带六大农区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进行了估算,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劳动力剩余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水稻地带及小麦地带的农业劳动力剩余率分别为69%与79%,两区域存在较大差异。除了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人多地少等因素外,小麦地带的单位作物需工量小、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低、作物复种指数低、灌溉面积少、役畜饲养量较多是形成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
胡浩郑微微
关键词: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
城市居民对低碳农产品支付意愿与动机研究被引量:27
2012年
与普通农产品相比较,低碳农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成本如何合理分担是我国建设低碳农业体系中的核心问题。而消费者对低碳农产品生产成本增加所形成的额外价格的支付意愿与支付动机又是解决这一核心问题的基础。本文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与对照法,通过对天津、山东和江苏等地的调查,以猪肉为例探究了消费者对食品低碳属性的支付意愿水平,并重点评估了消费者对食品低碳属性的支付意愿是源自利己动机还是利他动机?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消费者愿意为猪肉低碳属性的平均支付意愿为3.87元/斤;如果消费者事先获知低碳食品并不意味着更高的营养价值或安全属性的信息,将会显著降低他们的支付意愿。也就是说消费者为食品低碳属性支付溢价的动机来源于利他和利己动机两部分,如果消费者确信消费低碳食品只对环境有利而没有增加自身的效用,会显著地降低支付意愿。
应瑞瑶徐斌胡浩
关键词:支付意愿
居民食品消费碳排放测算及其因素分解研究被引量:23
2014年
本文采用碳折算系数法和投入产出分析法对居民食品消费碳排放进行宏观测算与结果分析,并对碳排放的变化做因素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居民食品消费碳排放对生态和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消费和生产是碳排放的密集环节,城镇居民在加工和流通环节的碳排放比重高于农村居民;食品最终消费的快速增长是拉动产业间接碳排放上升的主要动因,技术进步推动的能源强度降低对食品链产业具有明显的减排效应。
安玉发彭科包娟
关键词:居民食品消费
中国农业生产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固定效应模型被引量:9
2012年
利用2000—2008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生产能源消费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生产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农业经济增长、农业从业人数、机械化水平及过去消费习惯与农业生产能源消费正相关;能源价格与农业生产能源消费负相关;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在短期内对农业生产能源消费的影响有限。当前节约农业生产能源消费应从改革能源价格机制、更新改造农机和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等方面入手。
彭科安玉发
关键词:农业生产农村能源消费农业经济增长固定效应模型
基于VAR(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我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分析被引量:18
2011年
本文运用VAR分析方法,考察了我国1994-2007年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演进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经济增长是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人均碳排放量变化却不是引起人均收入变化的原因;2.经济增长导致碳排放量上升,而碳排放量的增加反过来会抑制经济增长速度,但其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期;3.方差分解结果表明人均GDP能解释人均碳排放量预测方差的很大比重,而人均碳排放量在解释人均GDP的预测方差方面所起的作用很小。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工业化水平提升是以环境为代价;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缺乏一个碳排放权的有效交易市场,使得环境污染所产生的负外部效应,无法通过碳排放权的清晰界定而影响到微观企业的生产行为,使得环境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反作用有限。
闵继胜胡浩
关键词:VAR模型碳排放量经济增长
基于调节聚焦理论的生物农药推广有效性研究被引量:31
2016年
化学农药在提高单位耕地面积农产品产量和效益的同时,由于过量施用、利用效率低下等污染了生态环境、危害农产品安全和损害消费者健康等问题,而具有低残留、低污染和环境友好性优势的生物农药逐渐得到公共部门和业界的重视。但生物农药能否得到大范围推广和施用,关键在于能否改变农户的农药施用行为和农药生产企业的积极参与。由于生物农药施用涉及农户的当前利益和长期利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等相关因素,使农户的农药施用决策具有突出的心理距离属性。本文引入调节聚焦理论,建立了心理距离与农户农药施用决策和心理动机的关系,实证研究生物农药推广对农户农药施用决策、支付愿意(WTP)、农药生产企业态度和再次施用意愿的影响。结论如下:1施用生物农药给农户带来的收益是长期的、全社会的和不确定的,而多数农户农药施用决策所考虑的利益是当前的、私人的。因此,二者在心理距离、调节聚焦以及利益追求方面是不匹配的,这揭示了当前生物农药推广过程中出现的"叫好不叫座"的原因;2农药生产企业能够从生物农药推广中获利。如果生物农药推广得当,将会提高农户对生物农药以及农药生产企业的积极评价,其对生物农药的愿意支付价格和再次施用意愿也会提升;3调节聚集信息诉求和心理距离的匹配,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决策存在显著影响。当预防(或促进)聚焦信息诉求与近(或远)心理距离匹配时,农户对生物农药信息诉求的认同度较高,施用意愿也更高。因此,要提高生物农药的推广效果,针对农户农药施用决策具有近心理距离的特点,公共部门及农药生产企业在推广生物农药时应该强化预防聚焦信息,而弱化促进聚焦信息;此外,生物农药推广过程中,公共部门及农药生产企业也可以通过宣传策略,延长农户农药施用决策�
郭利京王少飞
关键词:生物农药信息结构心理距离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中国畜牧业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被引量:28
2012年
本文基于水足迹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测算了2003年至2009年全国农区主要省(区)的畜牧业水资源承载力。同时构建了畜牧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分析农区主要省(区)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南方农区的大部分省(区)及北方农区中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安徽属于水资源盈余地区,有条件扩大畜牧业生产规模;北方农区的河北、河南和山东一直处于水赤字的状态,应对畜牧业生产进行调整;②安徽、江西、湖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的畜牧业水资源不可持续,虽然现阶段水盈余量还较大,但应密切关注水盈余的变化情况,并适当控制畜牧业的发展速度;③在考虑灰水的情况下,辽宁、吉林的水资源不可持续的风险较高,应适当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有机肥使用;不考虑灰水的情况下,湖南的水资源不可持续的风险较高,应降低畜牧业发展速度。
虞祎张晖胡浩
关键词:畜牧业水足迹灰水水资源承载力
我国城乡居民畜产品及其制品消费需求的预测——兼以日本经验数据的修正被引量:13
2013年
本文采用双对数模型,分城乡预测了居民未来畜产品及其制品的消费需求量,并与日本居民畜产品及其制品的消费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以日本经验数据为参考对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预测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我国畜产品及其制品未来的发展空间广阔,农村市场将成为新的增长点,畜产品及其制品的消费将由快速增长逐渐趋于稳定。
胡浩郑微微虞祎
关键词:畜产品
农业产业整体减排实现路径研究——以长三角及周边地区猪肉生产流通为例被引量:5
2013年
本文从农业产业链的全局视角出发,分解了产业链上的主要碳源,构建了农业产业链利益最大化及碳排放最小化的均衡分析框架。以农产品需求为导向,在确保农业生产者收益的前提下,可通过改变农产品生产运输模式来实现产业链的整体减排。同时,本文以长三角及周边地区猪肉生产流通为例,试算了产业链的整体减排空间及所需的补贴。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改变现有生产技术及运输效率的条件下,整体减排方案仍然有巨大潜力,从而为减排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
虞祎刘俊杰
关键词:低碳农业农业产业链猪肉
中国居民农产品消费模式及与日英的比较研究——基于低碳的视角被引量:4
2014年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重大的环境挑战。在目前全球大力推行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本文利用各国相关统计数据,分别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和农产品消费碳排放等方面对中国、日本和英国居民农产品消费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中国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差距较大,农村农产品消费模式迫切需要进行调整和升级;农产品消费升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碳排放的增加;居民农产品消费碳排放对生态和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急需实施低碳减排措施;日英发达国家居民农产品消费模式相对科学合理,对我国居民农产品消费模式的改善升级、建立低碳的农产品消费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黄明欣安玉发王寒笑肖莺
关键词:农产品消费碳排放低碳消费模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