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B02-07)
- 作品数:2 被引量:52H指数:2
- 相关作者:余员龙刘其根史文刘国栋孙月娟更多>>
- 相关机构: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2007-2008年千岛湖营养盐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6
- 2010年
- 2007-2008年对千岛湖水体中5个采样点(S1,S3,S4,S8,S9)的总氮、总磷、三态氮、溶解性总磷和可溶性活性磷等进行了不同深度的逐月监测,以研究探讨千岛湖营养盐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两年间总磷、总氮和硝酸盐氮浓度都呈现从上游(S1)至下游(S9)逐渐下降的趋势;2007-2008年汛期(3-7月)位于千岛湖上游新安江干流段的样点S1各种营养盐均为全年最高.但是2007年与2008年营养盐时空分布差异显著.2008年汛期(3-7月),S1的总磷和总氮浓度分别极显著低于和高于2007年同期.相对于2007年,虽然2008年具有更高的温度,但没有增强水体热稳定性.2008年强对流天气一方面通过打破水体热分层和促进水体混合,另一方面通过雨水带来大量的地表营养盐来影响营养盐的分布.汛期高浓度的总磷在1-2个月内平均降低64.4%,最大降低88.6%,显示千岛湖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净化能力.分析结果显示千岛湖营养盐时空分布总体格局是由水文、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综合效应而形成的,而极端天气能够改变这一格局.
- 余员龙任丽萍刘其根史文刘国栋何光喜陈来生洪荣华
- 关键词:营养盐千岛湖气候水文
- 浙江千岛湖深水区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变化格局被引量:27
- 2010年
- 2007-2008年对浙江千岛湖深水区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共调查到8种底栖动物,其中寡毛类7种,线形动物门1种.群落类型不存在季节差异,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和正颤蚓.群落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94.6ind./m^2和0.54g/m^2.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密度和生物量无季节变化,但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两者均是上游>中游>下游.密度和生物量与水深、透明度显著负相关,前者与水柱混合水样的TN和TP、与底部局部水样的TP显著正相关,后者与水柱混合水样的TP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水深是密度和生物量的唯一最优解释因子,随水深增加密度和生物量均呈指数式下降.
- 胡忠军孙月娟刘其根何光喜陈来生曲宪成余员龙史文刘国栋
- 关键词:千岛湖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