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1206)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 相关作者:覃剑晖邓金钗李浩王琴马徐发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Cu^(2+)对羽摇蚊幼虫(Chironomus plumosus)口器致畸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Cu2+对羽摇蚊幼虫的急性毒性效应。设定0.005、0.010和0.020 g·L-1 3个Cu2+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暴露试验,分别于试验24、48、72和96 h时测定摇蚊幼虫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结果表明,Cu2+对羽摇蚊幼虫体组织CAT和SOD有明显影响,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GST活性在暴露72 h后表现为受诱导作用(P<0.05),并在96 h时达到最高值(P<0.01)。对经0.005、0.010和0.020 g·L-1 3个Cu2+浓度梯度刺激7 d后摇蚊幼虫的口器致畸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致畸率与Cu2+暴露浓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 李浩王琴邓金钗覃剑晖马徐发
- 关键词:CU2+抗氧化酶口器致畸
- 杀虫剂对羽摇蚊四龄幼虫的急性毒性研究
- 2011年
- 测定了4.5%氯氰菊酯乳油、10%苯扎溴铵溶剂和5%马拉硫磷溶剂3种杀虫剂对羽摇蚊四龄幼虫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处理羽摇蚊幼虫4天,随着杀虫剂浓度的增加,每天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氯氰菊酯对羽摇蚊幼虫的24h-LC50、48h-LC50、72h-LC50、96h-LC50分别为20.865、3.073、0.801、0.375mg/L,苯扎溴铵对羽摇蚊幼虫的24h-LC50、48h-LC50、72h-LC50、96h-LC50分别为1.358、0.201、0.024、0.013mg/L;马拉硫磷对羽摇蚊幼虫的24h-LC50、48h-LC50、72h-LC50、96h-LC50分别为15.393、3.343、0.613、0.305mg/L。苯扎溴铵对羽摇蚊四龄幼虫的毒性最高,其次为马拉硫磷,氯氰菊酯毒性最低。
- 覃剑晖熊源王川
- 关键词:急性毒性杀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