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0435)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方华军于贵瑞王绍强高艳妮付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英文
  • 1篇有机碳
  • 1篇森林植被
  • 1篇鼠害
  • 1篇水蚀
  • 1篇水土
  • 1篇水土流失
  • 1篇水土流失区
  • 1篇碳排放
  • 1篇碳排放量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蚀
  • 1篇无机碳
  • 1篇火灾
  • 1篇放量
  • 1篇病虫
  • 1篇病虫鼠害
  • 1篇采伐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2篇于贵瑞
  • 2篇方华军
  • 1篇付超
  • 1篇高艳妮
  • 1篇王绍强

传媒

  • 2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三种主要干扰造成中国森林植被向大气中的碳排放量(英文)
2011年
对重要干扰过程导致森林植被向大气中的碳排放量进行评估,对于合理评估森林碳汇功能及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基于有关森林干扰发生情况的林业统计资料和有关干扰引起生物量C转移过程与比例的假设条件,估算了近20年来采伐、火灾与病虫鼠害三种主要干扰每年从森林植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C量。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中国森林遭受了比较强烈的采伐、火灾与病虫鼠害干扰,并且这三种干扰在进入21世纪后有着比较明显的增加趋势。相应地,在1990-2009年间,采伐、火灾与病虫鼠害的C排放量年均分别为3425.16万tC、161.29万tC、428.80万tC,合计为4015.24万t。三种干扰的总C排放量在1990-1999年间年均为3079.40万t,在2000-2009年间年均为4951.09万t。从不同森林类型分布区的排放来看,中国森林主要干扰的年均C排放量及其年代际变化呈现比较明显的区域特征。干扰对中国森林碳平衡有着重大影响,针对干扰的森林管理可能具有较大的增汇潜力,并且在未来有关森林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模型研究中需考虑主要干扰的影响。
付超方华军于贵瑞
关键词:碳排放采伐火灾
中国区域土壤水蚀碳量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动态(英文)被引量:2
2011年
本文利用三次全国土壤侵蚀遥感普查数据和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密度数据,分析了我国土壤水蚀碳量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土壤水蚀碳量为74.61TgCy-1,其中有机碳量51.49TgCy-1,无机碳量23.12TgCy-1。在七大水土流失区中,水蚀有机碳量最多的是西南岩溶区,占总水蚀有机碳量的26.48%;水蚀无机碳量最多的是黄土高原区,占总水蚀无机碳量的67.62%。前者以中度水蚀为主,后者以极强度和强度水蚀为主。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我国土壤水蚀碳量共减少了11.66TgCy-1,以有机碳迁移量减少为主,占总减少量的81.93%;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土壤水蚀碳量依然呈下降趋势,共减少了1.65TgCy-1,其中,有机碳迁移量减少了1.514TgCy-1,无机碳迁移量减少了0.134TgCy-1。
高艳妮方华军于贵瑞王绍强
关键词:土壤水蚀有机碳无机碳水土流失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