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Z2006153)
-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3
- 相关作者:钟珊李莉白海琴赖小玲李桂荣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选择44例(4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机分为两组。(1)观察组:先用半导体激光封闭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2)对照组: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两组术后均记录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随访1年,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年两组眼压较术前均下降,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较对照组少。结论半导体激光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均可作为治疗NVG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于不同病情的NVG患者,可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 钟珊李莉赖小玲白海琴
-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虹膜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 半导体激光光凝虹膜及前房角血管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光凝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8例28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先用半导体激光光凝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降眼压效果及其手术并发症。结果28例虹膜新生血管激光光凝后眼压未降低,维持激光光凝前水平。术后1周眼压(12.72±2.47)mmHg,较术前眼压(42.18±6.46)mmHg明显降低(t=13.21,P<0.01)。随诊12个月,眼压为(17.15±2.11)mmHg,控制良好。术后1年功能性滤过泡24只眼,占85.7%。无浅前房、滤过泡渗漏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半导体激光光凝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 钟珊李莉
-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虹膜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 激光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使用半导体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38例(3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观察组)先用氩激光封闭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另一组(对照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术。随访1年,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眼压为(12.72±2.47)mmHg,较术前(41.32±5.76)mmHg明显降低(t=20.44,P<0.05)。术后1年观察组较对照组眼压控制良好(P<0.05)。术后观察1年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24眼(85.71%),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5眼(27.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术后前房出血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无浅前房、滤过泡渗漏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半导体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作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 钟珊李莉
-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虹膜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 激光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及护理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将38例(3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先用氩激光封闭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术。随访1年,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两组病人均做好术前、术后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眼压为(12.72±2.47)mmHg,较术前(41.32±5.76)mmHg明显降低(t=20.44,P<0.05)。术后1年观察组较对照组眼压控制良好(P<0.05)。术后观察1年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20眼(80.00%),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5眼(27.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术后前房出血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无浅前房、滤过泡渗漏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半导体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作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结合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病人的手术成功率。
- 李桂荣钟珊
-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