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770006)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4
相关作者:谢乃和杨昕玥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家臣
  • 3篇官僚
  • 3篇官僚制
  • 3篇春秋
  • 3篇春秋时期
  • 1篇等级制
  • 1篇东夷
  • 1篇选官
  • 1篇仪礼
  • 1篇上古
  • 1篇仕进
  • 1篇述论
  • 1篇鸟崇拜
  • 1篇周代
  • 1篇宗法
  • 1篇宗法性
  • 1篇考述
  • 1篇古史
  • 1篇古史研究
  • 1篇《仪礼》

机构

  • 5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谢乃和
  • 1篇杨昕玥

传媒

  • 2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史学月刊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黑龙江民族丛...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略论春秋时期鲁国家臣制度被引量:6
2010年
家臣制是古代中国私家贵族管理家政事务的职官制度,缘于各国政制传统的不同,至春秋时期形成了内涵有别的区域类型。鲁国家臣制无论是其职官系统模拟公室的体系性,抑或是家臣选官原则及管理制度,均特点鲜明而自成一系。春秋前中期鲁国家臣制虽对传统贵族政治中世族世官制有所突破,然尚存浓厚的宗法性特点。至春秋晚期私家基于集权目的对鲁国家臣制进行革新,无论是从选官原则抑或是管理模式视之,均呈现出前所未有之气象,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重要渊源。
谢乃和
关键词:春秋选官官僚制
中国上古官僚制起源的一个新线索——以春秋时期齐国家臣制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2012年
家臣制作为宗法分封政治体制下等级臣僚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周代等级君主制下管理私家贵族宗族及政权相关事务的职官制度。缘于列国政治传统的差异,春秋时期家臣制则形成了不同的区域类型。其中,春秋齐国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家臣制度,私朝与体系性的家臣层级结构就是其制度化的集中体现。受姜齐亲亲与尚贤并重的公臣制度影响,齐国家臣仕进制则呈现出宗法与官僚性特点兼具的面貌,与同属齐鲁地区的具有浓厚宗法性特点的鲁国家臣制有别,相关内容亦成为战国时期田齐官僚制度的重要渊源。
谢乃和
关键词:春秋家臣宗法性官僚制
《山海经》与东夷古史研究——以鸟崇拜为中心被引量:10
2010年
《山海经》中保存着上古东夷地区大量珍贵史料,学界缘于对《山海经》神怪"谬悠难信"的认识,未能对相关史料寄寓的东夷上古史迹予以充分的重视。将《山海经》所记东夷地区原始宗教中鸟崇拜史料与文献、考古和民族志资料进行多重互证,揭示了《山海经》相关史料编撰的古老渊源。
谢乃和杨昕玥
关键词:东夷古史鸟崇拜
《仪礼》所见周代等级臣僚形态述论被引量:4
2011年
《仪礼》作为"三礼"之一,为周代贵族相关礼仪汇编。其书保存了众多珍贵的周代职官史料,记载了具有等级制特征的各级贵族之臣僚,为其他先秦文献所鲜有。若究其实质,将《仪礼》所记与周代职官制度史实相参照,等级臣僚形态实是西周春秋封建政治体制下多级君权的产物,其编纂显有历史依据。
谢乃和
关键词:《仪礼》周代家臣等级制
春秋时期晋国家臣制考述被引量:4
2011年
家臣制是中国上古时期管理私家家政的职官制度,是封建政体所决定的等级君主制下多元臣僚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时期,家臣制设置的重点由王畿转移到诸侯国,且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区域类型。其中,受公室政治多选用异姓贤能传统的影响,晋国家臣制模拟并扬弃了公臣制度,无论是具有层级结构特征的职官体系,还是仕进制及管理制度,均自成一系,构成了列国家臣制度的集权类型,突破了贵族政治下世族世官世禄制度的范囿。战国时期,由于三晋以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取代封建制,作为卿权附庸的传统家臣制则趋于衰落。但在卿权向君权嬗变的过程中,私家化家臣为公臣,家臣制中的集权政治模式成为战国三晋官僚制度的重要渊源,实开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之先河,亦为战国秦汉政制含有周制的典型个案。
谢乃和
关键词:春秋仕进官僚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