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670122)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 相关作者:金一中张浩哲赵青宁王勇梅敏雅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丁酮在乳化液膜体系中油-水两相间液液传质研究
- 2010年
- 研究了丁酮乳化液膜体系中油水两相间液液传质系数、表面活性剂浓度、温度、搅拌速度等相关因素对体系液液传质的影响。实验发现表面活性剂在两相界面上形成单分子的界面层,该界面层在油水界面的传质阻力中占63%;温度及搅拌转速对体系的液液传质系数亦有影响,温度越高、搅拌速度越大,体系的传质系数越大。
- 张浩哲王勇金一中
- 关键词:乳化液膜丁酮液液传质
- 乳化液膜法处理模拟甲苯废气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使用以煤油为油相,Span-85为表面活性剂制取的乳化液吸收甲苯废气,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浓度、进口甲苯气体浓度及喷淋液气比对吸收效率的影响,实验在填料塔中进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浓度小于2%时,表面活性剂对吸收效果影响较小,而大于2%时,随着浓度的增大吸收效率有明显的减小;进口甲苯浓度在300~900 mg.m-3的范围内,吸收效率随着甲苯浓度的提高而提高;喷淋液气比在3.0~5.0 L.m-3范围内,吸收效率随着液气比的增大而提高.在选择合适的乳化液及喷淋液气比基础上,处理浓度为300~900 mg.m-3低浓度甲苯废气,吸收效率可达85%以上.
- 梅敏雅张浩哲金一中
- 关键词:乳化液膜甲苯填料塔
- 乳化液膜法对模拟乙酸乙酯废气吸收的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针对水吸收法难于处理非(弱)水溶性有机废气的问题,以煤油为油相,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Span-85)为乳化剂,制得水相/油相(W/O)乳化液膜,进行了吸收模拟乙酸乙酯废气的研究.结果表明:乳化液膜体系对乙酸乙酯废气吸收效率最高可达89%,1h内吸收效率大于50%以上;低温、低表面活性剂体积分数和高废气质量浓度有利于提高吸收速率,在实验条件下存在最佳油水比1∶1.
- 王浩梅敏雅金一中
- 关键词:乳化液膜乙酸乙酯煤油
- 甲苯在乳化液膜中的气液传质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研究了温度、液相搅拌速度、表面活性剂体积分数等因素对乳化液膜吸收甲苯气体的气液传质影响,实验发现甲苯在乳化液膜体系中的气液传质系数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随液相搅拌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表面活性剂会增大气液传质阻力,减小气液传质系数,表面活性剂体积分数2%时对甲苯气液传质产生的阻力占总传质阻力的31.9%.
- 程吉金一中张浩哲
- 关键词:乳化液膜甲苯气液传质
- 乳状液膜吸收有机废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 2008年
- 为提高水吸收乙酸丁酯的净化效率,以石油醚作膜相,聚异丁烯单丁二酰亚胺(T151)、聚异丁烯多丁二酰亚胺(T155)作乳化剂,制备水相/油相(W/O)型乳状液,作为分散相加入水中形成水相/油相/水相(W/O/W)型乳状液膜,进行了吸收含乙酸丁酯模拟废气的研究.主要考察了制乳速度、乳水比、表面活性剂用量、废气中乙酸丁酯初始浓度等参数对液膜吸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乳状液膜体系对乙酸丁酯的吸收效率较高,在搅拌转速为400 r/min,V(石油醚)∶V(水)为1∶1,w(T151)和w(T155)分别为6%和4%,V(乳化剂)∶V(水)为1∶4条件下制备的乳状液膜稳定性较好,且对乙酸丁酯废气吸收效率最高,可达80%以上.
- 王勇金一中赵青宁
- 关键词:乳状液膜稳定性有机废气
- 石油醚为油相的乳状液膜稳定性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以石油醚为油相,以聚异丁烯单丁二酰亚胺(T151)、聚异丁烯多丁二酰亚胺(T155)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W/O(W代表水相,O代表油相,下同)单重乳液和W/O/W多重乳液,并进行了乳状液膜稳定性的研究。以破乳率、泄漏率和表观溶胀率为衡量指标,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种类和用量、油水比(油相体积与内水相体积的比)、乳水比(W/O单重乳液的体积与外水相体积的比)、制乳转速等参数对乳状液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油水比、乳水比和制乳转速均存在最佳值,即:(a)T151体积分数6%,油水比1∶1,一次制乳转速3 000 r/min,乳水比为1∶6,二次制乳转速300 r/min;(b)T155体积分数4%,油水比1∶1,一次制乳转速4 000 r/min,乳水比为1∶8,二次制乳转速400 r/min,此时的W/O/W多重乳液乳状液膜最稳定。
- 乔运娟金一中赵青宁
- 关键词:乳状液膜稳定性石油醚破乳溶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