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973106)
- 作品数:12 被引量:24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守信党莉齐晓君杨曦王公正更多>>
-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生物学更多>>
- Fe-g-PDEAEMA纳米复合微球的制备及性质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由聚N,N-二乙基胺基甲基丙烯酸乙酯(PDEAEMA)与铁纳米颗粒复合制得的纳米铁基复合材料。纳米铁微球表面钝化形成Fe3O4后,将多巴胺基引发剂修饰在Fe3O4的表面,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将DEAEMA单体聚合在修饰了多巴胺基引发剂的表面获得Fe-g-PDEAEMA复合微球。显微结果表明修饰PDEAEMA后,复合微球的分散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XRD数据表明在纳米铁表面生成了一层Fe3O4壳。利用透光率测定研究了复合微球的p H敏感性,表明在酸性条件下悬浮性良好,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了沉降,复合微球具有p H敏感性。通过还原降解酸性大红染料,表明Fe-g-PDEAEM复合微球与纳米铁相比,其还原性有所提高,合成的Fe-g-PDEAEMA复合微球可用于氯代烃等氯化物污染的水体保护。
- 杨曦刘守信徐超韩雅楠光娜儿李璇
- PDEAEMA介导贵金属M复合的二氧化钛纳米微球制备与表征被引量:1
- 2012年
- 制备了一种由聚N,N-二乙基胺基甲基丙烯酸乙酯(PDEAEMA)介导、贵金属M(Pd,Pt,Au)纳米颗粒复合的二氧化钛(TiO2)纳米微球.将合成的多巴胺基引发剂通过羟基键合在纳米TiO2微球的表面,利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SI-ATRP)将N,N-二乙基胺基甲基丙烯酸乙酯(DEAEMA)接枝在纳米TiO2微球表面形成PDEAEMA聚合物刷.PDEAEMA聚合物刷包覆在TiO2微球表面后进一步与碘代甲烷(CH3I)反应形成季铵化的聚电解质Q-PDEAEMA,Q-PDEAEMA与贵金属离子(如PdCl42-、AuCl4-、PtCl62-)进行离子交换后用硼氢化钠(NaBH4)还原后得TiO2-Q-PDEAEMA/M(0)复合纳米微球.贵金属颗粒粒径为2~10nm,且均匀分布于Q-PDEAEMA聚电解质刷中.红外、透射电镜(TEM)和EDS能谱等对所制备的复合纳米微球进行了表征.
- 杨曦刘守信徐超齐晓君党莉吕海燕韦聪聪
-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钛贵金属复合纳米微球
- 温度/pH敏感性嵌段共聚物P(HEMA-co-DEAEMA)-b-PDEAM-b-P(DEAEMA-co-HEMA)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 2011年
-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ATRP)合成了组成递变的嵌段共聚物P(HEMA-co-DEAEMA)-b-PDEAM-b-P(DEAEMA-co-HEMA).用FTIR,1H NMR和GPC技术表征了聚合物的组成、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通过透光率测定、粘度、激光粒度分析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共聚物组成、温度及溶液pH对其溶液相行为和胶束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嵌段共聚物具有温度和pH敏感性,共聚物水溶液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随HEMA量的增加而降低,临界相变pH随HEMA量的增加而降低,温度和pH诱导均可实现嵌段共聚物的胶束化.控制HEMA量可以调控嵌段共聚物的LCST和pKa.
- 齐晓君刘守信刘腾党莉杨曦雨薇娜王红梅
- 关键词:嵌段共聚物
- 表面可修饰的荧光复合微球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6
- 2011年
- 采用反相悬浮乳液法合成了丙烯酸(AA)含量不同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共聚丙烯酸(AA)的聚合物模板P(NIPAM-co-AA),以此作为微反应器,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了P(NIPAM-co-AA)-co-Alq3(八羟基喹啉铝)荧光复合微球,再用四乙氧基硅烷(TEOS)对其表面进行修饰,获得了表面功能化的P(NIPAM-co-AA)-Alq3-SiO2荧光复合微球。用SEM、IR、FM和XRD等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荧光复合微球单分散性好、荧光发光效率较高且性能稳定,同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功能化的荧光复合微球可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和识别生物大分子等生物医学领域。
- 贺亚妮徐晓荣阎晓敏杨迎春王公正
- 关键词:二氧化硅
- PEG-PCL基温敏性嵌段-接枝共聚物胶束化与凝胶化(英文)
- <正>A series of triblock-graft copolymers PEG-b-[PCL-g-P(MEO 2 MA-co-OEGMA)]-b-PEG were synthesized by combinat...
- 田荣刘守信安玥明韩雅楠彭丽娟
- 关键词:MICELLIZATION
- 文献传递
- 超声衰减法检测凝胶成胶过程微结构变化
- 2010年
- 以戊二醛(Glu)胶联丙烯酰胺(AM)形成的软物质凝胶材料的成胶过程为模型,用超声衰减法检测不同浓度交联剂、温度及不同质量丙烯酰胺形成凝胶的成胶过程的微结构变化.同时用流变仪检测凝胶形成过程中粘弹性等参数的变化.实验表明:丙烯酰胺浓度、交联剂的用量和温度不同,丙烯酰胺形成凝胶的超声衰减系数及所需的时间也不相同,丙烯酰胺浓度越大,超声衰减系数越大,凝胶形成越快;温度越高,交联剂的量越多,丙烯酰胺凝胶形成所需的时间越短.
- 王公正徐晓荣贺亚妮岳辉吉
- 关键词:无损检测软物质
- 新型温度/pH敏感性ABA型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胶束化及凝胶化行为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合成了水溶性良好的不同聚合度的三嵌段共聚物P(DEAEMA-coMEO2MA-co-HMAM)-b-PEG-b-P(DEAEMA-co-MEO2MA-co-HMAM).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以及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聚合物结构及组成进行表征;通过透光率、表面张力的测定以及动态光散射(DLS)、荧光探针和透射电镜(TEM)技术研究了共聚物水溶液的性质及胶束化行为.通过对不同p H下共聚物的凝胶状态和不同p H下温度诱导的溶胶-凝胶转变过程的观察,研究了温度和p H对共聚物凝胶化行为的影响.测定了载药凝胶分别在不同温度和不同p H的缓冲溶液中对药物的累积释放率.结果表明:ABA型三嵌段共聚物具有良好的温敏性和p H敏感性,在温度或p H诱导下可形成核壳胶束和凝胶.载药凝胶对药物的累积释放率随温度和p H的降低而升高.
- 韩雅楠刘守信毛虹光田蕾宁文燕
- 关键词:胶束化凝胶化药物缓释
- 温度敏感性P(MEO_2MA-co-OEGMA)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质被引量:6
- 2012年
-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合成了组成递变的2-甲基-2-丙烯酸-2-(2-甲氧基乙氧基)乙酯(MEO2MA)与寡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OEGMA)共聚物P(MEO2MA-co-OEGMA).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通过测定透光率、粘度、激光粒度分析了共聚物组成对共聚物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的影响,考察了共聚物组成、浓度、盐浓度、盐种类、温度对其溶液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共聚物具有温度敏感性,其LCST可以通过合成时共聚单体MEO2MA与OEGMA投料比的改变来调控,随着OEGMA量的增加共聚物的LCST升高,共聚物溶液浓度升高其LCST减小,随盐溶液浓度的增大共聚物的LCST降低,共聚物的LCST降低主要受盐溶液中阴离子价数的影响;HCl的引入使共聚物水溶液的LCST降低;NaOH的引入使共聚物水溶液的LCST升高.
- 吕海燕刘守信徐超田荣王莉
- 关键词:温度敏感性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盐效应
- 温敏性P(MEO2 MA-co-OEGMA-co-HMAM)自交联水凝胶的制备和性质被引量:1
- 2015年
-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合成了新的温度敏感性聚合物聚(2-甲基-2-丙烯酸-2-(2-甲氧基乙氧基)乙酯-co-寡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co-N-羟甲基丙烯酰胺)[P(MEO2MA-co-OEGMA-coHMAM)]。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 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透光率测定研究了共聚物的温度敏感性以及盐对其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的影响。将共聚物P(MEO2MA-coOEGMA-co-HMAM)链上的羟基分别转化为叠氮基和炔基后,在抗坏血酸钠和Cu SO4的催化条件下,通过温敏性共聚物P(MEO2MA-co-OEGMA-co-HMAM)链间点击自交联反应获得了温敏性水凝胶。凝胶形成流变动力学研究发现凝胶化作用在1 min之内发生,之后体系的储能模量(G')大于损耗模量(G″);通过SEM和溶胀性能分析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凝胶的孔径减小,导致水凝胶的保水量逐渐减小,证明了合成的凝胶具有温度敏感性;牛血清蛋白(BSA)和茴香脑分别作为亲水和疏水药物模型研究凝胶的药物体外持续释放。结果表明:在37oC时,载药凝胶对BSA释放率较大,释放速度较快。
- 盛维娟刘守信王芹芹李璇光娜儿
- 关键词:流变学性质
- 磷酰胆碱基pH敏感性ABA型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胶束化被引量:2
- 2011年
- 采用氯化亚铜/2,2'-联二吡啶催化体系,2,5-二溴己二酸二乙酯为引发剂,甲醇为溶剂运用希莱克技术,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合成了ABA型三嵌段共聚物PDEAEMA-b-PMPC-b-PDEAEMA.1H NMR和GPC(凝胶渗透色谱)对聚合物组成、结构及分子量进行了表征,利用透光率、粘度测定研究了嵌段共聚物溶液的pH敏感性,利用表面张力测定、荧光探针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嵌段共聚物胶束化作用,确定了共聚物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结果表明所合成的ABA型三嵌段共聚物水溶液具有pH敏感性,其临界相变pH 7~7.5.调节溶液pH值可实现嵌段共聚物胶束化形成"花状"胶束,并测定了其临界胶束浓度.
- 党莉刘守信杨曦齐晓君王红梅吕海燕田荣
- 关键词:PH敏感性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嵌段共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