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877) 作品数:11 被引量:70 H指数:4 相关作者: 张桂红 于淼 黄昌力 魏春娅 何冉娅 更多>> 相关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 西南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樱桃谷鸭感染Ⅰ型鸭肝炎病毒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 2012年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剖检变化主要表现为肝脏表面不同程度的出血。鸭肝炎病毒在1949年首先发现于美国长岛[1],传统上多将该病毒分为3个血清型,分别为I型、Ⅱ型和Ⅲ型(DHV-I、DHV-Ⅱ和DHV-Ⅲ),其中中国主要流行DHV-Ⅰ,而DHV-Ⅱ主要流行于英国, 王衡 宁章勇 魏春娅 张桂红关键词:组织学观察 樱桃谷鸭 病理 鸭病毒性肝炎 剖检变化 一株Ⅰ型鸭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研究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遗传变异情况,试验采用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的方法对广东省佛山地区分离到的1株Ⅰ型鸭肝炎病毒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含poly(A)尾的DHV-Ⅰ基因组全长7 690 bp,只含有1个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 249个氨基酸;将此病毒株与GenBank公布的其他DHV全基因序列进行序列分析,VP1蛋白变异最大,180~220位为高变区,与DHV-Ⅰ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4.0%~97.4%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7.5%~99.2%之间;对此病毒株进行遗传进化分析,与DHV-Ⅰ参考毒株处于同一分支,与韩国和中国台湾省新型鸭肝炎病毒处于不同分支。 于淼 李日顺 黄昌力 张桂红关键词:全基因组 2007-2009年华南地区鸭肝炎病毒分离株流行病学调查及VP1基因变异分析 为了分析华南地区鸭肝炎病毒(DHV)的遗传进化情况,本试验对2007~2009年华南地区各鸭场发病雏鸭进行DHV的病原学检测以及VP1基因扩增、克隆和测序,并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VP1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 何冉娅 于淼 张玉玲 张得玉 曹宗喜 张桂红关键词:鸭肝炎病毒 VP1 文献传递 2007~2009年华南地区鸭肝炎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及分离株的VP1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29 2010年 为了分析华南地区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的遗传进化情况,本试验对2007~2009年华南地区各鸭场发病雏鸭进行DHV的病原学检测以及VP1基因扩增、克隆和测序,并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VP1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的R、SS1、ZJ株为DHV-A、VP1 DHV-A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3.8%~100%、93.7%~99.6%、91.7%~98.9%,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4.5%~100.0%、94.1%~99.2%、95.0%~99.2%。其余15株DHV-C分离病毒株与台湾新型DHV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在71.4%~72.0%和78.2%~79.0%之间,与韩国新型DHV相似性在94.0%~95.1%和91.6%~93.3%之间,与国内分离的新型DHV相似性均在97.9%~100.0%和97.5%~100.0%之间。VP1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VP1的高变区主要分布在46~64、95~149、180~223位,尤其是C′末端,存在点突变或连续变异。在第145~146位,15株新型DHV毒株比3株Ⅰ型DHV多2个氨基酸(G和G)。小RNA病毒科的VP1蛋白中保守的RGD基序,在DHV中分别显示为SGD和QSD。结果表明,危害华南地区鸭场的DHV已经发生变异,且存在两种基因型毒株的流行。 何冉娅 于淼 张玉玲 张得玉 曹宗喜 张桂红关键词:鸭肝炎病毒 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串联表达载体的构建 2011年 为了构建Ⅰ型鸭肝炎病毒双拷贝VP1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试验采用RT-PCR技术扩增鸭肝炎病毒VP1基因,将其连接到克隆载体pGEM-T Easy中得到重组克隆质粒pGEM-T-VP1,阳性克隆质粒经鉴定正确后,分别用BamHⅠ、XholⅠ、BglⅡ进行酶切,重组后得到pGEM-T-2VP1,然后将双拷贝VP1基因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得到重组质粒pET-30a(+)-2VP1。结果表明:得到了含有目的基因的阳性克隆。说明Ⅰ型鸭肝炎病毒双拷贝VP1基因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 李日顺 于淼 黄昌力 曹宗喜 王文华 张超佚 张桂红关键词:I型鸭肝炎病毒 鸭肝炎病毒GD株的分离与RT-PCR鉴定分析 被引量:2 2012年 本研究分离了1株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并对其进行了分型研究。取广东某鸭场疑似DHV致死8日龄雏鸭肝脏,肝脏组织处理后经鸭胚接种分离纯化病毒。分离毒株经动物回归试验、ELD50测定、中和试验等确定为血清Ⅰ型DHV,同时通过RT-PCR检测及序列分析,从基因分型角度也验证分离毒株为DHV-Ⅰ,并将该分离毒命名为GD株。 黄昌力 魏春娅 张超轶 袁镜乐 刘志彬 张桂红关键词:鸭肝炎病毒 RT-PCR 新型鸭肝炎病毒试验感染雏鸭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学变化 被引量:4 2012年 为进一步研究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试验采用新型鸭肝炎病毒清远1株、高要1株感染雏鸭,观察感染雏鸭不同时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24小时时开始死亡,死亡高峰期为24~48 h,发病死亡率高达85.8%;发病雏鸭表现为精神萎靡,厌食,嗜睡,对外界刺激不敏感,死前抽搐,双脚做划水样,死亡鸭只呈角弓反张姿势;肝脏、肾脏、脾脏病变明显,出血性坏死严重,胰脏局灶性坏死,肝脏有脂肪蓄积。 胡京京 刘好朋 于淼 刘宇 张桂红关键词:鸭肝炎病毒 临床症状 病理学变化 鸭肝炎病毒GD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2012年 为了给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鸭肝炎病毒(DHV)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进一步丰富DHV的遗传变异和进化信息,试验采用RT-PCR方法分段克隆获得DHV-1 GD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GD株的基因组全长7 690 nt[不含Poly(A)尾],5'端和3'端非编码区长度分别为626 nt和314 nt,单一开放阅读框架(ORF)为627~7 376 nt,编码2 249个氨基酸;GD株与DHV-1参考株比较,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8%~99.7%和97.7%~99.6%;与中国台湾和韩国新型DHV(DHV-N)相比同源性分别为72.7%~73.2%和81.8%~83.4%;GD株与DHV-1参考株遗传进化关系较密切,处于同一分支,而与DHV-N遗传关系较远,处于不同分支。 黄昌力 魏春娅 黄震 张桂红关键词:基因组 新型鸭肝炎病毒FS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5 2009年 本试验参考GenBank中已公布的新型鸭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应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在序列保守区域分别设计了7对引物,通过RT-PCR方法对本实验室已鉴别纯化的新型鸭肝炎病毒FS株进行了分段扩增,经过测序拼接整理,获得FS株全基因组序列(GenBank中登录号为EU877916)。序列分析表明,FS株全长7792个碱基,一个大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251aa。将各基因与国内外已发表的新型鸭肝炎病毒参考毒株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与G株(GenBank登录号为EU755009)核苷酸相似性最高,为99.2%,而FS株与G株和C-GY株(GenBank登录号为EU352805)的氨基酸相似性最高,均为99.6%,与DHV-HS株和DHV-HSS株的相似性最低,均为83.6%。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与G株亲缘关系最近。 何冉娅 孙伟 罗玉均 何逸民 张桂红关键词:新型鸭肝炎病毒 全基因组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XH株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被引量:4 2011年 为构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本实验采用RT-PCR方法将PRRSV-XH株的基因组序列分为6个片段进行扩增,连接至低拷贝载体pOKQ中,获得全长cDNA克隆。将该克隆体外转录,经脂质体转染Marc-145细胞,观察细胞病变。经RT-PCR、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等试验验证,表明构建了具有感染性的PRRSV-XH株全长cDNA克隆。本实验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PRRSV的复制、致病机理和基因产物的功能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并为构建新型病毒载体和开发安全有效的活病毒疫苗奠定基础。 吴欣伟 熊永忠 秦宏阳 曹宗喜 于俊勇 闫明菲 郭泗虎 张桂红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全长C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