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Probe-03-01)

作品数:30 被引量:786H指数:16
相关作者:王登红陈郑辉李建康屈文俊孙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11篇成矿
  • 7篇矿床
  • 7篇花岗岩
  • 5篇地质
  • 5篇同位素
  • 5篇锆石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找矿
  • 4篇矿田
  • 3篇地质意义
  • 3篇岩体
  • 3篇深部
  • 2篇地球物理
  • 2篇地质样品
  • 2篇定年
  • 2篇多金属
  • 2篇岩石
  • 2篇云母
  • 2篇深部找矿

机构

  • 22篇中国地质科学...
  • 7篇国家地质实验...
  • 5篇长安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桂林理工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赣南地质调查...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吉林大学
  • 2篇魁北克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国土资源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宜昌地质矿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6篇王登红
  • 12篇陈郑辉
  • 9篇李建康
  • 8篇屈文俊
  • 4篇孙艳
  • 4篇杜安道
  • 4篇李超
  • 3篇赵芝
  • 3篇郑国栋
  • 3篇卢焕章
  • 3篇梁华英
  • 3篇王瑞江
  • 3篇陈毓川
  • 2篇赵正
  • 2篇于萍
  • 2篇梅玉萍
  • 2篇于学元
  • 2篇曾乔松
  • 2篇李桐林
  • 2篇吴传军

传媒

  • 7篇大地构造与成...
  • 5篇矿床地质
  • 3篇地球学报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岩石学报
  • 2篇地质学报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岩矿测试
  • 1篇有色金属(矿...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1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10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OpenMP+MPI的2.5维电磁场正演并行化方法被引量:6
2015年
针对2.5维复电阻率电磁场正演串行算法的效率瓶颈,研究了一种基于OpenMP+MPI的混合计算并行化方法。将波数域分解到计算机集群的各节点上,采用MPI对各波数进行并行运算;在各节点内部,对复双共轭梯度法求解线性方程组的过程采用OpenMP并行运算。波数等间隔分配到各集群节点,以利负载均衡;集群节点读取各自的模型参数,MPI群集传递当前波数的计算结果,以降低通信开销。不同类型和规模算例的实验结果表明,该并行方法不仅能够达到与串行方法等同的精度,而且获得了接近线性的加速比。
白洪涛范翠松李昂何丽莉李桐林
南岭东段北部花岗岩的萤石成矿专属性研究被引量:21
2014年
为了探讨花岗岩的萤石成矿专属性特征,在系统搜集前人成果基础上,对南岭东段北部产萤石花岗岩和非产萤石花岗岩开展了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和黑云母电子探针分析(EPMA)与对比。结果表明:产萤石花岗岩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副矿物组合中常见萤石;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的花岗岩均具有形成萤石矿床的可能性,以燕山早期花岗岩的潜力最大。与非产萤石花岗岩相比,产萤石花岗岩具较高的Mo含量和较低的Th/U比值;其黑云母主要为铁质黑云母和铁叶云母,比非产萤石花岗岩的黑云母(主要为铁白云母和铁叶云母)更富TiO2、MgO、Cl、F而贫Al2O3、FeO+Fe2O3;黑云母的F与Cl含量呈正相关,而与Al2O3含量呈负相关;产萤石花岗岩形成于相对高温、低压和高氧逸度的环境,岩浆来源主要为地壳,但有少量幔源,与钨多金属矿床关系较为密切。
方贵聪王登红陈振宇陈郑辉赵正郭娜欣
关键词:萤石矿花岗岩黑云母电子探针成矿专属性
粤北石人嶂钨矿放射性矿化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粤北石人嶂石英脉型钨矿床的石英脉、花岗岩、云英岩均发育晶质铀矿、含钍晶质铀矿、钍石、方钍石等系列放射性矿物。为了探寻是否存在放射性矿化,笔者通过系统测试发现以下规律:1)矿区含钨石英脉的放射性元素(U、Th)含量相对较低,绝大多数样品比地壳克拉克值还低;2)花岗岩的平均含量均比华南产铀花岗岩高出2-10倍;3)云英岩的U、Th含量更高,而富含硫化物的钨矿脉U、Th含量也很高,并发育放射性矿物;4)自550-340m中段,各类地质体或不同矿脉的放射性元素含量呈现由小→大的变化趋势;5)矿区深部及富含硫化物钨矿脉和云英岩是寻找放射性矿化的重要方向。研究成果可为矿山资源综合利用及放射性防护工作提供地质依据。
王潇潇孔凡乾韦龙明张广辉周旻玥王莉翁海姣
关键词:石英脉型钨矿床放射性元素
“五层楼+地下室”找矿模型的适用性及其对深部找矿的意义被引量:121
2010年
在我国地质工作者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五层楼"找矿模式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深部找矿的新进展,重点探讨了"五层楼+地下室"找矿模型的适用性。"五层楼+地下室"作为找矿模型不但适合于赣南—粤北地区,也适用于赣中的徐山矿区,在南岭外围的其他矿区如广西的大明山地区和云南的老君山地区也有适用性;除了石英脉型钨矿之外,"五层楼+地下室"模型也适用于钨矿之外的其他矿种,如广西大厂的锡多金属矿区;对于其他类型的矿种和矿床类型,如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在某种程度上也不妨理解为倒转的"五层楼+地下室"。当然,"五层楼+地下室"找矿模型的运用也是有条件的,需要结合具体矿区的具体成矿地质条件来综合把握,灵活运用。
王登红唐菊兴应立娟陈郑辉许建祥张家菁李水如曾载淋
关键词:深部找矿
中国三稀矿产资源战略调查研究进展综述被引量:196
2013年
三稀资源是稀土、稀有和稀散资源的统称。"三稀矿产资源战略调查研究"项目启动以来,研究了全球三稀资源的分布、产出特征及其开发现状、选冶技术与市场供需状况;发现中国重稀土资源消耗过快,关键性稀散金属的利用水平有待提高,部分稀有金属亟待发现新的矿产地;同时,中国三稀资源利用的质量不高,高附加值产品少,采选回收率低;现场实地调研也表明中国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还存在证外采矿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地质理论研究方面,通过成矿规律研究发现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母岩体可以扩展到燕山晚期花岗岩以外的地区,内生稀有稀土资源的形成具有时空分离的趋势。在技术方面,项目组把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应用到三稀资源的监管工作,并全面更新了三稀元素的分析测试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所提出的分单矿种评价、管理稀土资源、修改三稀资源勘查规范、设立复合型三稀资源矿种以及水化学技术调查监测三稀矿山的生产状况和环境污染等建议和新思路,都具有现实意义。在找矿部署方面,项目组根据三稀资源的综合特点,认为应建立稀有资源的整装勘查区、稀土资源的规划区、稀散资源的综合利用示范区,甘肃、四川、福建等地已取得初步找矿进展。
王登红王瑞江李建康赵芝于扬代晶晶陈郑辉李德先屈文俊邓茂春付小方孙艳郑国栋
关键词:稀土稀有
南岭区域成矿与深部探测的研究进展及其对西藏钨锡找矿的指示被引量:31
2013年
本文通过对桂西北矿集区、湘南矿集区和赣南粤北矿集区的地质学、地球化学、矿床学等方面的研究,扼要对比了南岭西段、中段和东段的地壳演化历史和区域成矿特点,发现在矿集区尺度上,南岭成矿带西段表现为燕山晚期的爆发式成矿作用;南岭成矿带中段表现为伴随多期岩浆活动而发生多期次成矿,形成多金属矿床;东段虽然也发生多期次的岩浆活动,但成矿作用以燕山期早期第一阶段为高峰;南岭西段也具有发现东段式钨矿的潜力。在不同矿集区深部找矿方向上,南岭西段的少花岗岩地区应重点探测与深部隐伏花岗岩体有关的成矿作用,高温高压成矿实验也表明溶洞式矿体也应列为找矿重点;南岭中段应根据不同的成矿环境探测深部矿体,如黄沙坪矿床深部存在"柿竹园式"矿床;南岭东段,应该在"五层楼"下部寻找"地下室"矿体。在物质来源方面,在湘南骑田岭矿集区的探测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骑田岭岩体深部存在地幔物质上涌的通道,岩体中心相的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较外围的粗粒黑云母花岗岩混入了较多的幔源物质,白蜡水矿区的富锡流纹质次火山岩脉,也暗示深部存在一期更晚的、含幔源物质更多的岩浆活动,与锡矿成矿物质多来源于地幔的认识一致。根据以上认识,并综合对比南岭与西藏成矿的异同,本文认为在西藏地区,宜在低剥蚀地区的中低温热液矿床的深部探测钨锡矿床,在发育老地层的高剥蚀地区寻找中高温热液型钨锡矿床。
李建康王登红粱婷许以明张怡军梁华英卢焕章赵斌李建国屈文俊周四春王汝成韦龙明林锦福
关键词:南岭成矿带成矿规律深部探测地球物理
CSAMT法和TEM法在铜陵龙虎山地区隐伏矿勘探中的应用被引量:24
2009年
CSAMT法是深部隐伏矿勘探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将CSAMT法用于铜陵龙虎山地区隐伏矿勘察,在深入认识研究区的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的基础上,对该区的CSAMT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和反演,对比TEM法反演结果,电性特征的统一性验证了CSAMT法反演结果的可靠性。联合CSAMT和TEM反演结果成功地分辨出侵入岩体和岩浆热液的运移通道,为该区寻找隐伏矿提供了有效的勘探手段。
王大勇李桐林高远方含珍赵广茂
关键词:CSAMT隐伏矿地球物理勘探
石灰岩铼-锇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初探被引量:13
2011年
针对石灰岩样品Re-Os同位素分析,在选样和溶样方法上进行了改进,在Carius管封闭前加入HCl与石灰岩反应释放出大量CO2,然后加入氧化剂和稀释剂封闭Carius管溶解样品,大大增加了样品取样量。利用改进的方法对采自青海玉树地区二叠世九十道班组底部的灰黑色微细晶灰岩的Re-Os同位素体系进行了分析测定,得到了精确的沉积年龄(283.1±7.1)Ma(MSWD=0.61,Model1,n=7)。187Os/188Os同位素初始值为0.56±0.12,与二叠纪时海水的187Os/188Os值相一致,反映了石灰岩沉积时海水的187Os/188Os比值。所得石灰岩年龄与其中的生物化石年龄相吻合,并且与区域上岩浆岩锆石年龄相互印证,表明Re-Os同位素体系在该石灰岩中的封闭性较好。通过石灰岩中有机碳含量以及其中Re、Os含量关系研究,得出了Re、Os在灰岩中主要赋存于有机质中的结论。从原理上解释了Re-Os同位素体系在灰岩中的应用具有十分广泛的前景。
李超屈文俊王登红陈郑辉杜安道
关键词:灰岩定年示踪
石墨Re-Os同位素分析及其在成矿年代学中的初步运用被引量:14
2010年
本文探索性地对江西省铅山县长寿源铅锌共生的晶质石墨进行了Re-Os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石墨的Re-Os同位素年龄为424±25Ma(n=7,MSWD=7.8),与该区二云二长花岗岩中锆石的年龄(433±9Ma)在误差范围内相一致,说明石墨的成因与区域上岩浆的侵入存在密切联系。Re的含量介于47×10-9~330×10-9之间,普通Os和187Os的含量分别为0.32×10-9~2.15×10-9和0.27×10-9~1.75×10-9,相对于Re、Os在地壳中的丰度显著富集,Os同位素初始比值187Os/188Os=1.69±0.29,表明石墨来源于富有机质沉积地层。通过测定石墨样品中的有机碳和固定碳,对Re、Os在石墨中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表明Re、Os可能是以某种形式赋存在石墨的固定碳中,与其中有机质无关。从原理上解释了石墨的Re-Os同位素年龄反映的是使沉积地层中的炭质变质为石墨,并发生富集迁移的岩浆热变质事件的时期。研究表明石墨的Re-Os同位素分析技术不仅能够为变质作用时间的精确测定提供新的方法,而且对矿床成因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陈郑辉李超屈文俊王登红张家菁杜安道
关键词:RE-OS同位素体系石墨定年
对南岭与找矿有关问题的探讨被引量:29
2013年
南岭是中国目前最重要的有色、稀有、稀土金属矿业基地之一。该地区成矿条件好、矿业发达、研究程度高,但危机矿山多、环境压力大,多数矿床的勘查工作在30年前就已"完成",发现的矿产地点多面广,但进一步找矿难度大。如何取得该地区地质找矿的新突破,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就该区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的原则问题、理论问题、方向问题、技术问题、深度问题、程度问题、环境问题、产业发展问题、综合利用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王登红陈毓川王瑞江黄凡王永磊
关键词:地质学深部找矿成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