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1JAZJDXLX002)

作品数:6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苏彦捷王甦李永鑫周建中王彦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儿童
  • 3篇心理学
  • 2篇儿童心理学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意义
  • 1篇眼跳
  • 1篇有效性
  • 1篇语义启动
  • 1篇认知神经
  • 1篇认知神经科学
  • 1篇年龄
  • 1篇理学
  • 1篇脑机制
  • 1篇精神分裂症
  • 1篇精神分裂症患...
  • 1篇反向眼跳
  • 1篇分裂症
  • 1篇负启动
  • 1篇SOA
  • 1篇IOR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王甦
  • 3篇苏彦捷
  • 2篇李永鑫
  • 1篇严霄霏
  • 1篇周建中
  • 1篇王敬欣
  • 1篇李莉
  • 1篇田静
  • 1篇衣琳琳
  • 1篇王彦
  • 1篇朱湘茹
  • 1篇李娟

传媒

  • 3篇心理科学
  • 2篇心理发展与教...
  • 1篇中国特殊教育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线索有效性对儿童返回抑制的影响被引量:11
2003年
采用通常的线索 -靶子实验 ,来考察不同的线索有效性对儿童返回抑制的影响。所用的外源性线索分高有效性、低有效性和非信息性三类。儿童被试在实验中的任务为觉察圆形光点后即按键反应 ,记录反应时。结果表明 ,7岁、9岁和 11岁儿童在高有效性和非信息性线索条件下均出现返回抑制 ;但 7岁和 9岁儿童在低有效性线索条件未出现返回抑制 ,而 11岁儿童则出现。这些儿童的实验结果有别于成人。结果提示 ,7岁、9岁和 11岁儿童的返回抑制是在外源性线索的作用下自动出现的 ,具有反射性质 ;但 7岁和 9岁儿童的返回抑制仍受线索有效性的制约 ,而 11岁儿童返回抑制的发展已不受线索有效性的影响。
王彦苏彦捷王甦
关键词:儿童心理学
6~12岁儿童Flanker任务下的冲突适应效应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探讨6~12岁儿童冲突适应能力的发展,本研究使用经典的Flanker任务,考察了181名一至六年级小学生在冲突任务中的成绩。结果发现,冲突效应在各个年龄段都显著,但是冲突效应大小在不同年龄段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对于冲突适应效应,在反应时和准确率上都发现了冲突适应的证据,表现为不一致试次后的冲突效应减小和错误率降低,并且,冲突适应效应的大小在各个年龄段也没有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对于6~12岁左右的小学生,冲突适应效应已经稳定存在,并且,不存在年龄差异。
李永鑫朱湘茹李莉
关键词:儿童
同时线索化条件下儿童返回抑制的容量被引量:10
2004年
返回抑制是对先前注意过的目标再次做出反应的时候反应时延长的一种现象。返回抑制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忽略已经注意过的位置(或客体),使得有机体可以更加有效的注意新的内容。基于这一点,返回抑制现象应该可以在多个已经注意过的位置出现,这便是返回抑制的容量问题。在本研究中,采用同时呈现的线索化方式,考查8岁、10岁儿童在不同的实验任务———觉察任务和辨别任务———中的返回抑制容量。结果发现觉察任务中,10岁组儿童和8岁组儿童最多在5个线索化位置上出现返回抑制,但8岁年龄组的返回抑制容量缺乏稳定;辨别任务中,10岁年龄组只在一个位置上出现返回抑制,而8岁年龄组并没有明显返回抑制现象出现。年龄因素和任务类型对儿童返回抑制容量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衣琳琳苏彦捷王甦
关键词:儿童心理学年龄
儿童整体-局部加工中的负启动现象被引量:2
2006年
采用2种元素疏密程度的复合数字刺激和启动范式,7岁和11岁2个年龄组的小学生分别在注意整体水平和注意局部水平的条件下对探测刺激进行选择反应。结果发现元素疏密程度可以影响知觉优先,而知觉优先与整体局部水平间的负启动之间没有一致的发展关系,说明与负启动有关的注意分配机制可能比知觉组织发展的晚。
严霄霏苏彦捷王甦
关键词:负启动儿童
返回抑制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18
2003年
周建中
关键词:SOAIOR语义启动认知神经科学精神分裂症患者
反向眼跳的脑机制及其心理学意义被引量:9
2010年
对视觉场景中突然出现的刺激,人们会不自觉地发生朝向目标的眼跳。反向眼跳是指,当目标出现时,要求被试眼睛跳向与目标位置相反的方向,这一过程包括抑制反射性的朝向眼跳,并计划和执行反向眼跳一系列相对复杂的认知加工。本文主要阐述了反向眼跳的生理机制、研究范式、影响因素,并总结了反向眼跳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及其心理学意义。
王敬欣李娟田静李永鑫
关键词:反向眼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