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272021)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3
相关作者:王迎军魏坤陈晓峰李佛保宁成云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卫生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羟基磷灰石
  • 4篇活性
  • 3篇生物活性
  • 2篇等离子
  • 2篇等离子喷涂
  • 2篇溶胶
  • 2篇溶胶-凝胶法
  • 2篇生物材料
  • 2篇喷涂
  • 2篇离子喷涂
  • 2篇纳米
  • 1篇多孔
  • 1篇多孔材料
  • 1篇多孔支架
  • 1篇新骨
  • 1篇新骨形成
  • 1篇形貌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腰椎
  • 1篇腰椎横突

机构

  • 9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卫生部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王迎军
  • 5篇陈晓峰
  • 3篇魏坤
  • 3篇宁成云
  • 3篇吴刚
  • 2篇南开辉
  • 2篇廖威明
  • 2篇赵娜如
  • 2篇张阳德
  • 2篇陈虎
  • 2篇李佛保
  • 2篇李钧
  • 2篇张洪
  • 2篇鞠银燕
  • 2篇叶建东
  • 2篇李国政
  • 2篇郑裕东
  • 1篇何爱珊
  • 1篇刘少喻
  • 1篇靳安民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中国陶瓷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功能材料
  • 1篇Journa...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第五届中国功...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乳法制备条件对CaO-P2O5-SiO2系统生物活性纳米粒子形貌和粒径分布的影响
利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的CaO-PO-SiO系统生物活性玻璃材料是一类新型的医用生物活性材料。该生物玻璃由于其特有的化学组成、纳米团粒结构和微孔,从而使其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比熔融法制备的生物玻璃及微晶玻璃更高的生物活性...
杨宇霞王迎军陈晓峰吴刚
关键词:微乳液生物活性生物玻璃
文献传递
医用羟基磷灰石纳米粒的制备和特性:羟基磷灰石纳米粒的纳米结构及纳米尺寸效应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制备医用羟基磷灰石( HA)纳米粒并观测其纳米结构及纳米尺寸效应;方法采用常态表面活性剂( 水包油)制备 HA 纳米粒,用电子显微镜、X 射线仪、核磁共振仪、分光光度计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对 HA 纳米粒进行观测。结果 HA 纳米粒的平均尺寸为。10-30nm ;共振分析表明,磷至少以 2 种类型存在;在 200nm 波长处,光谱包含六面体 Ca2+ 典型的光谱带;HA 纳米粒微晶的 Eg 值分别为 1.60 和 1.64ev;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中包含 2 种振波;在 956.5、1026.1 和 1108.7cm 光带处的 3 种 PO43- 曲态分别为ν1( PO4)、ν3(PO4)、ν3(PO4)。在 565.2 and 600.0cm 光带处的 2 种 PO43- 曲态为ν4(PO4)。结论纳米尺寸产生的从纳米粒到微晶的边缘能量增加伴随着簇晶体积的下降和 Ca2+ 周围配基的变化。这些变化与量子尺寸效应有关。
李国政张阳德张洪李钧魏坤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纳米粒纳米尺寸效应
羟基磷灰石纳米丝水包油乳剂的制备和特性
2007年
目的制备医用羟基磷灰石(HA)纳米丝并观测其特性;方法采用常态表面活性剂(水包油)制备HA纳米丝,用电子显微镜、X射线仪、核磁共振仪、分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对HA纳米丝的特性进行观测。结果HA纳米粒的平均尺寸为:长100nm~230nm,宽3nm~5nm;电子衍射图像显示纳米丝为多晶质。在250nm波长处,光谱包含六面体Ca2+典型的光谱带;其他光谱带为O→Ca2+的电荷转移。HA纳米丝微晶的Eg值分别为1.60和1.70ev;31P核磁共振谱显示在-0.59ppm处有一个强烈的共振峰和一些副峰,表明至少存在两种磷酸盐。结论成功制备了一种适合医用的新型羟基磷灰石纳米丝。
李国政张阳德张洪李钧潘一峰魏坤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纳米丝尺寸效应
组织工程化人工骨应用于兔的腰椎横突间融合
2005年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化人工骨应用于兔腰椎横突间融合的骨愈合生物学特点及其融合效果。【方法】45只新西兰大白兔均行单节段双侧L5/6横突间融合术,依植骨材料随机分为A(自体髂骨)、B(组织工程化人工骨)和C(单纯支架)3组,每组15只。术后2、6、12周分别处死动物3、3、9只,取出腰椎,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等方法分析融合状况。【结果】术后2周3组均未见骨性融合,12周大体标本观察A、B、C组融合率分别为66.67%(8/12)、83.67%(10/12)、0;生物力学测试A、B组融合者硬度和强度显著高于C组(P<0.01),A、B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组织学示B组融合块中央区典型软骨细胞较少,纤细编织骨包围支架材料周围,此区新生骨以组织工程骨的直接成骨为主。【结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用于兔腰椎横突间融合,可达到自体髂骨的融合效果,未吸收支架材料不影响局部生物力学功能,中央区骨形成主要是直接成骨过程,边缘区包括膜内成骨、软骨成骨和直接成骨作用。
龙厚清李佛保王迎军刘少喻于滨生廖威明
关键词:脊柱融合植骨材料组织工程化人工骨
抗感染纳米羟基磷灰石局部药物缓释微球的研制及体外释药实验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研制抗感染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药物缓释微球,为骨髓炎的治疗提供一新型的局部药物缓释系统(DDS)。方法采用nano-HA为载药核心载体,外包裹生物相容性好且可降解的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聚乙二醇(PHBV/PEG),承载硫酸庆大霉素(GM)制成nano-HA-PHBV/PEG-GM缓释微球,研究其结构及体外释药特性。结果微球具有明显缓释作用,90mgDDS体外释放实验显示第1天释放量为165.2μg/mL,其后下降并以较低水平稳定释放,维持有效释药时间在28d以上。结论抗感染nano-HA药物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作用,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王永峰靳安民魏坤王旭东汤善华闵少雄
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乙二醇硫酸庆大霉素
HA梯度涂层复合BMP人工股骨柄的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研究新型HA梯度涂层人工股骨柄假体及其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后的界面生物学特征。方法将15只健康成年杂交犬随机分成三组,行右侧人工股骨头置换,分别植入钛合金人工股骨柄(Ti组)、HA涂层钛合金人工股骨柄(HA组)和复合rhBMP-2的HA涂层钛合金人工股骨柄(BMP-HA组),12周后处死动物,取有植入假体的股骨上段进行X线检查和界面组织学观察,处死前肌内注射盐酸四环素行荧光标记。结果X线检查显示Ti组中有1例假体周围出现局部透亮带。HA组及BMP-HA组股骨柄假体周围可见新骨形成。光镜下新型HA梯度涂层无明显降解和碎裂,性质稳定。Ti组、HA组和BMP-HA组界面骨结合率分别为4.05%±7.66%、71.04%±9.81%和88.86%±6.56%。显示HA组和BMP-HA组界面骨结合良好,骨结合率显著高于Ti组(P<0.01),BMP-HA组界面骨结合率也显著高于HA组(P<0.01)。BMP-HA组的界面有较强的四环素荧光标记,显示界面成骨活跃。结论新型HA梯度涂层假体可引导骨组织长入涂层,与骨组织结合良好,结合率高,能增加假体的稳定性。该涂层可复合rhBMP-2发挥协同作用,明显增加涂层假体的骨整合,有望成为可供临床使用的新型涂层假体。
何爱珊廖威明李佛保王迎军宁成云
关键词:人工股骨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股骨柄假体股骨上段新骨形成
In vitro Mineralization Behavior of the Sol-gel Derived Bioglass/Collegen Composite Porous Scaffold
2005年
The porous scaffold of the sol-gel derived bioactive glass (BG) in the system CaO-P2O5-SiO2 was treated with the type Ⅰ collagen solution. The pore walls of the scaffold were covered by the collagenous network. The in vitro mineralization behavior of the sol- gel derived bioglassl collegen composite porous scaffold was investigated by immersion in supersaturated calcification solution ( SCS ) at 37℃ for different times, XRD , FTIR, SEM/ EDAX techniques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crystalline phases, morphology and composition of the minerals formed on the pore walls of the scaffold. It was found that with increasing of immersion time, the morphology of reaction products on the pore walls changed from the spherical particles of calcium phosphate to the flake-like HCA crystals.
陈晓峰
关键词:SOL-GEL
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多孔支架的制备与性能的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制备了CaO-P2O5-SiO2系统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并通过一定的造孔工艺将其制备成用作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多孔材料。采用体外模拟实验方法及DTA、SEM及FTIR等材料显微结构及性能研究手段分析研究了造孔剂种类、添加量对多孔材料的显微结构、表面形貌、抗折强度以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鞠银燕陈晓峰王迎军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生物活性玻璃组织工程支架碳酸羟基磷灰石
生物活性功能涂层的结构特征与性能
2004年
采用净能量控制的等离子喷涂技术,在钛合金基体上制备出HA-ZO2生物活性功能涂层,利用纳米硬度计(nanoindentation)、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生物活性功能涂层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生物活性功能涂层表面分布着不同尺寸范围的孔洞,具有典型的多孔结构特征,整个涂层沿垂直基体方向从底层致密结构向表面层多孔结构过渡,涂层表面成分为生物活性的羟基磷灰石;(2)金属基体与陶瓷界面区域的弹性模量、硬度呈梯度变化,涂层的这种结构特征有利于改善生物活性涂层的综合性能,提高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其结合强度达到48.6MPa.
宁成云王迎军叶建东陈晓峰吴刚赵娜如郑裕东南开辉陈虎
关键词:等离子喷涂生物材料
生物活性玻璃多孔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生物活性玻璃58S及77S;通过熔融法制备生物活性玻璃45S5,分别向上述3种生物活性玻璃粉体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造孔剂,通过一定的烧结工艺制成具有不同组成的生物活性多孔材料,利用体外实验方法结合DTA,SEM及FTIR等材料显微结构及性能研究手段分析比较了各种多孔材料的显微结构、表面形貌、抗折强度及生物活性。研究表明:58S和45S5混合制备的多孔材料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和生物矿化特性的生物材料,可用于制备骨缺损填充材料和骨组织工程支架。
鞠银燕陈晓峰王迎军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多孔材料显微结构表面形貌抗折强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