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E06B04)

作品数:20 被引量:86H指数:6
相关作者:颜文斌何新波华骏高峰蔡俊更多>>
相关机构:吉首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理学化学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冶金工程
  • 6篇理学
  • 5篇化学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石煤
  • 5篇
  • 4篇酸浸
  • 4篇离子
  • 3篇电池
  • 3篇荧光
  • 3篇正极
  • 3篇正极材料
  • 3篇石煤钒矿
  • 3篇锂离子
  • 3篇锂离子电池
  • 3篇五氧化二钒
  • 3篇离子电池
  • 3篇浸出
  • 3篇钒矿
  • 3篇焙烧
  • 2篇电化学
  • 2篇氧化酸浸
  • 2篇荧光光谱
  • 2篇荧光光谱法

机构

  • 9篇北京科技大学
  • 9篇吉首大学
  • 3篇承德石油高等...
  • 2篇中国科学院过...
  • 2篇河北钢铁集团...
  • 1篇河北钢铁股份...
  • 1篇河北钢铁股份...

作者

  • 9篇何新波
  • 9篇颜文斌
  • 8篇华骏
  • 8篇高峰
  • 3篇吴茂
  • 3篇曲选辉
  • 3篇易静
  • 3篇蔡俊
  • 3篇张玉平
  • 3篇侯磊
  • 3篇李莹
  • 2篇李兰杰
  • 2篇陈东辉
  • 1篇郑诗礼
  • 1篇高树峰
  • 1篇雷纯
  • 1篇石立新
  • 1篇宋晓军
  • 1篇白瑞国
  • 1篇李彩云

传媒

  • 3篇粉末冶金技术
  • 2篇理化检验(化...
  • 2篇化学世界
  • 2篇冶金分析
  • 2篇河北冶金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应用化工
  • 1篇非金属矿
  • 1篇矿冶工程
  • 1篇稀有金属
  • 1篇钢铁钒钛
  • 1篇稀有金属与硬...
  • 1篇广东化工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年份

  • 5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碳含量对磷酸钒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以LiOH·H2O、NH4VO3、NH4H2PO4和葡萄糖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碳包覆的磷酸钒锂化合物,利用XRD、SEM、TEM、恒流充放电测试、交流阻抗测试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碳含量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50℃焙烧的样品为单一纯相的单斜晶体结构,颗粒大小约1μm,分散性良好,且在颗粒表面包覆了一层无定形碳。在倍率0.1 C的电流密度下,在3.0~4.8 V电压范围内,碳含量为10.63%的样品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63.6 m Ah/g;循环50次后,放电容量仍为156.5 m Ah/g,容量保持率为95.7%。
侯磊何新波吴茂孙大淇曲选辉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水热法碳含量
自蔓延高温合成氮化钒铁中高氮含量实验检测与理论计算法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探讨了自蔓延高温合成工艺生产的氮化钒铁中高氮含量的检测方法。并在缺乏标准物质的情况下,通过实验检测和理论计算对比,验证并确定了惰性气体熔融热导法测定氮化钒铁中高氮含量的准确性。
高树峰李彩云张玉平陈国涛张海岩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氮化钒铁中铁、钒、硅的含量被引量:4
2014年
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氮化钒铁中铁、钒和硅的含量。样品需研磨过孔径为0.074mm的样筛(即200号筛),用淀粉或甲基纤维素为粘合剂,将样品细粉压制成样片,样片厚度在3~5mm间。试验表明:上法制得的样片所得荧光强度稳定,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符合要求。铁、钒、硅3种元素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0)依次为0.27%,0.23%,1.51%。经验证,本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化学法测定结果相符。用基体匹配法制作工作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高树峰张海岩张玉平李彦辉宋晓军
关键词:X射线荧光光谱法
含钒浸出液除硅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研究了从含钒浸出液中分离硅的有效方法,考察了沉淀剂种类、沉淀剂用量,浸出液p H值、反应时间、沉淀温度和静置时间对除硅和钒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弱碱性条件下,铝盐对含钒液除硅有良好的效果,除硅率达到99.12%,钒损失率小于1.21%。该工艺过程简单,钒硅分离效果好。
阳亚玲颜文斌华骏高峰易静张晓君何新波
关键词:沉淀法
二氧化锰对石煤钒矿酸性浸出的影响被引量:21
2013年
采用湘西地区的石煤钒矿为研究对象,石煤中+3,+4,+5价钒分布分别为75.67%,17.85%和6.48%,硅酸盐含量较高,属高硅石煤矿。在传统直接酸浸工艺的基础上,添加少量氧化剂二氧化锰,考察了二氧化锰的用量、液固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硫酸体积浓度等因素对钒浸出率的影响。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能协同H+破坏石煤结构,大大提高石煤中钒的浸出率;在二氧化锰用量为2%、液固比为1∶1、浸出时间为13 h、硫酸体积浓度为25%和浸出温度为95℃的条件下,钒浸出率达到97.2%,其中硫酸体积浓度对石煤湿法提钒影响最大。和直接酸浸工艺相比,钒的浸出率提高40%以上;与传统的钠化焙烧工艺相比,钒的浸出率提高40%以上,完全消除了焙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烟气污染;本实验采用氧化酸浸提钒技术,不经焙烧过程,不产生烟气污染,节约能源,且能大幅度提高钒的浸出率,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颜文斌胡蓝双高峰华骏何新波
关键词:石煤钒矿二氧化锰氧化酸浸
碳酸钠焙烧铝系钒铁炉渣共提取钒与铝被引量:3
2012年
通过对铝系钒铁炉渣碳酸钠焙烧-水浸全过程的矿物分析、热力学计算及对比实验,研究了炉渣中钒、铝同步转化、溶出的机理与规律.结果显示,焙烧进程中渣中镁铝尖晶石MgO·Al2O3相、CaO2Al2O3相逐渐消失,MgO相生成,并生成碱熔相Na2O·Al2O3和钒酸盐.随焙烧温度及时间增加,Na2O·Al2O3和钒酸盐相明显增多,钒、铝溶出率增加.焙烧熟料经水浸后,液相呈碱性,钒、铝分别以可溶性钒酸钠和铝酸钠的形式进入水相,固相残留物为少量未反应的镁铝尖晶石及新生成的MgO和Ca(OH)2.在磨矿粒度<75 μm、配碱系数1.0、焙烧温度1000℃及焙烧时间4h的优化条件下,钒的溶出率可达90%,铝的溶出率可达75%.
高明磊陈东辉石立新李兰杰周冰晶祁健
关键词:氧化铝碳酸钠焙烧溶出
增敏苯基荧光酮光度法直接测定五氧化二钒中微量铝被引量:2
2013年
不需要预先分离基体,采用苯基荧光酮光度法直接测定了五氧化二钒中微量铝。考察了测定条件、表面活性剂的增敏作用、铁和基体钒对铝测定的干扰及干扰的消除方法。结果表明: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80作为增敏剂显色反应的增敏效果最好,采用酒石酸钠可以消除五氧化二钒中铁离子对铝的干扰。由于钒在显色体系中随着浓度的变化吸光度呈现出线性变化规律,所以对于钒基体的干扰,提出了用平面模拟方程进行校正。校正后铝的计算值与理论值吻合较好,相对偏差在±2%以内,表明了方法是可行的。方法用于实际样品分析,铝的测定值与国家标准方法的测定值一致。方法所涉原理及计算都比较简单,这不仅适用于实验室,也同样适用于工业流程分析。
易静颜文斌徐辉何新波高峰张传宝
关键词:苯基荧光酮吐温-80光度法五氧化二钒
钒渣空白焙烧高效清洁提钒技术被引量:13
2014年
针对现有钒渣焙烧提钒工艺中存在焙烧温度高、炉窑结圈、转浸率低、产生大量氨氮废水等问题,研究了钒渣空白焙烧过程钒尖晶石相的氧化过程及机理,得出结论:钒铁尖晶石相在600℃以后即可完全氧化分解,钒渣经过750℃以上的温度一次焙烧后钒转化率>95%。通过钒渣Na OH水热碱浸实验,在180℃碱浸2 h条件下可以使钒浸出率达到95%以上。在空白焙烧-水热碱浸过程中,无有害气体及废水排放,属于高效清洁提钒生产技术。
李兰杰陈东辉白瑞国刘雅健王少伟陈育红
关键词:钒渣焙烧
钒渣无盐焙烧-碱法浸出高效清洁提钒技术
针对现有钒渣焙烧提钒工艺中存在焙烧温度高、炉窑结圈、转浸率低以及产生大量氨氮废水等问题,研究了钒渣空白焙烧过程钒尖晶石相的氧化过程及机理,得出钒铁尖晶石相在600oC以后即可完全氧化分解,钒渣经过750 oC以上的温度一...
李兰杰郑诗礼陈东辉杜浩白瑞国
关键词:钒渣焙烧
文献传递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氮化钒铁中8种杂质元素被引量:6
2014年
提出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氮化钒铁中8种杂质元素(铝、铬、镁、锰、磷、钾、钠、硅)的含量。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氮化钒铁进行半定量分析,根据所得结果进行基体匹配,配制标准溶液,制作工作曲线,并用ICP-AES对样品中上述8种元素进行定量测定。试验选择此8种元素的分析线依次为236.705,205.560,285.213,279.079,213.618,769.896,330.298,256.611nm。方法用于生产样品的分析,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0)在0.29%~4.5%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6.0%~105%之间。
高树峰张海岩张玉平李彦辉武挺刘静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