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11JK0353)
-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孟文科田亮赵煜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西安工业大学校长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同治回民战争后陕甘地方志的价值重构及当代思考被引量:1
- 2014年
- 同治回民战争后,陕甘地区一些州县纷纷开始编修方志,方志编纂以发生在回民战争期间的各州县的"忠孝贤烈之士女"事迹为标准,通过方志的编纂、留存与传播,重新建构了一套符合正统思想的价值理念与评判体系,从而达到教化人心、凝聚认同的目的.这也为人们今天如何维护人心稳定、社会稳定提供了借鉴.
- 孟文科
- 关键词:地方志
- 陕南苏区的环境、物产与革命(1932—1934)被引量:1
- 2013年
- 1932年至1934年,红四方面军在陕南秦巴山区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坚持时间长达3年之久。从革命的地理环境、地方物产及经济动员的角度出发,我们能更具体的了解苏区革命的开展情况,及环境因素与经济因素对革命活动的多重影响。
- 孟文科
- 明清时期陕西商人会馆的市场功能分析
- 2012年
- 明清陕西商人会馆是中国传统市场发展的产物.容纳了某些市场经济行将到来时市民社会的特征,这些特征导致会馆自身具有许多市场调节的功能与作用.文章从明清时期陕西商人会馆具有的市场化因素出发,具体分析了会馆自身所具有的市场功能.这些市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转型阶段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也是现今人们在研究明清时期陕西商人会馆时所忽略的.
- 田亮赵煜
- 关键词:明清陕商会馆
- 清代秦巴山区汉人移民的生计模式及其转型被引量:2
- 2013年
- 清代中期汉人移民涌入秦巴山区开垦之初的生计模式,从文化人类学视角观察,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农业种植体现出明显的"游垦"特点,狩猎采集与山货开发也在移民生计中占据重要地位。既有较为原始的寻食社会、刀耕火种型社会的特点,又带有近代手工工场的特色。在自然资源逐渐耗竭与生存空间的渐趋饱和之时,大部分汉人移民只得依靠在固定的土地上持续投入人力与物力以获得生计,定居农耕方式逐渐成为山区生计主流。
- 孟文科
-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与民族工作实践被引量:3
- 2013年
- 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克服各种困难,各级指战员在党的政策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与方针,尊重少数民族、爱护少数民族,从而得到了少数民族的拥护和大力支持.也正是依靠少数民族人民的支援和帮助,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革命武装通过不断探索、检验、修正和实践党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和政策,将中国国情与马列主义民族原则相结合,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并付诸于实践,使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方面的认识及经验更加深化、系统和成熟,为以后民族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田亮赵煜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