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124)

作品数:6 被引量:56H指数:4
相关作者:傅辉郑景云葛全胜闫军辉丁玲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重庆师范大学湖北文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气温
  • 1篇地产权
  • 1篇地温
  • 1篇冬半年
  • 1篇冬季气温
  • 1篇一体化
  • 1篇英文
  • 1篇日数
  • 1篇霜期
  • 1篇土地产权
  • 1篇年平均气温
  • 1篇农村
  • 1篇农村土地产权
  • 1篇平均气温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清代
  • 1篇温度
  • 1篇温度变化
  • 1篇温度重建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重庆师范大学
  • 3篇湖北文理学院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篇傅辉
  • 4篇郑景云
  • 3篇葛全胜
  • 3篇闫军辉
  • 3篇丁玲玲
  • 1篇郝志新
  • 1篇徐新创
  • 1篇刘浩龙
  • 1篇周红升
  • 1篇张弢

传媒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热带地理
  • 1篇Agricu...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襄阳市农村土地产权的若干问题探讨
2015年
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如何处理因农村土地产权而产生的相关问题,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农村改革中的关键和重要问题之一。以襄阳市农村集体土地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目前襄阳市农村集体土地的现状,探讨了其农村土地产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
丁玲玲傅辉张弢
关键词:产权
基于历史文献的华南地区气候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5年
总结和分析了利用历史文献代用资料重建具有代表性的华南气候序列(包括温度变化和降水/干湿变化序列)的状况,认为华南地区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虽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存在时间分辨率较低、空间范围宽泛、数据的统一性和可靠性较差,以及缺乏气候变化的相关机制和气候变化周期研究等方面的问题,指出应进一步挖掘华南地区高分辨率气候代用资料(历史文献),提升气候变化研究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覆盖度、加强重建序列的可靠性、增加其周期性和趋势性分析等是解决该地区气候变化研究问题的有效途径。
丁玲玲郑景云傅辉
关键词:温度历史文献
1961~2013年河南省无霜期变化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英文)被引量:4
2015年
该文的日的是研究无霜期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利用1961~2013年河南省17个测站均一化的逐日地面0cm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霜冻气候指标计算了各站逐年的初、终霜日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过去53年河南省初、终霜日期和无霜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无霜期的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近53年来,河南省平均初霜日期以2.2d,10y的速率最著推迟。平均终霜日期以2.4d/10Y的速率显著提前,受此影响无霜期以4.5d/10Y的速率延长;②就空间变化而言,初霜期推迟最为明显的地区位于河南西部地区,中、南部平原地区终霜期提前最为明显。东部地区初、终霜日期和无霜期变化趋势不明显;③1961~2013年河南省元霜期的变化与主要粮食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无霜期每提前1d,粮食总产量、稻谷、小麦和玉米分别提高793、90.0、793和70.5kg/hm2。
闫军辉傅辉周红升徐新创
关键词:无霜期粮食产量
清代华北地区冬半年温度变化重建与分析被引量:17
2012年
利用清代地方志中的异常初、终霜记载,根据器测时期华北初、终霜的早、晚与温度变化的关系,重建了1646-1910年华北地区时间分辨率为5年的冬半年温度距平序列,分析了期间的冷暖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清代华北地区气候以寒冷为主要特征,冬半年温度平均较现代(1951-1980年)约低0.55℃,最冷5年(1656-1660年)较现代约低1.42℃;清代华北地区冬半年气候存在"冷—暖—冷"的世纪波动,两个寒冷时段起讫时间分别为1646-1700年(平均较现代约低0.77℃)和1781-1910年(平均较现代约低0.58℃),1701-1780年虽然相对较暖,但冬半年温度仍较现代略低(平均较现代约低0.36℃);从更高时间分辨率看,清代冷暖时段内同样存在较小的波动,清后期寒冷时段出现了两个"冷谷"。
闫军辉葛全胜郑景云
关键词:温度重建冬半年清代
1736—2009年华南地区冬季年平均气温序列重建被引量:16
2013年
利用华南地区清代雨雪档案记载、地方志等历史资料,以及现代器测数据,基于器测时期华南地区降雪南界和降雪日数与华南地区冬季年平均气温的相关性,重建了1736~2009年华南地区的年冬季平均气温变化序列,分析了华南地区近300年来冬季的冷暖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华南地区冬季冷暖变化具有较为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其中相邻年气温最大相差为3.2℃(1793年与1792年和1831年与1830年),相邻年代最大相差为0.8℃(1840s与1830s和1990s与1980s);2)2000s为最暖年代,气温比最冷年代(1830s和1870s)高1.6℃;3)19世纪为偏冷世纪,而18世纪和20世纪为偏暖世纪。
丁玲玲葛全胜郑景云傅辉
长江中下游地区1620年的极端冷冬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1620年冬季的积雪特征与寒冷程度;估算了162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及9个地点相对于1961-1990年的冬季气温距平。结果表明:①162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积雪期在30~100日之间,其中荆州积雪期最长,可能达百日之久;合肥、霍山、南京、巢湖等地积雪平均达70日左右;安庆、武汉、常德、长沙、景德镇等地积雪40~60日不等;苏南、上海等地积雪日数相对较少,也达30日左右。②162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寒冷,冬季的区域平均气温较现代(1961-1990年)低约4.4℃;其中景德镇的冬季气温负距平最大,较现代平均低约5.7℃;其次为霍山、合肥、常德、武汉和上海,其冬季气温距平在-5^-4℃之间;长沙冬季气温负距平虽相对最小(低约3.6℃),但仍远低于器测时期的极端最低值。
闫军辉刘浩龙郑景云郝志新葛全胜傅辉
关键词:积雪日数冬季气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