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1-SW-19-4-01)

作品数:11 被引量:203H指数:7
相关作者:张学林王金达曹会聪任慧敏赵卫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PB
  • 5篇土壤
  • 5篇黑土
  • 5篇CD
  • 2篇化学形态
  • 2篇化学形态分布
  • 2篇
  • 1篇低分子有机酸
  • 1篇地区污染
  • 1篇血铅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油菜
  • 1篇油菜生长
  • 1篇有机质
  • 1篇有效性
  • 1篇玉米
  • 1篇植物吸收
  • 1篇砷含量
  • 1篇生态毒性
  • 1篇生态风险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1篇王金达
  • 11篇张学林
  • 8篇曹会聪
  • 5篇任慧敏
  • 1篇周旺明
  • 1篇栾兆擎
  • 1篇王国平
  • 1篇曹慧聪
  • 1篇王艳
  • 1篇赵卫

传媒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d、Pb投加浓度对其在黑土中化学形态分布及油菜生长和吸收Cd、Pb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和连续形态分级方法研究了Cd、Pb投加浓度对其在黑土中化学形态分布及油菜生长和吸收Cd、Pb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d、Pb投加量的增加,土壤中Cd交换态含量增幅较大,Pb碳酸盐结合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含量增幅较大;外源Cd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以交换态和残留态为主,Pb的交换态比例相对较低,其存在形态主要为残留态;土壤Cd、Pb投加浓度较低时,促进了油菜的生长,投加浓度较高时,对油菜生长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地下部分Cd、Pb含量远高于地上部分,与Cd相比,Pb向地上部的迁移率相对较小;土壤中Cd、Pb各形态含量与油菜地下、地上部分吸收的Cd、Pb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干质量呈负相关;交换态Cd、Pb对油菜干质量影响最大,碳酸盐结合态对油菜吸收Cd、Pb的贡献最大。
曹会聪王金达张学林
关键词:CDPB黑土化学形态油菜
沈阳市土壤铅对儿童血铅的影响被引量:19
2005年
研究了沈阳市土壤铅和儿童血铅的动态关系,鉴于今后土壤是儿童最重要的铅暴露源,通过土壤铅预测儿童血铅,并计算当土壤铅含量削减到土壤质量二级标准时,儿童血铅恢复到安全阈值(10μg·dL-1)需要的时间,从而为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土壤铅和儿童血铅的相关系数在地理区水平上最高,为0.9200,地理区客观地代表了儿童铅暴露的真实范围.西部工业区有约90%的儿童血铅水平都高于安全阈值;东部儿童血铅水平最低,几乎没有超标现象;其它地理区儿童血铅的超标范围在3.48%~31.81%.西部工业区儿童血铅恢复到安全阈值以下所需的时间最长,平均为26.68月,其次为北部、东北部、西南部、西北部和中部,东部儿童已在安全水平.无论各地理区儿童血铅水平,还是平均恢复时间和最长恢复时间都受土壤铅含量控制.
任慧敏王金达王国平张学林王春梅
关键词:儿童血铅土壤
外源铅化合物在土壤中的转化被引量:3
2007年
通过培养试验,研究外源铅化合物在黑土、棕壤和草甸土中的转化.结果表明,Pb(NO3)2、PbO、Pb3(CO3)2(OH)2和PbSO4处理的土壤溶解态Pb含量在试验开始时较高,随后迅速降低,逐渐达到平衡状态.PbS处理下,溶解性变化异常可能与PbS氧化有关.不同铅化合物在黑土、棕壤和草甸土中的溶解性大小一致,Pb(NO3)2>PbO,Pb3(CO3)2(OH)2>PbSO4>PbS,PbO和Pb3(CO3)2(OH)2处理下土壤溶解态Pb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土壤混合90d后,大部分PbSO4和PbS仍未溶解.pH值和PbS氧化是控制PbS溶解的主导因素.Pb(NO3)2、PbO和Pb3(CO3)2(OH)2溶解性表现为棕壤>黑土>草甸土(P<0.01).Pb(NO3)2处理下Pb2+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Pb处理(P<0.01).与土壤混合90d后,Pb(NO3)2和PbO处理下Pb2+所占比例可高达75.23%,这可能与土壤溶液pH值和DOC含量降低有关.
任慧敏王金达张学林
关键词:铅化合物土壤
黑土中镉、铅的化学形态分布及其植物效应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采用盆栽试验和连续形态分析方法研究了黑土中Cd、Pb的化学形态特征及其与油菜生长及吸收Cd、Pb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土壤Cd、Pb含量的增加,Cd交换态含量增幅较大,而Pb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含量增幅较大,交换态Pb含量相对较低。随土壤Cd、Pb含量的增加,油菜地上、地下部分的Cd、Pb含量呈递增趋势,但增加速度随土壤Cd、Pb含量的升高而递减。地下部分Cd、Pb含量远高于地上部分的含量。与Pb相比,Cd向地上部分的迁移率较大,其毒害作用更强。土壤中Cd、Pb各形态含量与油菜地下、地上部分吸收的Cd、Pb量均显著相关,碳酸盐结合态对油菜吸收Cd、Pb的贡献最大。
曹会聪栾兆擎王金达张学林
关键词:CDPB黑土化学形态植物吸收
吉林省榆树市黑土中砷含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调查了吉林省榆树市黑土与玉米中的砷含量,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样点的土壤砷含量基本都高于本地砷含量的平均背景值,但各采样点的土壤砷含量均未超标。土壤砷含量半方差值呈有规律持续增加趋势,可用指数方程很好地拟合。表层土壤含砷量存在一定的空间结构性,高砷区出现在城市市郊,并以其为中心呈斑块状向周围扩散。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砷含量与土壤pH和有机质均未呈现显著的相关性。
曹会聪王金达张学林
关键词:黑土克里格插值
BCR法在污染农田黑土重金属形态分布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1
2006年
通过对东北地区污染农田黑土剖面的取样调查分析,对重金属Cd、Pb、Cu、Zn在农田黑土中的污染状况及其迁移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就BCR(the Comm un ity Bureau of R eference)连续提取法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重金属的迁移率大小依次为:Cd>Cu>Pb>Zn,Cd的酸可溶态占全量的比率高于其它重金属。Pb的酸可提取态浓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公路附近土壤中Pb、Cu及城市郊区土壤中Cd、Pb和Zn的氧化物结合态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已存在向下迁移的趋势。4种重金属有机结合态在采样区土壤中基本都表现为耕层高于非耕层。研究表明,应用BCR连续提取法有助于确定土壤重金属污染以及重金属向下迁移状况,借助该法可以有效、可靠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估。
曹会聪王金达张学林
关键词:BCR
东北地区污染黑土中重金属与有机质的关联作用被引量:43
2007年
通过对东北地区污染农田黑土剖面的取样调查,对重金属Cd,Pb,Cu,Zn在农田黑土中不同采样点的全量、有效态和有机质结合态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有机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对重金属有机质结合态的影响.结果表明,Pb以有机质结合态存在的量较大,能与有机质形成较多的络合物,而Zn的有机质结合态占全量的比例相对较小,Cd和Cu有机质结合态占全量的比例处于Pb和Zn之间.由于外源污染的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重金属有机质结合态相关性并不显著.由于土壤样品的不同解离功能团结合重金属的能力不同,采样区的重金属有机质结合态未表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
曹会聪王金达张学林
关键词:CDPBZN有机质
吉林黑土中Cd、Pb、As的空间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被引量:37
2007年
研究了吉林省黑土区耕层土壤(0~20cm)中Cd、Pb、As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煤矿区周围、公路旁和城郊为农田黑土Cd、Pb、As的高含量分布区,煤矿区周围土壤Cd、Pb、As均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公路旁和城郊的土壤外源Pb进入量较大.采用Muller地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得出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煤矿区土壤Cd具有很高的潜在生态风险,As具有一般风险;各采样区的Pb含量均呈现一般风险.总体而言,煤矿区土壤具有一般潜在风险,而公路旁和城郊土壤均具有低潜在生态风险.
曹会聪王金达张学林
关键词:黑土CDPBAS潜在生态风险
沈阳市城乡结合部土壤-作物系统铅含量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05年
以沈阳市城乡结合部为研究区域,分析测定了土壤、蔬菜和粮食作物中铅的含量水平,并探讨了土壤有机质、pH值、全磷对铅在土壤-作物系统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沈阳市城乡结合部耕作层土壤铅含量平均值为107.35m g·kg-1,是背景值的3.25~15.08倍,土壤铅含量均超过国家土壤质量标准的一级标准(G B15618-1995);蔬菜类可食部分铅含量的超标率是100%(G B14935-94、G B2707-2763-3),其中叶菜类叶子含铅量要远远小于其根系含铅量,根菜类叶子含铅量要大于根含铅量;粮食作物中水稻可食部分没有发现超标现象,而玉米籽粒超标率达7.1%。土壤有机质、pH值及全磷是影响作物铅含量及不同作物不同器官铅分配的重要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蔬菜类的叶铅和根铅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值和土壤全磷呈负相关关系,水稻籽实铅与土壤全磷呈正相关关系,尚未发现玉米籽实铅含量与土壤有机质、pH值及全磷具有统计学上的相关性。土壤有机质、pH值及全磷3种因素协同作用是导致不同作物机体铅吸收与分配的不均一性的根本原因。
王金达王艳任慧敏曹慧聪张学林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土壤-作物系统影响因素
土壤镉暴露对玉米和大豆的生态毒性评估被引量:29
2007年
以中国东北黑土为培养基,通过室内急性毒性实验,采用TrimmedSpearman-Karber方法计算EC50值(半抑制浓度),并分析作物的生物累积系数(BAF),定量化评估了土壤中镉对玉米和大豆的生态毒性及生物有效性.测量终点为种子发芽率、根长和幼茎长.结果表明,土壤镉暴露给农作物带来一定的负生长效应.种子发芽率不是评估土壤镉生态毒性的敏感因子,根生长是敏感的毒性测量终点.镉在植株体内的累积及迁移与作物种类和土壤镉浓度有关.玉米植株体内累积了较大量的镉,而大豆植株体内镉由根向幼茎的迁移较为显著.
曹会聪王金达任慧敏赵卫张学林
关键词:生态毒性生物累积土壤玉米大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