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171005)

作品数:18 被引量:59H指数:5
相关作者:顾宁夏强葛存旺马全红栾洁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通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7篇理学
  • 5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维甲酸
  • 3篇蛋白
  • 3篇视网膜
  • 3篇网膜
  • 2篇蛋白质
  • 2篇毒性
  • 2篇自组装
  • 2篇细胞
  • 2篇米粒
  • 2篇纳米粒
  • 2篇金属化
  • 2篇白质
  • 2篇GOLD
  • 2篇SELF-A...
  • 1篇蛋白标记物
  • 1篇蛋白质分子
  • 1篇电场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检测
  • 1篇电极

机构

  • 13篇东南大学
  • 3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教育部
  • 1篇南通师范学院

作者

  • 13篇顾宁
  • 5篇夏强
  • 4篇李长生
  • 4篇马全红
  • 4篇葛存旺
  • 4篇栾洁
  • 3篇虞伟
  • 3篇张瑞
  • 3篇段磊
  • 3篇武建国
  • 2篇张晓佳
  • 2篇王怡红
  • 2篇廖建辉
  • 2篇徐丽娜
  • 2篇蒋静娟
  • 2篇关娟娟
  • 2篇刘君
  • 2篇倪焰
  • 2篇王静
  • 1篇何世颖

传媒

  • 3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Chines...
  • 2篇微纳电子技术
  • 2篇Scienc...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眼科研究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7篇2003
  • 1篇200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胶体金纳米粒子及其蛋白标记物在电场中的泳动行为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了3种不同粒径的胶体金纳米粒子,分别用于与蛋白质分子标记。同时以琼脂糖凝胶为支持介质,观察其在电场条件下的泳动行为特征,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特定电场条件下,胶体金纳米粒子愈小,其泳动速度愈快,但呈现弥散状分布特征。当胶体金颗粒包敷蛋白分子后即可得到很好的分离,且随标记的蛋白质分子不同而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其在琼脂糖凝胶中的泳动速度依次为BSA,SPA,rhCaM和GAHIgG-γ球蛋白分子。该工作为研究特定生物结构分离、配体分子检测及微器件制作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
虞伟廖建辉葛存旺顾宁武建国
关键词:蛋白标记物电场
细菌表面镀镍的透射电子显微镜与原子力显微镜表征被引量:2
2007年
近年来微生物细胞由于尺寸小、几何外形标准多样和资源丰富等特点成为制备金属纳米结构或材料极具吸引力的生物模板.以典型的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为模板通过无电子化学镀成功制备了具有标准杆状外形的表面镀镍的纳米金属材料,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化学镀镍前后的大肠杆菌作了形貌学上的表征、测量与对比.结果显示,空白对照菌表面平整光滑并在云母基底表面表现出较显著的铺展效应;经过活化和化学镀镍后的菌细胞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大,并在基本保持原有菌模板外形的基础上,其高宽比有所增大.超薄切片结果表明,菌细胞表面的金属镍镀层分布均匀,其厚度处于纳米量级.
王静何世颖徐丽娜顾宁
关键词:生物模板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金属化菌细胞
原子力显微术应用于生物纳米结构表征与测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3年
对目前基于原子力显微术(AFM)研究纳米生物结构的发展作了简要地概述,特别注意到AFM对生物纳米结构的表征与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纳米生物结构形貌的AFM表征、粘弹性的AFM测量以及生物分子力的AFM测量三个方面,充分显示出了AFM应用于生物领域中研究与发展的显著优势和潜力。
王静顾宁
关键词:杨氏模量AFM粘弹性
Self-assembly of Gold Nanoparticle Chains between Nanoelectrodes
2006年
A novel strategy has been developed for construction of nanoparticle chains between nanoelectrodes with bifunctional molecules by taking advantage of linear aggregation of colloidal particles in organis solvents. As confirm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an individual nanoparticle chain bridged the electrode pair. The present approach makes this technique to be cheap and may be applicable in microelectronic industry.
Ning GU Jian Hui LIAO Lan HUANG Zhi Rui GUO Wei YU Li Na XU Jing WANG
关键词:SELF-ASSEMBLY
维甲酸纳米粒的视网膜毒性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了解维甲酸纳米粒对兔视网膜是否产生毒性。方法  30只青紫蓝兔的 6 0眼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12眼 ,正常组不注药 ,其余分别向玻璃体腔注入维甲酸纳米粒 5、10、2 0mg·L-1以及BSS(对照组 ) 0 .3mL ,以检眼镜、电生理、光镜和电镜检查观察视网膜变化情况。结果 注药后 7d,光镜检查 2 0mg·L-1组出现神经节细胞的空泡样变 ,电镜及电生理检查未见异常 ,14d时恢复正常 ;至 2 8d ,未发现各浓度的维甲酸纳米粒对视网膜产生毒性作用。结论 玻璃体腔注入浓度≤ 2 0mg·L-1的维甲酸纳米粒 。
栾洁张瑞夏强段磊马全红顾宁李长生倪焰刘君张晓佳蒋静娟关娟娟
关键词:维甲酸纳米粒视网膜毒性
维甲酸的兔视网膜组织学毒性
2005年
目的 观察维甲酸(RA)纳米粒对兔视网膜有无毒性作用。方法 30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RA 5μg/ml组,RA 10μg/ml组,RA 20μg/ml组及对照组,分别于玻璃体腔注药后7、14及28 d用检眼镜观察眼底变化,然后摘除眼球,进行组织学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计数并测量视网膜内层厚度。结果 7 d时,RA 20μg/ml组出现 RGCs的空泡样变,但在14 d时恢复正常。各组之间RGCs数目及视网膜内层厚度无差异。结论 ≤20μg/ml RA注入玻璃体腔对于视网膜是安全的,没有对视网膜产生远期毒性。
张瑞栾洁夏强段磊马全红顾宁李长生倪焰刘君张晓佳蒋静娟关娟娟
关键词:维甲酸视网膜维生素A
电位控制辣根过氧化酶在金电极上的组装被引量:4
2003年
以辣根过氧化酶(HRP)为模型蛋白质,研究了蛋白分子的电位控制组装。采用氨基乙硫醇(AET)在金电极上自组装单分子层(SAMs),通过改变溶液的酸碱度调节HRP所带的电荷,利用控制电位方法在SAMs上组装HRP。借助于酶与底物作用后光密度(OD)的变化研究了不同体系中HRP组装量随控制电位变化的规律,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手段表征了电位控制HRP修饰电极。结果表明,控制电位不会改变HRP的活性,酶-底物作用后显色反应的光密度高低可评价组装HRP分子的相对含量。在恒电位控制模式下,流经电极的总电荷接近零时HRP的组装量较多。该研究将对生物分子的控制组装和生物体内带电器件的设计具有较重要的意义,并为生物纳米器件的研制提供技术基础。
葛存旺虞伟李昌安王南平顾宁
关键词:辣根过氧化酶金电极自组装电化学检测
氧化型琼脂糖凝胶基片结合酶免疫反应的蛋白质分子微阵列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研制适于常规免疫学检验的蛋白质分子微阵列。方法 利用分子组装技术 ,以琼脂糖凝胶为基质 ,于玻片表面制成自组装膜 ,经过碘酸钠氧化后再与戊二醛分子偶联 ,而成为具有双功能分子层的薄膜。基片表面衍生的醛基可与各类抗原 (如重组多肽、磷脂和DNA)、辣根过氧化物酶及抗体分子中的氨基形成Schiff′s碱共价连接。结果 基于上述原理 ,制作生物分子微阵列 ,优选出IgG分子的最佳点样浓度为 10 0 μg/ml,点样量以 5 0nl为宜。通过不同的实验模式 ,成功地在基片表面建立了酶免疫检测体系 ,可敏感特异地检出抗原、抗体分子及酶与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结论 该法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减少了样本和试剂用量 ,可对多种自身抗体实施高通量的平行分析 ,以酶 底物 (HRP DAB H2 O2 )作为芯片信号显示系统 ,结果较为直观 。
虞伟顾宁武建国
关键词:蛋白质分子微阵列
咪喹莫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可控制备及表征被引量:5
2006年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咪喹莫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IMQD-NLC),分别考察表面活性剂、高压均质操作参数及药物加入量对IMQD-NLC制备的影响,并对其形貌、物相、表面Zeta电位及体外释放特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选取S-40和Span-20复配作为表面活性剂,随着S-40含量的增大,IMQD-NLC的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的绝对值逐渐减小,而PI值呈现增大趋势;高的高压均质循环次数制备的IMQD-NLC平均粒径和PI值均比较低;药量增大,粒子平均粒径和PI值增大,而Zeta电位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平均包封率为88.3%;IMQD-NLC呈无定型状态;IMQD-NLC在pH1的释放介质中呈现先突释后缓释,而在pH5.5的释放介质中呈现缓慢释放.
周华锋马全红丁艺夏强旷英姿郝晓帧顾宁
关键词:咪喹莫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缓释
维甲酸纳米粒对视网膜毒性作用的实验分析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分析维甲酸纳米粒对兔视网膜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方法30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5组,包括正常组、10μg/mL、20μg/mL维甲酸纳米粒组、15μg/mL、10μg/mL丙酮组。分别于玻璃体腔注药后7、14、28d用检眼镜观察眼底变化,并行双眼视网膜电图(ERG)检查,摘除眼球行组织学观察。结果7d时,20μg/mL维甲酸组及15μg/mL丙酮组出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空泡样变,但在14d时恢复正常。其余各组视网膜无明显组织学变化。在各组实验中未发现ERG的明显变化。结论20μg/mL维甲酸纳米粒玻璃体腔注射对视网膜是安全的,制剂中质量浓度≤10μg/mL的丙酮残留不会对兔视网膜产生毒性作用。
张瑞栾洁夏强段磊马全红李长生顾宁
关键词:维甲酸纳米粒视网膜毒性作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