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159)

作品数:37 被引量:289H指数:9
相关作者:张莉刘宇峰原志华史兴民郭斌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咸阳师范学院西安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经济管理
  • 7篇历史地理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气候
  • 3篇移民
  • 3篇天山北麓
  • 3篇土地利用
  • 3篇气温
  • 3篇黄土高原
  • 3篇感知
  • 3篇北麓
  • 3篇GIS
  • 3篇MORLET...
  • 2篇地理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信息系统
  • 2篇沙地
  • 2篇湿润指数
  • 2篇时空变化特征
  • 2篇气候变化
  • 2篇前中期

机构

  • 26篇陕西师范大学
  • 10篇咸阳师范学院
  • 6篇西安科技大学
  • 4篇河北北方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遗...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宁波国际投资...
  • 1篇中佛罗里达大...
  • 1篇儋州市第一中...

作者

  • 10篇张莉
  • 9篇刘宇峰
  • 8篇原志华
  • 6篇史兴民
  • 6篇郭斌
  • 5篇吴林
  • 4篇孔伟
  • 3篇刘传飞
  • 3篇孙铂
  • 2篇阎东凯
  • 2篇杜娟
  • 2篇安玲
  • 2篇安彬
  • 2篇李会霞
  • 2篇李屹凯
  • 1篇任志远
  • 1篇李文正
  • 1篇杜忠潮
  • 1篇杨尚英
  • 1篇郭玲霞

传媒

  • 3篇中国历史地理...
  • 3篇Asian ...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西域研究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信息系统工程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经济地理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灾害学
  • 1篇林业调查规划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10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61-2013年黄土高原地区旱涝特征及极端和持续性分析被引量:19
2017年
基于1961-2013年黄土高原地区54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采用降水和蒸发均一化旱涝指数,从多时间尺度对旱涝的演变特征及极端和持续性旱涝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近53年,黄土高原地区具有明显的变旱趋势。②年代变化上,20世纪60-80年代整体偏涝,90年代整体偏旱,21世纪初进入全面干旱期;季节变化上,春、夏、秋、冬四季均呈变旱趋势,且最显著的是春、夏、秋三季;年代际旱涝变化存在突变现象,突变时间发生在1992年。③空间变化上,在降水和温度双重因子的共同驱动下,年际旱涝指数表示的变旱区域涉及整个黄土高原,四季的旱涝变化具有一定区域差异,但以大范围的涝转旱为主;春季显著变旱决定着年际变旱的空间分布。④年代际极端洪涝总体为减少趋势,而极端干旱则为增加趋势;春、夏、秋三季极端旱涝发生频次较多且最多的是夏季,春、冬两季极端洪涝的发生频次多于极端干旱,而夏、秋两季极端干旱的发生频次多于极端洪涝;极端干旱与极端洪涝分别在1989年和1996年发生增多和减少突变;增温对极端干旱/极端洪涝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是促进和维持极端干旱、抑制和减少极端洪涝的重要因素。⑤持续性干旱事件有增多的趋势,但干旱强度却呈减弱趋势;持续性洪涝事件总体为减少趋势,但洪涝强度并没有明显的趋势;持续性干旱事件与洪涝事件多发区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西北部和东南部。
刘宇峰原志华李文正孔伟张莉吴林
关键词:黄土高原
近50a来黄土高原地区暖冬现象的气候特征被引量:9
2017年
利用黄土高原1965—2014年冬季气温观测数据,根据中国国家标准《暖冬等级》中单站、区域暖冬等级标准,综合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Mann-Kendall突变分析与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黄土高原近50 a冬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及单站暖冬、区域暖冬事件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来黄土高原冬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升幅为0.07~0.695℃·(10a)^(-1),尤其近30 a升温显著,进入相对暖期,中部地区升温最显著,西部、南部地区升温较低;黄土高原单站暖冬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升幅为0.07~0.70℃·(10a)^(-1),中部大部分地区暖冬指数增幅最大,南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增幅最小;各站点暖冬频率在40%~63%,强暖冬频率在13%~53%,单站暖冬频率呈中、西部高,东南边缘地区低的特点;区域暖冬指数呈上升趋势,增长幅度为11.8%·(10a)^(-1),共发生17次区域暖冬,6次区域强暖冬,区域暖冬事件以9 a为第一主周期,4 a为第二主周期;单站暖冬、区域暖冬均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尤其在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
李会霞史兴民
关键词:气温黄土高原
公众对煤矿区地质灾害的感知与适应行为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煤矿区的地质灾害较为常见,而且随着开采时间的推移地质灾害问题日益严重。公众对煤矿区地质灾害的感知与适应行为直接与他们的生命财产相关,同时还关系到政策法规的制定。通过对煤矿区公众的问卷调查发现,公众对地质灾害的严重程度和灾害原因感知是比较准确的,但仍有相当比例的公众选择采取无效的紧急适应行为,有近三分之一的公众没有考虑采用迁移的适应行为。公众对煤矿区地质灾害适应行为的背后涉及利益相关方的博弈。
史兴民
关键词:地质灾害感知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及碳汇量时空动态研究——以奇台县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为探讨奇台县土地利用、碳汇量及碳汇价值动态特征,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得到1980年—2007年土地利用矢量图,选择类型和景观水平景观指数进行景观格局动态分析,引入碳汇量与碳汇价值模型,对奇台县27年来碳汇量及碳汇价值进行测评。结果表明:27年期间该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建设用地逐年增加,耕地、林地、草地先增加后减少,水域和未利用地先减少后增加。该区生态系统的碳汇量和碳汇价值,分别由1980年的84 483 071 t和8 870 722.46万元上升为2007年的84 585 294t和8 881 455.87万元。说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使生态系统碳汇量和碳汇价值增加,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郭斌高佳张莉徐琴
关键词:土地利用
农户对气候变化适应行为的有效性评价被引量:13
2018年
气候变化对以自然资源为生计基础的农业人口的影响非常显著,更好地理解农户对适应行为的有效性评价对于制定合适的适应政策、提高农民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非常重要。利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户调查样本数据,分析农户适应行为有效性感知特征,并结合调查地2000—2014年的统计年鉴数据中常用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指标,从客观层面验证适应行为的效果,最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为3个模型辨识影响农户对适应行为有效性评价的显著因素。结果表明:(1)具有高适应效能感知的适应行为大部分被受访农户使用;2000—2014年研究区的粮食产量在波动中上升,说明适应行为有一定的实际效果;(2)影响农户对适应行为有效性评价的显著因素包括农户属性中的非农业收入、农业收入、种植规模、性别、看电视和赶集的频率,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中的本地自然灾害变化、气候变化导致作物播种时间、收获时间、作物产量变化和病虫害,2005—2015年的降水等。
孙立凡史兴民王露
关键词:气候变化黄土丘陵沟壑区
Dynamic Simulation of Land Use in the Southern Loess Plateau被引量:1
2014年
To study the dynamic changes of land use and predict the future land use scenarios based on the current land use,this paper uses Cellular Automata- Markov( CA- Markov) model to simulate the landscape pattern in 2030.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study area during the period 1980- 2005,grass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increased,and woodland increased slightly; waters and unused land decreased,and arable land underwent dramatic changes. The simulation precision of CA- Markov model is 87. 28%,indicating that the use of it for simulation is reliable. The land use of the study area will be changed greatly in the future. This metho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regions to carry out land prediction,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study of optimization of land.
Bin GUO
关键词:LANDSCAPEPATTERNRSGISSOUTHERNREGION
基于GIS的奇台县土地景观格局时空动态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基于奇台县1980—2007年TM、ETM+和ALOS影像,选择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上的景观指数进行景观格局动态分析,从自然与人文方面分析土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原因.结果表明:27年间该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建设用地逐年增加,共增加16.23km2;耕地、林地、草地先增加后减少;水域和未利用地先减少后增加.类型水平上部分景观斑块密度较大且均有波动,草地、未利用地和林地的分维数较大且均有波动,凝聚度由高到低分别是未利用地、耕地、草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景观水平多样性指数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态势,斑块密度指数和凝聚度先降低后升高,分维数指数则表现出升高—降低—升高的态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以及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是导致景观格局发生变化的因素.
郭斌张莉
关键词:土地利用
中国人口与经济分布地域差异及格局演变被引量:35
2013年
为揭示我国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均衡性,应用模型分析中国人口经济的地域差异与格局演变。结果表明:1954-2007年中国人口重心由东经116.82°北纬34.72°转移至东经116.64°北纬34.92°,中国人口集中指数由1955年的0.542降低到0.510,人151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由0.372下降到0.261;1978-2007年中国经济重心南东经119.30°北纬38.26°转移至东经118.94°北纬37.13°,经济集中指数由0.525上升到0.590,经济全局空间白相关指数由0.035上升到0.093;1978-2007人口重心在经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经济重心在经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在纬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第一产业重心在纬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经济重心在经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第一产业重心在经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在纬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第二三产业重心在纬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
郭斌文雯
关键词:ESDAGIS
光绪《昌吉县乡土图志》所记罗克伦河校正被引量:1
2015年
成书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的《昌吉县乡土图志》详细记载了罗克伦河的水系状况,但是存在多处错乱。检阅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籍,分析对比不同史料对其时罗克伦河水系状况的记载,对光绪《昌吉县乡土图志》进行校正。
安玲
关键词:光绪
奎屯河表层不同粒径沉积物中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污染评价被引量:1
2017年
在对新疆奎屯河表层沉积物粒径组成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试了不同粒径沉积物中Co、Cr、Cu、Mn、Ni、Pb、Zn 7种重金属的质量比,研究了奎屯河表层沉积物不同粒径中各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各采样点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奎屯河表层沉积物粒径主要分布在<250μm的范围内,其中粉砂所占比例最大,平均质量分数达到63.66%;黏土次之,平均占16.77%。从上游到下游地区,各重金属污染物没有形成一定规律的分布特征。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表明除了Co,各采样点不同粒径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存在着不同等级的污染,在粒径<4μm、4~63μm、63~125μm、125~250μm的沉积物中,各重金属污染样品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为Cu、Zn、Cr、Pb、Ni、Mn,Zn、Cu、Ni、Cr、Pb、Mn,Cu、Zn、Pb、Cr、Mn、Ni,Cu、Pb、Zn、Cr、Mn、Ni。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表明,各采样点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何冬史兴民
关键词:环境学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