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936130)

作品数:60 被引量:451H指数:13
相关作者:刘书亮苏万华刘德新林铁坚王天友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9篇动力工程及工...
  • 10篇机械工程
  • 10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34篇燃烧
  • 23篇汽油
  • 22篇汽油机
  • 19篇柴油
  • 17篇稀薄燃烧
  • 16篇发动机
  • 15篇稀燃
  • 13篇柴油机
  • 12篇气门
  • 10篇电控
  • 10篇喷油
  • 10篇稀燃汽油机
  • 10篇混合气
  • 7篇氮氧化物
  • 7篇燃油
  • 7篇空燃比
  • 7篇二次喷油
  • 6篇燃烧室
  • 6篇滚流
  • 5篇点火

机构

  • 60篇天津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汽车技术...
  • 3篇天津市内燃机...
  • 2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作者

  • 37篇刘书亮
  • 23篇苏万华
  • 21篇刘德新
  • 13篇王天友
  • 13篇林铁坚
  • 10篇李志军
  • 9篇刘伍权
  • 9篇汪洋
  • 8篇赵昌普
  • 8篇李建文
  • 8篇余皎
  • 7篇裴毅强
  • 7篇许振忠
  • 7篇王莉
  • 6篇冯洪庆
  • 6篇许洪军
  • 5篇谢辉
  • 5篇王健
  • 4篇胡华
  • 4篇赵新顺

传媒

  • 17篇内燃机学报
  • 16篇燃烧科学与技...
  • 7篇汽车工程
  • 6篇天津大学学报...
  • 2篇汽车技术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车辆与动力技...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计量学报
  • 1篇小型内燃机与...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06
  • 10篇2005
  • 19篇2004
  • 12篇2003
  • 13篇2002
  • 4篇2001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气门发动机可变涡流稀薄燃烧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本文研究了可变涡流对四气门发动机稀薄燃烧特性的影响情况。在稀薄燃烧情况下,发动机负荷大小对CO和HC排放的影响不大,对NOx排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13~17空燃比范围内NOx排放的影响,负荷越大,NOx排放越大;对空燃比小于13或大于17以后的NOx排放影响较小。阀片位置对发动机排放特性的影响较小,对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存在一定影响,这是因为不同阀片位置的进气涡流比不同所致,同时也表明较强的涡流运动对燃油经济性更有利。涡流运动在不同转速条件下对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影响情况不同,它更有利于改善低速条件下的燃油经济性。
刘书亮刘伍权刘德新李志军
关键词:火花点火式发动机可变涡流稀薄燃烧
稀、浓燃状态运行时间对装有吸附还原催化转化器的稀燃汽油机NO_x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对装有吸附还原催化器的稀燃汽油机的稀、浓燃状态运行时间t稀、t浓及t稀/t浓的值对其排放和燃油经济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稀、浓燃状态运行时间比值t稀/t浓减小,CO、HC排放增大,NOx排放减小,燃油消耗率增加。而随着稀、浓燃状态运行时间的增大(t稀/t浓一定),稀燃发动机NOx的排放增大,燃油消耗率降低。减小稀、浓燃状态运行时间可改善稀燃汽油机负荷增大时的NO排放。
孙志军李志军洪伟刘书亮
关键词:动力机械工程稀燃汽油机NOX排放
TJ376Q二气门汽油机准均质稀混合气燃烧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本文对夏利TJ376Q汽油机进气系统进行了改造,大大提高了涡流和滚流比。强化空气运动的结果有利于组织燃料在缸内的浓度分布,从而为在二气门汽油机上实现稀薄燃烧打下基础;原发动机化油器式供油系统被改为电控气道内燃油喷射系统。在此基础上,采用了两次燃油喷射技术**。通过对这两次喷油时刻、喷油量的分别调节,在缸内形成精细分层的混合气即所谓准均质混合气,从而优化了油耗和排放指标,成功地在产品二气门汽油机上实现了稀薄燃烧。
刘书亮肖浩栋刘德新许振忠李玉峰
关键词:稀薄燃烧准均质混合气汽车夏利汽车进气系统
稀薄燃烧在TJ376QE二气门汽油机上的实现
2003年
对二气门结构的TJ376QE汽油机进气系统进行了改造,提高了涡流和滚流比.强化空气运动的结果有利于组织燃料在缸内的浓度分布,从而为在二气门汽油机上实现稀薄燃烧打下基础;在原发动机的气道内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基础上,采用了二次燃油喷射技术.通过对二次喷油时刻和喷油量的分别调节,在缸内形成精细分层的混合气即所谓准均质混合气,从而优化了油耗和排放指标,成功地在二气门汽油机上实现了稀薄燃烧.
刘德新刘书亮王莉肖浩栋曹诚
关键词:稀薄燃烧二次喷油准均质混合气
“限流沿”形状与位置对柴油喷雾平板撞壁射流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采用标准κ-ε湍流模型及PISO算法对平板上设置BUMP的柴油喷雾撞壁混合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并与用片状激光诱导荧光(PLIF)法取得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二者基本吻合。试验和模拟计算结果均表明,撞壁射流在遇到"限流沿"(BUMP)后会剥离壁面,形成二次空间射流,减少壁面燃油堆积量,且随二次撞壁距离增大,在BUMP和射流撞壁点之间的厚度大约为1~2mm的燃油高浓度区的面积逐渐增大。计算结果还表明,在平壁上设置BUMP后,在二次射流附近的低压区逐渐形成一个卷吸空气的"双涡结构",此"双涡结构"对形成稀混合气有重要作用。BUMP的形状不同对形成二次空间射流及稀混合气的作用也不相同,在实际应用中应对其进行优化和合理匹配。
赵昌普苏万华余皎
关键词:混合气形成限流沿撞壁射流数值模拟
基于控制的稀薄燃烧汽油机进气模型被引量:4
2005年
提高电控汽油机空燃比控制精度是改善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动力性和降低尾气污染的关键环节.针对稀薄燃烧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排放控制要求,提出了改进的基于发动机物理模型的稀薄燃烧汽油机空燃比的控制方案.对方案中稀薄燃烧汽油机进气模型进行了详细描述,利用自行研制的发动机电控系统,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的主要参数进行辨识,并对影响模型参数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进气管时间常数是发动机转速和节气门开度的函数,节气门开度越大,时间常数越小.
王莉刘鲁源刘德新刘书亮
关键词:汽油机稀薄燃烧空燃比最小二乘法参数辨识
四气门发动机可变进气结构的斜轴涡流特性被引量:9
2005年
为了研究滑动式可变进气结构对缸内斜轴涡流特性的影响.利用稳流气道试验台对这种可变进气结构的涡流和滚流进行了实验,采用特定方法计算了可变进气结构的缸内斜轴涡流特性.研究表明,在这种可变进气结构作用下,缸内气体运动不再是单纯的涡流运动或滚流运动,而是斜轴涡流运动;并在一定进气门及进气道出口结构前提下,存在一个临界的气门升程;在临界气门升程以后,缸内开始形成较为稳定的斜轴涡流运动;这种可变进气结构可有效地调节斜轴涡流运动的组成.除具有纯滚流特点的S1阀片位置外,缸内气体斜轴涡流运动强度与单边气道截面被遮住的面积成正比.
刘伍权许洪军刘书亮李建文
关键词:涡流滚流
降低准均质稀燃汽油机NO_x排放的电控系统研制被引量:6
2004年
为了配合稀NOx吸附 还原催化转化器的正常工作,开发了一套稀燃汽油机电控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任意设定汽油机浓、稀燃的空燃比大小和间隔时间长短,而且可以使稀NOx吸附 还原催化转化器在稀燃时,控制汽油机按稀燃状态运行;而在浓燃还原再生过程中,电控系统自动调小节气门开度和点火提前角,使得汽油机对外输出的扭矩稳定.将该系统应用于一台丰田8A FE16气门EFI汽油机,实验结果表明,研制的稀燃电控系统,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李志军张广宇刘书亮王莉刘德新刘伍权
关键词:NOX排放
柴油/汽油双燃料准均质燃烧过程及其降低有害排放物的潜力被引量:8
2002年
常规柴油机受扩散燃烧过程控制,由于存在局部高温和局部浓混合气,NOx和微粒排放较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用柴油/汽油双燃料方式实现准均质燃烧过程(QHCCI)的方案。将一台自然吸气的N485柴油机通过增加一套自行开发的汽油多点喷射系统,改造成实验样机。实验研究表明,这种燃烧方式保留了柴油机良好的燃油经济性,与原机相比,HC、CO排放高,而NOx与微粒排放具有在自然吸气条件下实现欧洲Ⅱ标准的潜力。
汪洋谢辉苏万华高海洋
关键词:柴油汽油双燃料有害排放物
TJ376QE二气门发动机稀薄燃烧的实验研究(英文)被引量:2
2005年
汽油机燃烧稀混合气是降低有害尾气排放、燃油消耗率的有效途径。由于二气门发动机改变缸内气体流动比较困难,难以形成空气燃料浓度分布,因此目前国际上成功的稀燃发动机均为四气门结构。为增强其涡流和滚流运动,对二气门的TJ376QE汽油机进气系统进行了改造,随后强烈的空气运动结果表明其有利于组织空气和燃料在缸内的浓度分布,从而为在二气门汽油机上实现稀薄燃烧打下基础;通过采用二次燃油喷射技术,在缸内形成准均质分层混合气,成功地在二气门汽油机上实现了稀薄燃烧。
刘书亮许洪军王天友肖浩栋李兴李建文
关键词:稀薄燃烧气流运动二次喷油准均质混合气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