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ZD101)

作品数:17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蔺文龙张小敏杨振华任悦张静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长治学院山西大同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姚奠中国学教育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诗经
  • 4篇毛诗
  • 4篇《诗经》
  • 2篇诗集
  • 2篇诗集传
  • 2篇乾嘉
  • 2篇清代
  • 2篇考据
  • 2篇考据学
  • 2篇江户时代
  • 2篇《诗集传》
  • 1篇帝王
  • 1篇东传
  • 1篇多闻
  • 1篇兴盛
  • 1篇研究史
  • 1篇因声求义
  • 1篇治经
  • 1篇人情
  • 1篇生民

机构

  • 8篇山西大学
  • 1篇长治学院
  • 1篇成都大学
  • 1篇山西大同大学
  • 1篇山西经济管理...
  • 1篇山西省社会科...
  • 1篇大同大学

作者

  • 5篇蔺文龙
  • 2篇张小敏
  • 1篇赵树婷
  • 1篇杨振华
  • 1篇李佳玉
  • 1篇唐婷
  • 1篇张静
  • 1篇任悦

传媒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北方论丛
  • 1篇语文建设
  • 1篇社科纵横
  • 1篇阴山学刊
  • 1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山西经济管理...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石家庄学院学...
  • 1篇长治学院学报
  • 1篇中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语文(上...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陈启源对清代《诗经》考据学的贡献
2013年
陈启源作为清初著名的学者,在《诗经》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他坚守《诗序》,一以《序》《传》《笺》为准的"稽古"思想,是陈启源弃宋返汉,转向考据学的前提与基础,对于复兴古学,解放人们思想,挽救当时颓废的学风有重要意义。他摒弃清初经世致用之学,以形音义结合、利用方音等手段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从事具体而深入的考证研究,力图探究经籍的本来面目,这种实证、求是的精神对宋明理学空谈义理的学风有极大地冲击,将《诗》学研究引上考据的轨道。他好学深思的稽疑精神和多闻阙疑的治学态度都表现出清初考据学者的特色,体现了清初《诗经》考据学的基本精神,对乾嘉学风的转向和考据学的繁荣有启示之功。
蔺文龙
关键词:乾嘉考据学
近三十年《诗经·周颂》的研究综述
2016年
从研究内容、研究特点出发,以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周颂》研究为论述对象,以现代研究为论述重点,分三阶段对《诗经·周颂》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1986年至1996年为起步阶段,该阶段侧重《周颂》的篇名、主题、地位研究;1996年至2006年是过渡阶段,出现专题研究;2006年到2016年是成熟阶段,研究人员增多,研究内容多样化,以姚小鸥、祝秀权教授的研究成果为代表。最后归纳研究内容,并对《周颂》的研究方法提出三点建议。
李佳玉
关键词:《周颂》
论多隆阿《毛诗多识》的治经特点
2014年
多隆阿的《毛诗多识》是清代一部考证名物的总结性著作,他遵循治经"要期不戾于经"的评判标准,解诗重"繁芜"、重"俚俗"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他以其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援古证今与亲身目验相结的考据方法以及以名物诠释考察诗旨的新探索,开拓了《诗经》名物研究的新领域,对清代乾嘉学术在辽沈地区的传播与拓展有重要意义。
蔺文龙
宋学东传与江户初期的《诗》学建构
2017年
江户初期的《诗》学研究是以朱子学初传江户为主旋律的文化背景下展开的。我们可以从学术史和文化史的双重标准来评价它的意义。从《诗》学史的角度来看,江户初期的《诗》学研究是日本江户《诗》学史的积蓄待发阶段,分别在人才储备和理论探讨方面为江户中期《诗》学的自觉或者说是日本《诗》学的自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看,江户初期的《诗》学研究配合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主流意识形态的变更,分别从思想认识的统一,朱子学理论的建构,政教思想的传播三个方面,给予刚刚建国不久的江户幕府以有力的理论支撑。
张小敏任悦
关键词:朱子学江户时代诗经学
中村惕斋《笔记诗集传》于《诗集传》的继承与突破
2012年
中村惕斋是日本江户初期著名的汉学家,其《诗》学专著《笔记诗集传》在朱子学占主流思潮的社会背景下,呈现出别样的姿态。于朱熹《诗集传》既有全面继承又力求突破,反映出建国初期的德川幕府《诗经》学发展的一般模式。
张静
关键词:诗经《诗集传》
多隆阿生平交游与《毛诗多识》成书之关系考
2014年
由于传记材料的简略,传世文集的缺乏,当下对《毛诗多识》成书过程及多隆阿生平交游的认识都存在误区。多隆阿生性平淡,不慕荣利。他在以萃升书院为中心的学术团体中获得了从事经学研究的基本条件,为《毛诗多识》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客居何维墀幕府和家居辽沈期间,多氏完成《毛诗多识》初稿;在主持平阳书院时,《毛诗多识》经多氏再次订正和王筠校对最终成书。后遗稿散佚,经程棫林、刘承干两度订正,厘定为六卷。书虽不完,其保存之功可嘉。《毛诗多识》对清代乾嘉学术在辽沈地区的传播与拓展有着重要意义。
蔺文龙
关键词:师友清代学术
《摽有梅》研究史上的十大主题——以中日韩三国为例被引量:1
2018年
《摽有梅》是《诗经·国风·召南》中的名篇,其诗主题历来聚讼纷纭,难有定论。纵观中日韩三国学者的研究历史,大致有"男女及时"之诗、失时之诗、贞信自守而惧强暴之诗、父母为女择婿之诗、庶士愆期不归之诗、淫诗、求用诗、求贤诗、离根诗、伤时诗等十大主题。除此,近代以来的学者,亦有许多新见。但依据近古原则,可能仍是《毛诗序》中的"男女及时"之说,更接近于历史的真相。
刘世明
关键词:诗经中日韩毛诗序
《诗经·蒹葭》“白露为霜”考辨被引量:2
2013年
《蒹葭》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历代研究《诗经》并为它作注者甚众,其间的不少注释非常精辟,但也有些注解值得商榷。《小序》以为《蒹葭》是国人"刺襄公"之作,因此"白露为霜"句,《毛传》因《序》作训曰:"白露凝戾为霜,然后岁事成;国家待礼,然后兴。"《郑笺》进一步解释为:"蒹葭在众草之中苍苍然强盛,至白露凝戾为霜则成而黄。兴者,喻众民之不从襄公政令者,得周礼以教之则服。"这种"刺襄公"说与原诗的内容不相切合,显然是经学家的用诗之义而非诗人作诗之义。早前郑玄就发现了这样解释不妥,因为二章"白露未晞"、三章"白露未已"要与首章相承,
杨振华
关键词:《蒹葭》《毛传》经学家《诗集传》
《策林》与白居易“讽谕诗”溯源
2019年
白居易为应试编纂《策林》,其中与政治和文学相关的内容,反映出白居易对"讽教"的特别关注和独到见解。白居易的"讽教"观源于《诗经》的"美刺比兴",但《诗经》强调自上而下的政治教化,而白居易强调自下而上的讽谕、箴规,这种源于传统又有别于传统的诗歌主张,成为其创作"惟歌生民病"的"讽谕诗"的理论基础。同时,"讽谕诗"的创作也与白居易自身的因素密切相关,其"惟歌生民病"的"讽谕"精神,一是出自"兼济天下"的道义情怀,二是本于"贵民"的政治思想,三是源于诗人的个人遭际。从理论到创作实践,"讽谕诗"经白居易发展成熟,后来成为唐朝诗人以诗讽谏的一种范式。
唐婷
关键词:《诗经》白居易
论王念孙父子治《诗》方法及现代影响
2014年
高邮王氏父子是清代著名的考据学大家,在清代《诗经》学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王氏父子《诗》学成就得益于其家学传统、个人的勤奋努力以及同代学者的相互鼓励。他们以博采群书、融会贯通的治学精神,通过因声求义、归纳通例、以三家诗考证文字的治学方法,取得超越前人的巨大成就,并对现代《诗经》学研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蔺文龙
关键词:王念孙王引之因声求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