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90110)

作品数:4 被引量:42H指数:3
相关作者:刘兰肖利平更多>>
相关机构:江汉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劳动力
  • 1篇溢价
  • 1篇中国劳动力
  • 1篇中国劳动力市...
  • 1篇生产率效应
  • 1篇企业
  • 1篇企业数
  • 1篇企业数据
  • 1篇自主创新
  • 1篇经济增长
  • 1篇劳动力市场
  • 1篇劳动力素质
  • 1篇技能溢价
  • 1篇工资
  • 1篇工资不平等

机构

  • 3篇江汉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作者

  • 3篇刘兰
  • 2篇肖利平

传媒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科技创业月刊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理论月刊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刍议对外开放、技能积累与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结构
2015年
对外开放会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劳务输出以及信息交流等多种方式影响一国的技术水平和劳动力技能结构,我国应该建立与对外开放相适应的教育培训机制,并完善各项劳动力市场制度,实现对外开放、技术进步与技能积累的良性互动。
刘兰
偏向性技术进步、技能溢价与工资不平等被引量:11
2013年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收入分配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议题。如何有效地遏制收入差距扩大,避免进入"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本文探讨了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收入结构的影响机制,构建了技能溢价的测度指标,分析了中国近年来技能溢价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并指出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以便在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环境下,保持合理的工资差距。
刘兰
关键词:技能溢价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劳动力素质与经济增长被引量:13
2013年
劳动力素质由劳动者的能力、受教育程度及其所处的技术环境共同决定。在异质劳动力假定下,引入教育的外部性,探讨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环境下,劳动力市场技能结构的内生决定,并指出政府应该完善劳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劳动者的受教育成本,建立全方位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技术进步与技能积累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经济长期增长。
刘兰肖利平
关键词:生产率效应
吸收能力、制度质量与技术追赶绩效--基于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分析被引量:18
2015年
本文从吸收能力和制度质量的视角,利用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技术追赶假说,认为中国各省份间在总体上存在技术追赶的趋势,技术追赶速度的大小受自主创新、吸收能力、制度质量等因素的影响。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是落后地区成功实现技术追赶的一个重要渠道;吸收能力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处于较低的层次,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支出显著促进了本地区技术水平的提升,而技术改造支出则不然;市场化指数等制度质量指标对技术追赶具有显著的正效应。
肖利平何景媛
关键词:自主创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