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ZW94)
-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常彬更多>>
-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异国锦绣河山与人文之美的故园情结——抗美援朝文学论被引量:1
- 2010年
- 政治叙事与战争叙事是抗美援朝文学的表现主旨。但这场战争的域外性质,又为抗美援朝文学提供了异域想象的另一种空间,域外风情叙事是其显在特点——对朝鲜锦绣河山和人文之美的描摹状写,无处不渗透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象和审美情趣。中国情结尤其浓墨重彩于书写朝鲜妇女儿童,她们与中国军人构成"亲人"关系的想象认定,照见中国军人的亲情缺位、亲缘期待和角色定位。游子情结、游客心态的观察视角或明或暗地隐现于文本各处,无不牵扯着叙事者回望祖国的故土情绪,回旋着自我的情感诉求和中华文化的精神底蕴,是中国作家身处异乡而始终"乡音未改"的民族心理和故园情结的执着体现。
- 常彬
- 关键词:故园情结
- 面影模糊的“老战友”——抗美援朝文学的“友军”叙事被引量:1
- 2012年
- 抗美援朝文学的"友军"叙事,注重强调中朝军队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历史友谊和朝鲜战场上的现实连结。两个不同的叙事时空,承载着突显的意识形态寓意,在文学认知上特别强调他们之间的"老战友"关系,叙事上也由此形成固定模式——中朝军人的中国革命经历,在朝鲜半岛相遇,共同回忆峥嵘岁月,朝鲜同志感激患难相助。其间我们看不到人物的心灵冲突,也没有叙事的跌宕起伏,人物相似,情节雷同,模式单一,性格扁平,仿佛仅为某种理念而张设标签,致使"老战友"形象粗疏空落,面影模糊,不及对朝鲜女性灵动坚强的性格描写。
- 常彬
- 战争中的女人与女人的战争——抗美援朝文学论
- 2014年
- 朝鲜战争的爆发,致使朝鲜半岛上几乎所有的青壮年男性都走上了从军的战场。然而女人并没有游离于战争之外,当她们把夫郎送上战场的同时,也把自己送上了战争的祭场。中国抗美援朝文学叙事,在描写朝鲜军民上,更多地泼墨于朝鲜妇女,写她们坚强乐观,承担了生产支前、后勤保障、田园劳作等一切困苦艰难,用歌声表达信念,舞蹈传递情绪,笑声战胜困难,用无可替代的战争贡献,把这场灾难的战争变成了女人抗拒灾难的抗争,一场女人最大限度投身其中的女人的战争。
- 常彬
- 北朝鲜作家笔下的朝鲜战争——1950年代中国报刊刊载一瞥被引量:1
- 2012年
- 朝鲜战争是一场区域性的国际战争,也因此催生了主要参战国家以朝鲜战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1950年代的中国报刊大量刊载北朝鲜作家的此类作品。由于意识形态的相似性,它们与同期的中国文学在相关题材的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阶级斗争的理念运思、二元对立的人物描写,雷同化的情节模式,注重战事过程而少心灵刻画,更缺乏对人与战争的深度思考。但北朝鲜文学也有一些异质于我们的如民族心理、意象运用和叙述方式,像一面镜子,照见的既像我们又不是我们的另一国度的文学表达。
- 常彬
- 关键词:朝鲜战争
- 叙事同构的中朝军民关系——抗美援朝文学论被引量:1
- 2013年
- 抗美援朝文学的中朝军民叙事,从叙事对象来看,民非中国百姓,地域关涉异国朝鲜,具有异域叙事的特性。但就其叙事的政治寓意和叙事元素的结构方式来看,对军民关系的想象和处理,与中国革命战争文学的相关叙事具有异质同构的特点:日常生活叙事铺垫,营造军民关系,切入英雄主题,象征意蕴揭示中国军队的道德优先和军人使命,以及人心向背的致胜力量,将中朝军民关系同构于主流意识形态模式之中。
- 常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