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JB10013)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郑永标黄建忠李小明刘艳如吴小君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液体发酵
  • 2篇活性
  • 1篇学成
  • 1篇抑制活性
  • 1篇蛹虫草
  • 1篇生物量
  • 1篇水稻
  • 1篇水稻细条病
  • 1篇拟青霉
  • 1篇培养基
  • 1篇培养基组分
  • 1篇物量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毒
  • 1篇细胞毒活性
  • 1篇细脚拟青霉
  • 1篇细条病
  • 1篇响应面
  • 1篇响应面法
  • 1篇响应面法优化

机构

  • 4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4篇郑永标
  • 2篇黄建忠
  • 1篇王明兹
  • 1篇李军进
  • 1篇林清强
  • 1篇黄颢
  • 1篇吴小君
  • 1篇刘艳如
  • 1篇鲁春华
  • 1篇沈月毛
  • 1篇居晨玉
  • 1篇苏文金
  • 1篇黄杨
  • 1篇陈丹霞
  • 1篇许莉
  • 1篇郑忠辉
  • 1篇李小明
  • 1篇蔡水淋

传媒

  • 1篇食用菌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产品加工(...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培养基组分对细脚拟青霉液体发酵生物量与有机粗提物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细脚拟青霉液体发酵培养基3种主要组分马铃薯、葡萄糖和蛋白胨对其生物量与发酵液有机粗提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成分为400g/L的土豆,11g/L的蛋白胨和40g/L的葡萄糖时,细脚拟青霉菌丝体生长较佳,其菌体生物量可达30g/L;培养基成分为200g/L的土豆,8g/L的蛋白胨及40g/L的葡萄糖时,其发酵液有机粗提物量较高,可达36mg/L。
陈丹霞居晨玉郑永标黄颢黄建忠
关键词:培养基组分细脚拟青霉液体发酵生物量
花脸香蘑对水稻细条病的抑制活性研究初报被引量:9
2012年
微生物的培养方式对其发酵产物与活性有较大的影响。为了研究花脸香蘑不同培养方式对水稻细条病的抑制作用,以马铃薯葡萄糖为培养基,采用固体平板发酵、液体静置和液体摇瓶3种培养方式对花脸香蘑进行发酵培养,比较3种培养方式的花脸香蘑有机粗提物对水稻细条病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花脸香蘑液体摇瓶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水稻细条病病原菌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最低抑制量为6.25μg,而液体摇瓶发酵的菌丝体及固体平板发酵、液体静置发酵培养的花脸香蘑有机粗提物对水稻细条病无抑制活性。由此可见,花脸香蘑不同发酵培养方式对抑菌活性物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液体摇瓶发酵培养的发酵液中含有抗菌组分。
刘艳如李小明李军进吴小君郑永标
关键词:花脸香蘑水稻细条病抑制活性
响应面法优化蛹虫草深层培养产菌丝及虫草素的发酵工艺被引量:7
2013年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对蛹虫草液体深层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适的碳氮源是葡萄糖和蛋白胨;培养的适宜条件:装液量100 mL,初始pH值5.0,发酵周期为8 d;对于虫草素产量影响最显著的无机盐是FeSO_4。Plackett-Burman设计从8个因子中筛选出4个显著因子,经最陡爬坡和响应面设计,结果表明,葡萄糖31.58 g/L,蛋白胨34.48 g/L,腺嘌呤0.88 g/L,甘氨酸15.48 g/L为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合;优化条件下,虫草素的产量为917.53 mg/L,生物量为30.06 g/L,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108.30%和29.06%。
蔡水淋郑永标王明兹林清强黄杨黄建忠
关键词:蛹虫草虫草素响应面设计
猴头菌液体静置发酵液的化学成分与细胞毒活性被引量:1
2012年
以马铃薯葡萄糖为培养基进行猴头菌液体静置发酵。利用萃取、中压液相色谱(RP-18 gel)、凝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和硅胶柱层析(Silica gel)从其发酵液中分离并结构鉴定了6个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波谱解析与质谱鉴定,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为Erinacine P(1)、Orsellinaldehyde(2)、Herierin IV(3)、Erinapyrone A(4)、Erinapyrone B(5)和Erinapyrone C(6)。Erinacine P(1)为首次从猴头菌发酵液中分离获得的二萜糖苷化合物,MTT实验表明其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Orsellinaldehyde(2)为首次从猴头菌中分离到的苯甲醛衍生物。Herierin IV(3)、Erinapyrone A(4)、Erinapyrone B(5)和Erinapyrone C(6)为4个吡喃酮衍生物。
郑永标鲁春华许莉郑忠辉苏文金沈月毛
关键词:猴头菌液体发酵化学成分细胞毒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