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80441167)

作品数:4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朱维晃杨鹏药静岚黄廷林吴丰昌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重金属形态
  • 3篇金属形态
  • 3篇沉积物
  • 2篇生态风险
  • 2篇生态风险评价
  • 2篇水库
  • 2篇水源水库
  • 2篇潜在生态风险
  • 2篇潜在生态风险...
  • 1篇动力学特征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乳酸
  • 1篇乳酸钠
  • 1篇生物还原
  • 1篇水库沉积物
  • 1篇重金属形态分...
  • 1篇微生物还原

机构

  • 4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作者

  • 4篇朱维晃
  • 2篇黄廷林
  • 2篇药静岚
  • 2篇杨鹏
  • 1篇章武首
  • 1篇臧辉
  • 1篇柴蓓蓓
  • 1篇吴丰昌
  • 1篇张亚宁

传媒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地球与环境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水源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10年
利用BCR化学连续提取法和EDTA铵盐单一提取法,考察了微生物作用和不同环境条件(灭菌,未灭菌,好氧,厌氧,添加还原药剂Na2SO3)对饮用水源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和形态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作用和不同环境条件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特别是对Cd和Pb的含量及各形态(F1、F2和F3)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微生物对有机质的矿化作用以及厌氧条件下的微生物还原作用分别是影响沉积物中Cd和Pb形态分布变化以及上覆水体中铁浓度变化的重要原因.沉积物中Cd和Zn具有潜在环境效应的各形态(F1、F2和F3)含量占总量的比例[(F1+F2+F3)/T]均高于灭菌条件下;以EDTA单一提取法表征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态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差异十分显著,Cd和Pb的生物可给态含量占总量的比例(B/T)最高值分别可达24.96%和39.56%,而Zn和Cr的B/T值均小于5%.沉积物中重金属的[(F1+F2+F3)/T]比值(y)和B/T比值(x)两者之间的线性关系为y=0.96x+0.1388(R2=0.8704);重金属的潜在环境效应程度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变化趋势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沉积物-水界面,随着重金属各形态的潜在环境效应的增强,重金属通过沉积物-水界面由沉积物向上覆水体扩散的程度也随之加剧,对水源水库的水质可造成一定程度的潜在危害.
朱维晃黄廷林柴蓓蓓杨鹏药静岚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
汤峪水源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11
2010年
汤峪水库是西安市的重要供水水源地,为了解重金属污染状况,对汤峪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Cd、Zn、Cr、Ni、Cu和Pb的形态分布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汤峪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均低于中国水库底泥重金属含量背景值.沉积物中Cd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远大于其他重金属,达32.40,因此Cd是汤峪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者.沉积物中Pb主要以可还原态形式存在,Cd的赋存形态除残渣态外,主要以更易从沉积物孔隙水向上覆水体释放的水溶态、可交换态形式存在.氧化还原条件对沉积物中Cr,Cd和Pb的形态分布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好氧条件下沉积物中Cr,Cd和Pb的具有潜在环境效应的各形态含量占总量的比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而厌氧条件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得到了进一步的活化.
王禄仕张亚宁朱维晃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黑河金盘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11
2009年
西安市黑河金盘水库是西安市的重要供水水源地,为了解重金属污染状况,对黑河金盘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Cd、Zn、Cr和Pb的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用EDTA铵盐溶液单一提取法和BCR连续提取法分别研究了黑河金盘水库沉积物中Cd、Zn、Cr和Pb的生物有效性和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河金盘水库沉积物中Cd和Cr含量分别为1.68±0.81mg/kg和87.05±9.33mg/kg,高于中国水库底泥重金属含量背景值。沉积物中Cd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远大于其它重金属,高达100.8,具有较强的生态危害性;而其它三种重金属只显示出轻微的生态危害性,因此Cd是黑河金盘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者。沉积物中Pb主要以可还原态形式存在,Cd的赋存形态除残渣态外,主要以更易从沉积物孔隙水向上覆水体释放的水溶态、可交换态形式存在。各采样点沉积物中Zn和Cr的生物有效态含量与总量之比B/T值均小于5%,潜在环境效应微弱;而Pb的B/T值在50%~60%范围内,Cd的B/T值均大于10%,最高可达76.2%。上述数据表明沉积物中Pb和Cd的生物可利用性程度较高,具有较强的潜在环境危害性。
朱维晃黄廷林章武首杨鹏药静岚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微生物还原针铁矿胶体的动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2
2011年
基于典型的希瓦氏金属还原菌(Shewanella decolorationis S12)和针铁矿相互作用的现象,探讨了电子供体、针铁矿浓度及氧化还原中介体2-磺酸钠蒽醌(AQS)对其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AQS加入使针铁矿的微生物还原程度得到加强,在添加AQS的0.5mmol/L针铁矿体系中,厌氧培养38天后,被还原解离出的Fe(ΙΙ)浓度是未添加AQS的394%.针铁矿的归一化还原速率表明,当电子供体浓度一定时,随着针铁矿浓度增加,针铁矿的还原酶促反应显著减弱.米氏拟合方程表明,以不同浓度的针铁矿为底物时,S12菌-针铁矿相互作用过程的拟合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43(添加AQS)和0.998(未添加AQS),电子转移载体的存在以及底物类型的不同均对Vmax和Km值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微生物在还原针铁矿过程中,其还原速率越大,用于ATP合成所需能量ΔE值也随之升高,S12菌和针铁矿的还原反应达到平衡时,Gibbs自由能变化(ΔGr)达最大值.
朱维晃臧辉吴丰昌
关键词:微生物还原乳酸钠动力学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