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2-101)

作品数:21 被引量:652H指数:14
相关作者:肖龙徐义刚何斌李朝阳刘玉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桂林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1篇矿床
  • 8篇地幔
  • 8篇地幔柱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5篇玄武岩
  • 5篇铜矿
  • 5篇金矿
  • 5篇成矿
  • 3篇地幔柱活动
  • 3篇岩石
  • 3篇硫化物
  • 3篇金矿床
  • 3篇斑岩
  • 3篇铂族
  • 3篇铂族元素
  • 2篇滇西
  • 2篇新元古代
  • 2篇岩浆
  • 2篇岩体

机构

  • 2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桂林工学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台湾大学
  • 1篇四川省地质矿...

作者

  • 9篇肖龙
  • 7篇李朝阳
  • 7篇徐义刚
  • 6篇刘家军
  • 6篇何斌
  • 5篇刘玉平
  • 4篇黄智龙
  • 4篇许成
  • 4篇管涛
  • 4篇叶霖
  • 3篇王方正
  • 3篇罗泰义
  • 3篇高振敏
  • 3篇严再飞
  • 3篇陶琰
  • 3篇张振亮
  • 2篇彭建堂
  • 2篇王雅玫
  • 2篇李文博
  • 2篇王奖臻

传媒

  • 3篇岩石学报
  • 3篇第二届全国成...
  • 2篇矿物岩石
  • 2篇矿物学报
  • 2篇矿床地质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世界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球化学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 1篇峨眉地幔柱与...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10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保山卧牛寺组玄武岩成因:地幔柱活动的产物?被引量:22
2003年
保山卧牛寺组玄武岩为低钛拉斑玄武岩 ,具有大陆板内玄武岩的特征 ,总体与峨眉山玄武岩中的低钛玄武岩相似。其分异程度较高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 ,有明显的Nb、Ta负异常 ,Zr和Hf正异常 ,Eu无异常或弱负异常。该玄武岩由 3个大喷发旋回形成 3个岩石单元 ,其中下部早期第 1单元由致密块状玄武岩、斜斑玄武岩、杏仁玄武岩和凝灰岩组成 ,第 2和第 3单元中见少量橄榄玄武岩和粒玄岩以及辉绿岩脉。有较高的86 Sr/ 87Sr值(0 .70 5 966~ 0 .70 6 657)、较低的1 43Nd/ 1 44 Nd值 (0 .51 2 2 1 2~ 0 .51 2 2 83) ,εNd(t)多为负值 ,源区为介于EMⅠ和EMⅡ端员之间的富集岩石圈地幔。上述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均可与峨眉山玄武岩下部低钛拉斑玄武岩对比 ,表明该期岩浆作用可能同为地幔柱活动的产物 。
肖龙徐义刚梅厚钧于荣萍
关键词:岩石成因地球化学地幔柱
云南金宝山超镁铁岩原始岩浆成分反演被引量:34
2002年
金宝山岩体赋存有我国最大的铂族元素矿床,位于云南省弥渡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杨子地台西缘南端。岩体是呈似层状(岩席)产出的小型超镁铁岩,侵位于泥盆系金宝山组白云岩、泥灰岩、砂板岩中,由橄榄岩、辉橄岩及微辉岩、辉石岩异离体组成,没有完整的相带分异,缺乏分异堆积特征。但岩体铂族元素成矿以铂钯为特征(Pd/Ir>10),硫化物Ni/Cu比值低(0.5~5),岩石稀土元素富集,配分型式为轻稀土富集型,体现基性岩浆衍生产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点。元素含量的组合变化反映出橄榄石对岩石成分的控制作用,成岩母体可视为橄榄石与熔体两部分组成的混合体系,分析表明岩浆经历了11%的橄榄石结晶和22%左右的斜长石结晶分异,大部分熔体相携带斜长石先期离开岩浆房或被压滤出去,残余熔体携带橄榄石结晶颗粒在构造挤压作用下向上运移侵位成岩。根据岩浆演化过程反演,计算得到金宝山超镁铁岩原始岩浆组成,表明为低钛拉斑玄武岩岩浆,MgO含量为12.93%,其形成可能与裂谷作用早期的地幔热柱作用有关,原始岩浆起源于未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
陶琰高振敏罗泰义祁敬东禾英军杨廷祥
关键词:超镁铁岩铂族元素矿床
东川铜矿与矿区辉长辉绿岩的关系探讨
<正> 东川铜矿是我国著名的大型铜矿,包括昆阳群因民组稀矿山式铜矿、落雪组汤丹式铜矿、黑山组桃园式铜矿和震旦纪陡山沱组滥泥坪式铜矿,俗称“四层楼”矿床组合模式,属于“同位-多期”复合成矿。矿区岩浆活动以晋宁期和海西期为主...
叶霖刘玉平李朝阳刘家军
关键词:矿床成因东川铜矿
文献传递
峨眉山地幔柱活动的动力学过程:来自浅表地质记录的研究(摘要)
<正> 地幔柱是当今地球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和前沿领域,其动力学机制和过程更是一个存在重大争议的课题。90年代初以Richards、Campbell等一批地质学家根据理论分析和物理模拟及数值模拟提出“地幔柱触动或撞击”模...
何斌徐义刚肖龙王雅玫
文献传递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形成机制及空间展布:来自沉积地层学的新证据被引量:183
2003年
对西南地区茅口灰岩生物地层对比和峨眉山玄武岩与茅口灰岩之间的界面特征的研究表明,上扬子西缘茅口灰岩在玄武岩喷发前存在差异剥蚀,自西到东可分为深度剥蚀带(内带)、部分剥蚀带(中带)、古风化壳或短暂沉积间断带(外带)和连续沉积带;整个剥蚀区的范围同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基本一致。差异剥蚀是中二叠世晚期上扬子西缘一次快速地壳抬升和穹状隆起的结果,这说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形成与地幔柱活动有关。根据上升地幔柱地表抬升模型对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空间展布进行了讨论,并推算出该大火成岩省的规模。
何斌徐义刚肖龙王康明沙绍礼
关键词:火成岩地壳抬升地幔柱
滇西金满脉状铜矿床成矿年龄讨论被引量:22
2003年
对滇西兰坪盆地内金满脉状铜矿床成矿主阶段的石英样品进行了40Ar 39Ar快中子活化测定,谱线特征为马鞍型,其坪年龄为(58 05±0 54)Ma,最小视年龄为(56 76±0 81)Ma,等时线年龄为(54 30±0 15)Ma,三者均十分接近,说明所测石英样品的年龄可靠。而石英的流体包裹体Rb Sr同位素分析数据因线性关系不太好,导致等时线年龄(68±76)Ma误差大,因而仅具参考意义。砂岩及矿化砂页岩中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为58 7~61 7Ma,反映了兰坪盆地内一期构造热演化事件的发生时间,其与40Ar 39Ar分析的年龄基本一致,说明金满脉状铜矿床的形成时代相当于喜马拉雅早期。结合滇西大区域内铜及其他矿种的成矿主要集中在喜马拉雅早期这一现象,认为滇西在此时期必定存在着诱发某种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关键因素,并在区域内统一制约着矿床的形成。
刘家军李志明刘玉平李朝阳张乾何明勤杨伟光杨爱平桑海清
关键词:脉状铜矿床成矿时代喜马拉雅期流体包裹体
新生代构造抬升与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次生富集作用被引量:8
2005年
以中国西南“三江”(澜沧江-金沙江-怒江)地区西范坪铜矿床、玉龙铜矿床和北衙金矿床为例说明了该地区斑岩型铜或金矿床的次生分带特征,概述了青藏高原、滇川西部高原的隆升,以及新生代构造抬升对地表化学风化的影响;指出西范坪铜矿床、玉龙铜矿床和北衙金矿床等明显经历过表生成矿作用的典型斑岩型矿床均位于青藏高原强烈隆升区的边部或边缘地带,新生代构造抬升对这些地段气候、地形的影响大大促进了地表的化学风化作用;认为新生代强烈隆升可能是导致这些矿床发生强烈次生富集作用的深层次原因。
吴开兴胡瑞忠彭建堂毕献武赵支刚
关键词:斑岩型矿床次生富集作用
金宝山铂族元素矿床深部熔离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金宝山铂族元素矿床以成矿岩体小、储量大、品位低、贫铜镍为显著特征。研究认为,深部硫化物熔离导致了从一个比成矿岩体体积大得多的岩浆熔体中富集铂族元素,是金宝山铂族元素矿床成矿的主导控制因素,而主要受橄榄石结晶分异造成的熔体浓缩或温度的自然降低产生的硫化物熔离是导致矿床品位低、贫铜镍的原因。
陶琰高振敏朱丹罗泰义祁敬东禾英军
关键词:硫化物熔离铂族元素矿床
东川桃园式铜矿Ar-Ar同位素年龄及意义被引量:19
2004年
 通过对东川桃园铜矿与铜矿共生石英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的测定,得到马鞍形年龄谱,其坪年龄为768.43Ma±0.58Ma,等时线年龄为770.00Ma±5.44Ma。该矿床后期改造作用明显,并非同生沉积或成岩作用早期成矿,而与晋宁期Rodina大陆裂解有关。东川铜矿的形成可能是在Rodinia大陆裂解时,从深部带来大量成矿物质改造成岩时期初始的矿化,形成矿床的叠加富集和最终定位,因此,晋宁-澄江期是东川铜矿的主成矿期。
叶霖刘玉平李朝阳刘家军
关键词:^40AR/^39AR同位素年龄铜矿成岩作用
攀西裂谷存在吗?被引量:18
2003年
大陆裂谷以地幔上隆、岩石圈伸展、减薄、断陷和沉降为特征,伸展构造环境是大陆裂谷形成的必要条件和本质特征。中国学者以前所认为攀枝花—西昌裂谷的主要标志是海西期层状堆晶杂岩、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印支期环状碱性杂岩和晚三叠世裂谷盆地沉积。最近一系列研究成果表明攀西地区海西期—印支期构造岩浆热事件是地幔柱和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结果,不是裂谷作用的产物。进一步对上扬子西缘二叠纪—三叠纪的沉积作用和构造特征综合分析表明攀西地区不存在裂谷盆地沉积。该区晚二叠世—中三叠世为古陆隆起遭受剥蚀,晚三叠世断陷型类磨拉石建造是前陆走滑复合盆地的产物。本文根据对攀西地区二叠纪—三叠纪的岩浆活动、沉积作用、构造特征和地球物理资料等方面综合研究对攀西裂谷的存在提出质疑,并以峨眉山地幔柱活动为主线探讨了攀西地区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
何斌徐义刚肖龙王雅玫
关键词:峨眉山玄武岩大陆裂谷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