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Y2008C17)
-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3
- 相关作者:陈文强由倍安李大庆李继福张运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河北联合大学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迁移率族蛋白1和髓过氧化物酶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斑块易损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髓过氧化物酶(MPO)在预测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和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中的作用。方法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及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分别进行冠脉造影(CAG)和选择性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以判断冠脉管腔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及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情况。30例CAG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检测4组患者血清HMGB和MPO的水平,透视免疫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Gensini评分分析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分析判断HMGB、MPO及hsC—RP与IVUS结果和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AMI和uAP组的HMGB、MPO及hs-CRP血清水平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均P〈0.01),AMI组高于UAP组(P〈0.05)。IVUS结果显示AMI和UAP组主要为脂质性斑块,分别为51.3Yoo(20/39)和46.7Voo(43/92),而SAP组主要为纤维性斑块,脂质斑块仅占17.2%(15/87)。与SAP组比较,AMI和UAP组斑块负荷和血管重构指数增大(均P〈0.01)。AMI组HMGB、MPO水平分别与Gensini评分及IVUs测得的重构指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0.48,均P〈0.05),UAP组HMGB、MPO分别与Geasini评分及IVUs测得的斑块负荷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0.56,均P〈0.05)。结论HMGB和MPO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判断ACS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HMGB和MPO与斑块的不稳定及破裂关系密切。
- 黄景欢刘洋马冬冬刘同涛陈文强杨发林
-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 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早期预警指标的回归性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通过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前各项检测指标的回归分析,明确预测易损斑块破裂的最佳指标.方法 40只雄性新西兰纯种兔用球囊损伤腹主动脉+高脂喂养10周,于8周末分为p53基因组(20只)和LacZ基因组(20只),在腹主动脉斑块形成处分别转染携带人野生型p53基因或LacZ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2周后分别给予中国斑点蝰蛇毒(CRVV)和组胺药物触发斑块破裂.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斑块破裂前血清中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sVCAM-1)的变化,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水平,联合应用体表超声心动图、血管内超声(IVUS)显像仪和声学密度定量(AD)技术检测易损斑块破裂前的各项影像学指标及声学密度强度,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以上各项检测指标与易损斑块破裂的关系.结果两组实验兔在药物触发后有21只兔共34处发生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p53基因组(存活19只)斑块破裂率89.5%(17/19),与LacZ基因组(存活18只)斑块破裂率22.2%(4/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触发前,斑块破裂组(n=21)hs-CRP水平、体表血管超声测值(腹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峰值速度)、AD值、IVUS测值明显高于斑块未破裂组(n=1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VUS测值斑块偏心指数(EI)、斑块面积(PA)和血清学sVCAM-1的OR值分别为26.917、19.301和1.339(均P<0.05),校正的AD值AⅡ-c%的OR值为0.458(P<0.05).结论 IVUS测值E1、PA、血清学指标sVCAM-1以及AD值是预测斑块易损性的重要指标.
- 殷乐李燕季晓平张运陈文强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血管内超声特征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粥样斑块的血管内超声特征及外周血CD36、Fractalkine及LP—PLA2水平变化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严重病变组(管腔狭窄率〉70%)40例及临界病变组(管腔狭窄50%~70%)80例。应用血管内超声检测两组患者冠脉斑块的性质、外弹力膜面积(EEMA)、管腔面积(L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PB)及血管重构指数等并指导冠脉介入治疗。ELISA法测定血清CD36、Fractalkine及LP—PLA2水平。结果血管内超声发现临界病变组主要为脂质斑块,约占74%,严重病变组脂质斑块约为48%(P〈0.01);严重病变组病变部位血管的EEMA、PA及PB明显大于临界病变组(P〈0.05~O.01),两组患者的病变部位斑块均以偏心斑块为主,均呈现为正性重构。临界病变组进行介入治疗者共59例(74%),介入治疗组病变部位血管的EEMA、PA、PB及RI明显大于非介入组(P〈0.05~0.01)。临界病变组与严重病变组CD3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界病变具有典型的易损斑块的特征,血管内超声能够指导冠脉的介入治疗。CD36可以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严重性的指标。
- 杨敏陈文强李大庆由倍安安贵鹏郄良毅王晨陈玉国张运李继福
- 关键词:腔内超声检查心绞痛斑块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与单核细胞趋化活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利用血管内超声(IVUS)探讨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与血中单核细胞趋化活性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和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分别进行冠脉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应用IVUS分别观察比较冠状动脉内斑块的性质,同时测量冠脉病变部位及其参考部位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A)、管腔面积(LA)、斑块面积(PA)及斑块负荷(PB%),并计算斑块的偏心指数(EI)及血管的重构指数(RI)。应用Transw ell小室检测两组患者血液中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相关性分析IVUS检测指标与单核细胞活性的相关性。结果 IVUS检测显示,UAP组主要为脂质性斑块,约占50%(46/92),而SAP组主要为纤维性斑块,约占55%(46/83),脂质斑块仅占17%(14/83)。与SAP组比较,UAP组斑块负荷和血管重构指数显著增高(P均<0.01)。与SAP组的斑块相比较,UAP组的斑块具有较大的偏心性(P<0.05),不稳定斑块呈明显的正性重构,约占68%(27/40),而稳定斑块主要表现为负性重构,约占75%(30/40)。UAP组单核细胞趋化活性明显增强,单核细胞移动数量明显多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IVUS测值PB与单核细胞趋化活性呈显著正相关(γ=0.52,P<0.01)。结论 IVUS能够准确地识别AS易损斑块。单核细胞趋化活性反映了粥样斑块的稳定性。
- 齐天军陈文强姜翠玲杨天豪翟梅青李大庆由倍安李继福
- 关键词:动脉硬化易损斑块趋化活性血管内超声
- 趋化因子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分子机制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中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对5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和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2组患者血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ELISA法检测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和Fractalkine的水平,用实时PCR检测单核细胞中MCP-1、RANTES和Fractalkine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IVUS共检出SAP组85处斑块,UAP组90处斑块,其中,UAP组主要为脂质性斑块48%(43/90),而SAP组主要为纤维性斑块54%(46/85),脂质斑块仅占16%(14/85)。与SAP组比较,UAP组斑块负荷和血管重构指数明显大于前者(P均〈0.01)。UAP组单核细胞趋化活性明显增强,单核细胞移动数量明显多于SA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血清中hs—CRP、MCP-1、RANTES和Fractalkine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5或P〈0.01)。UAP组MCP-1、RANTES和Fractalkine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5)。结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RANTES和Fractalkine可能促进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
- 齐天军陈文强姜翠玲杨天豪翟梅青李大庆由倍安安贵鹏胡晓波陈玉国张运李继福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趋化因子类介入性
- 口服雷帕霉素抑制支架内再狭窄的血管内超声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观测口服雷帕霉素抑制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方法通过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和高脂(1%胆固醇)饲料喂养雄性新西兰纯种兔8周,然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口服雷帕霉素组、裸支架组、裸支架+口服雷帕霉素组和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组,每组8只。口服雷帕霉素每天0.5 mg/kg或支架干预4周。检测动脉粥样硬化造模前后及干预前后的血脂指标,应用IVUS检测各组实验兔支架置入前后及用药前后腹主动脉病变部位管腔最小直径(MLD)、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A)、管腔面积(LA)、斑块面积(PA),并计算管腔丢失、斑块负荷(PB)、斑块的偏心指数(EI)及血管的重构指数(RI)。通过比较各组IVUS指标,明确口服雷帕霉素抑制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及裸支架组比较,口服雷帕霉素组、裸支架+口服雷帕霉素组以及雷帕霉素涂层支架组的血脂指标未见明显降低。口服雷帕霉素组、裸支架+雷帕霉素组、雷帕霉素药物支架组的PA、PB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和裸支架组(P均<0.01);裸支架+雷帕霉素组、雷帕霉素药物支架组的MLD明显高于裸支架组,管腔丢失明显小于裸支架组(P均<0.05),而裸支架+雷帕霉素组、雷帕霉素药物支架组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口服雷帕霉素能够抑制斑块生长、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口服雷帕霉素配合裸支架与雷帕霉素药物支架的作用相似。
- 邵娜陈文强李大庆由倍安安贵鹏齐天军徐福彪胡晓波杜金玲杨敏王晨张运陈玉国李继福
-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动脉硬化雷帕霉素再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