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XJC770005)
-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3
- 相关作者:石涛王丽丹筱彤程蕾更多>>
-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民国时期商业银行农贷业务述评——以中国银行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4
- 2013年
- 20世纪30年代,为挽救严重的农村危机,商业银行曾掀起一股投资农村的热潮。中国银行是民国时期一家非常著名的商业银行,农贷业务本不在其营业范围内,然而自1932年至1942年,中国银行却开展了为期十年的农贷活动。为推广农贷业务,中行采取了很多措施,其农贷规模在当时从事农贷活动的金融机构中一直位居前列。农贷业务既是中行在当时特殊社会环境下进行业务创新和救济农村的产物,为当时农业金融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同时也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农业金融发展的特殊道路。中行发展农贷业务的措施、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困境,及其对农贷的认识,为我们今天认识和解决"三农"问题,尤其是发展农村金融,不无借鉴。
- 石涛
- 关键词:中国银行农贷绩效
- 利益的冲突与协调--河南漕运中的政策选择被引量:1
- 2014年
- 河南为清代有漕八省之一。河南漕粮需依靠其境内的卫河运输,由于缺乏密集的水道网,州县需要经陆路将漕粮运往卫河沿岸,运费高昂。经过反复的政策调整,在征收环节,中央政府最终选择了"代办"这一方式。在运输环节中,卫河既是运道,也是该流域的主要农业用水来源。在卫河水源用于济运和灌田的分配问题上,国家和地方产生冲突。由于卫河水流量不大,漕帮希望兑运地点尽可能偏下游,减少运输难度,而州县更希望在距其较近的上游,漕帮与州县也产生了矛盾。经过系列政策调整,嘉道年间关于上述矛盾的处理方案趋于稳定。中央政府在处理双方矛盾时,尽量选择双方利益的折中点,其政策制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 丹筱彤
- 关键词:漕运
- 近代中国票据交换制度演变探析被引量:1
- 2012年
- 在近代中国,钱庄、外商银行、华商银行三大金融集团,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都创造了独特的票据交换制度,并且伴随着这三大集团力量的消长,近代中国的票据交换制度与机构经历了从钱庄业的汇划制度,到银行业的票据交换制度,再到中央银行统一票据交换制度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从传统到现代、从分散到统一的发展特点。票据交换制度的演进是近代中国金融业制度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并对促进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 石涛
- 关键词:银行
- 重建战后金融体系的努力:国民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引量:6
- 2015年
- 1943年初,英、美两国先后对战后国际货币经济秩序提出设想,中国成为第一批被邀请参加讨论的国家。国民政府组织专家对英、美方案仔细比较、反复权衡之后,得出英案较为有利的结论。并准备相应的交涉提案,旨在最大限度争取战后利益。当年7月,国民政府派代表团赴美参加专家讨论会,促成了《关于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家联合声明》。以此为基础,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顺利召开,44个成员国正式达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为战后国际货币经济秩序作出重要制度安排。
- 王丽
- 关键词:国民政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走向“统一”的广东省货币金融——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区域性案例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1936年6月"两广事变"和平解决后,南京国民政府力图在广东推行中央法币、收兑地方性货币毫券,完成法币改革。宋子良、蒋介石、宋子文等国民政府高层先后赴广东主持货币金融改革,1937年6月全面开启统一两广币制的计划,一时成效可观。然而,在紧随而来的战争格局下,国民政府却不得不采取沿用毫券、增发毫券,甚至使毫券国币化的举措,以维持对敌金融作战。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主导下的广东省货币改革充分反映了近代中国货币变革的区域性特点,也为我们反思法币改革究竟在何种范围、何种程度上取得成功提供了一例个案。
- 王丽
- 关键词:国民政府法币改革
- 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两行合并之争述论
- 2014年
- 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是近代中国同时并立的两大著名银行。然而,在北洋政府时期曾多次出现两行合并之争议,尤其是在1916年和1921年两行发生停兑风潮后,合并之争非常激烈。中交两行合并之争的出现,与两行当时的性质相近、分工不明有直接关系,更与当时两行与政府之间、政府内部派系之间的矛盾斗争密不可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央银行制度的不健全。
- 程蕾石涛
- 关键词:中国银行交通银行
-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对四川币制的统一——以整理地钞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4
- 2013年
- 清末民初之后,四川货币制度日趋混乱,经济民生深受其害。为统一币制,刘湘曾于1934年初设立四川地方银行,发行地钞。但不到一年,地钞就因滥发而濒临崩溃。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实现了对四川的初步控制后,即对四川币制进行了整理和改革。通过收销以地钞为主的杂劣货币,结束了四川币制的长期紊乱局面,实现了币制统一。整理地钞,不仅是国民政府对四川政治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抗战前国民政府整理地方币制的一次颇为成功的案例,它为四川金融稳定、经济复苏,并成为抗战大后方奠定了基础,也使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实现了互利共赢的结果,为其他各省整理币制树立了典范。
- 石涛
-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
-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中央银行建设被引量:1
- 2012年
- 在孙中山的金融思想中,国家中央银行具有重要地位,其言论著作中有许多关于构建中央银行的论述。不仅如此,孙中山还先后进行过三次筹建中央银行的实践活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的中央银行建设。孙中山关于中央银行的构想和实践,具有很多不同于当时欧美国家主流中央银行理论的独特之处,这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制度选择与设计产生了直接影响。
- 石涛
- 关键词:孙中山中央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