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项目(2009hnnkycx29)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尚雪波张菊华朱向荣帅鸣苏东林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省食品测试分析中心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近红外
  • 3篇近红外光
  • 3篇近红外光谱
  • 3篇光谱
  • 3篇红外
  • 3篇红外光
  • 3篇红外光谱
  • 2篇茶油
  • 1篇油茶籽
  • 1篇油茶籽油
  • 1篇脂肪酸组成
  • 1篇透射
  • 1篇偏最小二乘
  • 1篇偏最小二乘法
  • 1篇籽油
  • 1篇棕榈油
  • 1篇近红外光谱法
  • 1篇近红外光谱技...
  • 1篇化学计量
  • 1篇化学计量学

机构

  • 3篇湖南省农业科...
  • 3篇湖南省食品测...

作者

  • 3篇朱向荣
  • 3篇张菊华
  • 3篇尚雪波
  • 2篇帅鸣
  • 1篇苏东林

传媒

  • 1篇食品科学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食品与机械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测定纯茶油中棕榈油掺入量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1年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定量检测模型,以定量分析油茶籽油中掺入的棕榈油成分。通过交互验证和外部检验,考察所建模型的可靠性。结果显示:样品不需要任何光谱预处理,直接进行10 000~4 000 cm-1范围内的近红外透反射光谱扫描;建立的PLS模型相关系数为0.999 9,训练集的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为0.254,预测集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464;在掺入油含量为7.5%~100%之间范围内准确可靠。这表明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实现纯茶油中棕榈油掺入量检测。
张菊华朱向荣尚雪波帅鸣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偏最小二乘法茶油
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测定油茶籽油中脂肪酸组成被引量:14
2011年
选择97个标称纯油茶籽油样品经过皂化、甲酯化后,先经气相色谱分析得到脂肪酸组成相对含量,然后利用透反射模式采集所有样品的近红外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analysis,PLS)建立油茶籽油的饱和脂肪酸(C16:0+C18:0)、油酸(C18:1)和亚油酸(C18:2)相对含量的校正模型,并将模型用于预测,并对光谱预处理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C16:0+C18:0、C18:1和C18:2的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in cross-vali-dation of prediction,REMSECV)分别为0.143、0.448、0.392,预测均方根误差值(root-mean-square error value,RMSEP)分别为0.180、0.598和0.269,上述3种成分预测集相关系数(Rp2)依次分别为0.996、0.999和0.999。近红外光谱法可作为一种快速、无损和准确的方法用于测定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从而鉴别纯油茶籽油的真伪。
张菊华朱向荣尚雪波帅鸣
关键词:油茶籽油化学计量学脂肪酸组成
茶油品质鉴别的透射和透反射模式分析比较被引量:7
2012年
采用近红外光谱透射模式与透反射模式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茶油进行品质鉴别。对收集的139个样品,分别用透射和透反射模式扫描,采用全光谱10 000~4 000cm-1波段,对光谱不做任何预处理,采用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DA)建立油茶籽油(包括原茶油)和其它油的分类模型,真假茶油分类模型及原茶油和精炼茶油分类模型。透反射和透射模式都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两种光谱采集方法的分类准确率均达到92%以上,透反射采集模式要优于透射采集模式。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可作为一种简单、快速、无损、可靠的方法用于鉴别茶油品质。
张菊华朱向荣苏东林尚雪波
关键词:茶油近红外光谱透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