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720)
- 作品数:7 被引量:45H指数:5
- 相关作者:李明珠岳滢滢刘松林邢颖李家庚更多>>
- 相关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疏肝和胃汤对抑郁模型大鼠延髓、脊髓及胃粘膜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汤对抑郁模型大鼠延髓、脊髓及胃粘膜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探讨疏肝和胃汤改善抑郁状态及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00只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模型组、百优解组和疏肝和胃汤大、小剂量组。采用慢性心理应激加孤养法制作抑郁模型,共计造模4周。在第3周,百优解组及疏肝和胃汤大、小剂量组分别予以0.36mg/(kg·d)、20g/(kg·d)、10g/(kg·d)灌胃给药,生理盐水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分2次灌胃。在第4周结束后,使用内固定法取大鼠延髓迷走神经背核部位的脑、胸髓(T6-T8,根据脊神经定位)及胃粘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上述部位i-Nos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延髓、脊髓及胃黏膜中i-Nos阳性表达明显上升,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2周后,疏肝和胃汤大、小剂量组和百优解组大鼠延髓、脊髓及胃黏膜组织中i-Nos阳性表达显著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疏肝和胃汤大、小剂量组与百优解组比较,除外大剂量组延髓中i-Nos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疏肝和胃汤可能是通过降低延髓、脊髓及胃黏膜中i-Nos的表达,调节"脑(延髓)-脊髓-胃"脑肠轴通路中i-Nos的含量,达到改善抑郁状态与胃肠功能的作用。
- 邢颖岳滢滢刘松林李明珠
- 关键词:疏肝和胃汤脊髓胃粘膜
- 从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行肝胃不和证研究的思路分析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为深入研究肝胃不和证的发生机制,提出从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行肝胃不和证的研究思路。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与中医肝胃不和证在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动物模型等方面的相关性,以及脑肠肽变化与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关系。结果: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与中医情志抑郁所致肝胃不和证在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上高度相似,且部分脑肠肽的改变同时存在于抑郁症与肝胃不和证的发病过程中,为肝胃不和证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结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基于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肝胃不和证的相似性,可以从"脑-脊髓-胃"脑肠轴通路途径,深入研究中医肝胃不和证的发生机制。
- 岳滢滢刘松林邢颖李明珠李家庚程方平
- 关键词:肝胃不和证抑郁症功能性消化不良
- 从抑郁症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生机制的相关性探讨肝胃不和证的研究思路被引量:11
- 2013年
- 肝胃不和证是指肝气郁结,胃失和降,以脘胁胀痛、嗳气、吞酸、情绪抑郁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其为中医脏腑辨证中常见证候之一,可见于中医临床消化系统各类疾病。对其证候本质进行研究探讨,不但有利于深入研究中医"肝"与"胃"两脏腑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更有利于临床的辨证施治。1抑郁症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相关的发病机制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
- 李明珠邢颖岳滢滢刘松林
- 关键词:肝胃不和证抑郁症功能性消化不良
- 疏肝和胃汤对抑郁模型大鼠延髓、脊髓及胃黏膜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汤对抑郁模型大鼠延髓、脊髓及胃黏膜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揭示疏肝和胃汤改善抑郁状态及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00只SPF级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及疏肝和胃汤高、低剂量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加孤养法制作抑郁模型,共计造模4周。在第3周,氟西汀组及疏肝和胃汤高、低剂量组分别予以0.36 mg·kg-1,20,10 g·kg-1给药,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分2次灌胃。在第4周结束后,使用内固定法取大鼠延髓迷走神经背核部位的脑、胸髓(T6-T8,根据脊神经定位)及胃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上述部位CGRP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延髓、脊髓中CGRP含量明显上升,胃黏膜CGRP含量明显上升,与正常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2周后,疏肝和胃汤高、低剂量组和氟西汀组大鼠延髓、脊髓组织中CGRP含量显著下降,胃黏膜CGRP含量明显减少,接近恢复至生理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其中,疏肝和胃汤高剂量组与氟西汀组延髓、脊髓中CGRP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胃黏膜中CGRP含量与氟西汀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肝和胃汤通过降低延髓、脊髓及胃黏膜中CGRP的表达,调节"延髓-脊髓-胃"脑肠轴通路中CGRP的含量,可能是其改善抑郁状态与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 刘松林岳滢滢邢颖李明珠李家庚樊讯
- 关键词:脊髓胃黏膜疏肝和胃汤
- 《伤寒论》肝胃不和相关证候辨证规律浅探被引量:5
- 2015年
-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指导,从气滞阳郁、肝胃不和,少阳邪郁、克脾犯胃,木郁化火、胃腑不通,厥阴肝寒、上逆犯胃,厥阴木郁、胃热脾寒5个方面阐述了肝胃不和证,论述了肝胃不和相关证候的因机证治规律。为后世医家辨治肝胃不和相关证候奠定了基础,对于继承和发扬脏腑相关理论,提高辨证论治的能力和临床疗效亦具有重要作用。
- 岳滢滢刘松林邢颖李明珠
- 关键词:伤寒论肝胃不和证
- 疏肝和胃汤对抑郁模型大鼠延髓、脊髓及胃粘膜组织血管活性肠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汤对抑郁模型大鼠延髓、脊髓及胃粘膜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表达的影响,探讨疏肝和胃汤改善抑郁状态及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00只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模型组、百优解组及疏肝和胃汤大、小剂量组。采用慢性心理应激加孤养法制作抑郁模型,共计造模4周。在第3周,百优解组及疏肝和胃汤大、小剂量组分别予以0.36mg/(kg·d)、20g/(kg·d)、10g/(kg·d)体重给药,生理盐水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分2次灌胃。在第4周结束后,使用内固定法取大鼠延髓迷走神经背核部位的脑、胸髓(T6-T8,根据脊神经定位)及胃粘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上述部位VIP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延髓、脊髓中VIP阳性表达明显下降,胃粘膜VIP阳性表达明显上升,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2周后,疏肝和胃汤大、小剂量组和百优解组大鼠延髓、脊髓组织中VIP阳性表达显著上升,胃粘膜VIP阳性表达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其中,疏肝和胃汤大剂量组与百优解组延髓中VIP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脊髓与胃粘膜中VIP含量与百优解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肝和胃汤可能是通过增加延髓、脊髓中VIP的表达,降低胃黏膜中VIP的表达,双向调节"脑(延髓)-脊髓-胃"脑肠轴通路中VIP的含量,达到改善抑郁状态与胃肠功能的作用。
- 刘松林岳滢滢邢颖李明珠李家庚程方平
- 关键词:脊髓胃粘膜疏肝和胃汤血管活性肠肽
- 疏肝和胃汤对抑郁模型大鼠延髓、脊髓及胃黏膜组织P物质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汤对抑郁模型大鼠延髓、脊髓及胃黏膜组织P物质(SP)表达的影响,部分揭示该方改善抑郁状态与胃肠功能作用中的SP调节机制。方法:100只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模型组、百优解组及疏肝和胃汤大、小剂量组。采用慢性心理应激加孤养法制作抑郁模型,共计造模4周。在第3周,百优解组及疏肝和胃汤大、小剂量组分别予以0.36mg·kg-1·d-1、20、10g·kg-1·d-1给药,生理盐水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每天分2次灌胃。在第4周结束后,使用内固定法取大鼠延髓迷走神经背核部位的脑、胸髓(T6-T8,根据脊神经定位)及胃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上述部位SP的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延髓、脊髓中SP含量明显升高,胃黏膜SP含量明显下降(P<0.01);治疗2周后(造模第4周),与模型组比较,疏肝和胃汤大、小剂量组和百优解组大鼠延髓、脊髓组织中SP含量明显下降,胃黏膜SP含量明显上升(P<0.05,P<0.01);其中,疏肝和胃汤大剂量组与百优解组脊髓中SP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延髓与胃黏膜中SP含量与百优解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肝和胃汤可能是通过降低延髓、脊髓中SP的表达,升高胃黏膜中SP的表达,双向调节"脑(延髓)-脊髓-胃"脑肠轴通路中SP的含量,达到改善抑郁状态与胃肠功能的作用。
- 刘松林岳滢滢邢颖李明珠
- 关键词:脊髓胃黏膜疏肝和胃汤P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