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107)
-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2
- 相关作者:乔爱科彭坤任庆帅戴璇牛静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工业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人工神经网络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探讨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进行预测分析。首先,随访97例临床患者,对12种可能影响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总结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然后,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影响因素样本集与对应的ISR之间的隐性联系模型。最后,利用神经网络预测患者是否会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并对预测准确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置入支架后,再狭窄组中支架长度平均值为15 mm,无再狭窄组患者中支架长度平均值为17 mm,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05);再狭窄组患者平均扩张比为1.15,无再狭窄组患者平均扩张比为1.17,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1);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患者椎动脉侧别也具有显著差异(P=0.045)。同时,评估结果显示,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令人满意,不会发生ISR的确诊率q175%,会发生ISR确诊率q2=100%。支架长度、椎动脉侧别和支架扩张比对椎动脉ISR具有显著性影响。BP神经网络模型可用于预测椎动脉ISR的发生。
- 乔爱科彭坤牛静
- 关键词:血管内支架动脉粥样硬化统计分析人工神经网络
- 计算流体力学在脑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6年
- 近年来,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被广泛应用于脑动脉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其研究方向涉及:1动脉瘤的形成、生长机制和动脉瘤破裂的血流动力学危险因素,2通过建立患者个性化模型,评估弹簧圈和支架置入后动脉瘤内流场的变化,评价血管内治疗的效果。从计算流体力学模型的建立、评估动脉瘤破裂风险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动脉瘤治疗的手术效果3个方面详细阐述近年来在脑动脉瘤的诊治中血流动力学研究的进展。
- 戴璇乔爱科
- 关键词:脑动脉瘤血流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
- 个性化主动脉夹层及其搭桥术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 <正>主动脉夹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发现,血流动力学因素(特别是压力、速度等)对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旁路搭桥转流术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治疗DeBak...
- 殷文聪乔爱科
- 文献传递
- 不同结构的支架治疗椎动脉狭窄的数值模拟研究
- <正>支架置入术是通过支架的机械性支撑使病变的狭窄血管恢复畅通,成为治疗血管狭窄的有效方式。不同种类的支架,对血管造成损伤的程度不同,从而对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率差异的影响较大,可见支架的结构设计对其介入治疗有直接影响。为了...
- 张站柱乔爱科
- 文献传递
- 血管支架在真实狭窄血管模型中扩张过程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研究血管支架在真实狭窄血管模型中不同扩张阶段的形变与受力特性,为支架的介入治疗与设计提供科学的参考意见。方法利用三维建模方法构建患者颈动脉血管模型以及斑块模型,利用Pro/E软件构建1种I型血管支架;在ABAQUS/Standard软件中分析支架在真实狭窄血管模型中径向扩张(第1阶段)和径向收缩(第2阶段)的扩张过程,同时建立斑块与血管为一体的对比实验。结果在第1阶段,支架发生径向扩张,支架与斑块和血管内壁接触面积最大,支架、斑块、血管壁所受应力最大值分别为515.000、2.482、1.053 MPa;在第2阶段,支架发生径向收缩,形成"狗骨效应",支架与血管壁之间形成较多的间隙,支架、斑块、血管壁所受应力最大值分别为464.500、0.954、0.316 MPa。在对比实验中,狭窄血管与支架在第2阶段所受应力最大值分别为0.9、414.1 MPa。结论相对于对比实验,区分血管组织成分的模型更符合狭窄血管的真实情况,更能真实反映血管与支架的受力情况;在第1阶段支架对于斑块及血管内壁造成的损伤最大,在第2阶段支架的"狗骨效应"是造成支架与斑块、血管间产生空隙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支架在介入治疗中的选择与支架的改进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 任庆帅任希力彭坤乔爱科
- 关键词:血管支架有限元分析生物力学
- 封闭环与开环结构支架治疗Willis环动脉瘤血液动力学研究
- <正>近年来脑内植入支架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同传统的开颅手术治疗相比,支架介入治疗的手术风险变小、医疗费用减少,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大大缩短。为了探讨封闭环结构与开环结构的支架介入治疗Willis环动脉瘤治疗的血...
- 付文宇乔爱科
- 文献传递
- 基于桡动脉非线性脉搏波传播的血液粘度无创检测方法研究
- <正>生命的维持与血液的流动是分不开的。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其内部各分子间产生的内摩擦力称作血液粘度。血液粘度是反映血液流体动力学性质和凝固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测量血液粘度对研究某些心脑血管疾病的形成、发展及预防有着极其...
- 吴萍乔爱科
- 文献传递
- 压握状态下不同结构支架的力学分析
- 2014年
- 研究不同连接筋结构的血管支架的压握性能及支架在压握状态下的柔顺性性能,为支架的设计、开发及介入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利用Pro/E三维软件构建三种不同链接筋的支架模型。根据支架连接筋的结构分别称为L-支架、V-支架和S-支架。应用ABAQUS软件模拟3种不同链接筋支架的压握和弯曲过程,并进一步分析3种支架的压握性能和柔顺性。在支架压握过程中,L-支架、V-支架和S-支架的弹性回弹率分别为2.67%、6.00%和11.30%,轴向伸长率分别是1.74%、1.57%和2.61%。3种支架在压握状态下的弯曲过程中,L-支架上的应力峰值最小,3种支架端面中心点的位移分别为0.135 mm、0.578 mm和0.675 mm。结论为:L-支架压握后的回弹率最小,压握效果最好;V-支架的轴向伸长率最小,方便在血管中的运输;S-支架在压握状态下的柔顺性最好,较易送达迂曲的血管。
- 任庆帅李秋池
- 关键词:血管支架三维建模有限元分析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