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SiProbe-03-07)
-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 相关作者:徐文艺贾丽琼杨丹陈伟十杨竹森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江西九瑞地区东雷湾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对位于江西九瑞地区的东雷湾矽卡岩型铜钼金多金属矿床主成矿阶段(石英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结果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包裹体类型主要有4类,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主要集中于210~350℃和1%~9%,总体属于高中温、中低盐度流体体系。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以H2O和CO2为主,其次有N2、CO、O2,有少量CH4、C2H2;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Ca2+、K+、Na+为主,含少量Mg2+,阴离子以Cl-、SO2-4为主,含少量NO-3、NO-2,流体属于CO2-H2O-Na Cl-Ca Cl2(KCl)体系,计算所得离子浓度为3.1%~34.5%。氢、氧同位素特征显示,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δ18OH2O值为0.93‰~5.20‰,δDV-SMOW值为-81‰^-64‰,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有极少量大气降水混入。矿石硫化物的δ34SV-CDT‰值为-2.2‰~3.4‰,结合铅、铼同位素特征表明,东雷湾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幔,同时有一定量的壳源物质混入。东雷湾矿床为热液交代矽卡岩型矿床,区域褶皱和断裂为成矿岩浆提供运移通道,岩浆侵位发育矽卡岩型岩浆流体系统,并伴随有Cu(Mo、Au等)矿化,最终形成矿床。
- 贾丽琼徐文艺杨丹莫宣学杨竹森陈伟十王梁
- 关键词:矽卡岩型矿床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地球化学
- 安徽庐枞盆地砖桥深部钻孔内电气石对铀钍成矿流体在高温阶段的指示意义被引量:8
- 2014年
- 安徽庐枞盆地砖桥深部钻孔深部(1 500~1 900 m)岩体内存在大量铀钍矿化,局部达到工业品位,为区域铀钍矿床(点)在盆地深部、高温热液阶段的产物.钻孔内存在大量电气石族矿物,电气石经历了生长-溶蚀、交代、再沉积-再生长的过程,可至少划分为3个期次,具有以下特点:①晶体因化学成分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颜色、结构;②存在于高温阶段;③由于氧化还原状态、流体成分的改变,化学成分发生Fe-Al、Fe-Mg等置换;④从早到晚的3个期次电气石中Mg含量均较高且相对稳定,Fe^3+含量逐渐升高,反映氧逸度逐渐升高.电气石族矿物常在高中温热液矿床内出现,因具有多期次且颜色可随成分不同而异,常认为在找矿和勘察中具有重大意义.深钻内多期次的电气石化揭示了流体早期相对富镁,而后镁、铝含量有所降低,铁的含量相对升高.电气石反映出流体氧逸度逐渐升高和富F、B、H2O等挥发分的特征,这些为U^6+的形成和运移提供了环境,反映了铀钍成矿流体在盆地深部高温阶段的演化特征.
- 熊欣徐文艺吕庆田贾丽琼李骏
- 关键词:电气石流体特征庐枞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