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2011SZ0249)
-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陈敏吴纯洁宋英黄德铨杜勇军更多>>
-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熊珍膏对大鼠CRP及TNF-ɑ的调节作用及对皮肤创面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熊珍膏在大鼠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对大鼠血清CRP及TNF-ɑ的干预情况,探讨其抗炎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大鼠皮肤创面模型后分为4组,模型组、贝复济对照组(西药组)、熊珍膏组(中药组)、熊珍膏+贝复济组(中西组)各18只。各创面给予相应药物;每日定时换药2次。于造模后第3、7、14天取材,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CRP变化情况;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ɑ变化情况。实验所得数据均采用-x±s表示,所有结果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熊珍膏可以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CRP水平,且与中西组无差异;熊珍膏可以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TNF-ɑ水平,且与中西组无差异。结论:熊珍膏促进大鼠皮肤切口创面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了CRP及TNF-ɑ水平,减少炎症反应有关。
- 陈敏黄德铨杜勇军康健宋英吴纯洁曹吉勋
- 关键词:创面愈合
- 熊珍膏干预大鼠皮肤创面新生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观察熊珍膏在大鼠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对大鼠皮肤创面新生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的作用,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大鼠皮肤创面模型后分为4组,模型组,贝复济对照组(西药组),熊珍膏组(中药组),熊珍膏+贝复济组(中西组)各18只。各创面给予相应药物;每日定时换药2次。于造模后第3,7,14天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创面局部肉芽组织中CD34标记的新生毛细血管变化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创面局部肉芽组织中PCNA标记的成纤维细胞数,用图像分析仪及分析软件系统分析各组图像。结果熊珍膏对3,7,14 d三个观察点上新生肉芽组织中毛细血管数密度的影响优于模型组(P<0.01);熊珍膏三个观察点上对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均优于模型组(P<0.01)。结论熊珍膏能够促进大鼠皮肤切口创面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增强了肉芽组织中新生毛细血管水平、成纤维细胞水平有关。
- 陈敏黄德铨杜勇军康健宋英吴纯洁曹吉勋
- 关键词:创面愈合血管新生成纤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