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08T102)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王继红李庆伟刘欣吕莉张亚前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血管新生
  • 4篇整合素
  • 4篇抗血管新生
  • 3篇毒素
  • 3篇RGD
  • 3篇LJ
  • 2篇蛋白
  • 2篇毒素蛋白
  • 2篇突变体
  • 2篇七鳃鳗
  • 2篇去整合素
  • 2篇缺失突变体
  • 1篇蛋白表达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聚集
  • 1篇抑制血小板
  • 1篇抑制血小板聚...
  • 1篇整合素ΑVΒ...
  • 1篇生物学

机构

  • 8篇辽宁师范大学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李庆伟
  • 8篇王继红
  • 7篇刘欣
  • 4篇吕莉
  • 2篇张亚前
  • 2篇宁淑香
  • 1篇于凤
  • 1篇武彩萍
  • 1篇刘洋
  • 1篇李灵欣
  • 1篇韩晓曦
  • 1篇褚丹
  • 1篇张丕桥
  • 1篇郑媛媛

传媒

  • 4篇中国生物化学...
  • 2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吉林医药学院...
  • 1篇国际药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日本七鳃鳗Lj-RGD3缺失突变体Lj-113人工合成序列的基因克隆与蛋白表达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获得突变体Lj-113的基因重组蛋白,为其与野生型活性比较打下物质基础。方法对日本七鳃鳗RGD缺失突变体Lj-113进行基因全序列人工合成,并以NdeI与HindIII为酶切位点构建于pET23b载体上,获得阳性基因重组质粒pET23b-Lj113。CaC l2法将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表达菌中,对其进行终浓度为1 mmol/L的IPTG诱导表达,并对表达蛋白进行组氨酸亲和层析纯化蛋白。结果成功获得七鳃鳗RGD缺失突变体的基因重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结论人工合成基因序列可通过分子克隆方法获得其蛋白的表达。
张亚前李庆伟吕莉刘欣王继红
关键词:七鳃鳗缺失突变体基因克隆蛋白表达
富组氨酸糖蛋白(HRG)的结构与功能被引量:7
2012年
富组氨酸糖蛋白(HRG)为一种多结构域血浆糖蛋白,可与多种配体结合而行使多种功能.HRG配体包括锌离子、肝素和硫酸肝素、纤溶酶原、纤溶酶、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敏感素、原肌球蛋白、IgG、FcγR及补体.在锌离子存在或在低pH的环境中(如组织损伤或肿瘤生长),HRG的富含组氨酸结构域与配体的结合能力加强.HRG的多结构域特点及其与多种配体结合的性质表明,其可以作为细胞外衔接蛋白衔接细胞表面的不同配体.除了细胞表面分子,HRG还可以结合IgG,从而阻止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产生.HRG与大多数细胞发生结合的功能是在锌离子存在或低pH环境下,通过与细胞表面硫酸肝素蛋白聚糖相互作用实现的.HRG还具有加强凋亡细胞、坏死的吞噬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的清除、抗血管新生、细胞的粘附和迁移、纤维蛋白溶解作用、血凝固、补体激活等生理活动调节等功能.本文针对HRG的分子结构与功能及其在临床上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武彩萍刘欣李庆伟王继红
关键词:肝素生物学功能抗血管新生
重组七鳃鳗细胞毒素蛋白rLj-RGD3表达及对Hela细胞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为研究重组七鳃鳗细胞毒素蛋白rLj-RGD3的抗肿瘤活性,确定其生物学地位及意义,本研究提取成体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口腔腺组织总RNA,经RT-PCR获得cDNA序列长度为357bp的目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于pET23b载体,获得带有组氨酸标签的分子量为15kD的基因重组蛋白rLj-RGD3的高效可溶性表达,通过组氨酸亲和层析纯化蛋白。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rLj-RGD3对bFGF诱导下的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rLj-RGD3能显著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IC50为2.6μmol/L。rLj-RGD3作用后的Hela细胞经Hoechst染色及DNAladder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均发生凋亡。rLj-RGD3对Hela细胞黏附玻连蛋白(VN)作用的实验结果为有效抑制。采用Transwell细胞培养板对bFGF诱导下的Hela细胞迁移实验表明,rLj-RGD3能够抑制Hela细胞的迁移,且抑制率达60%。采用人工基质膜基质Matrigel及Transwell模仿体内环境研究rLj-RGD3对Hela细胞浸润行为实验显示,以bFGF为趋化剂的Hela细胞穿透Matrigel的浸润行为明显受到抑制。以上研究表明,rLj-RGD3具有典型的RGD毒素蛋白的功能,有望应用于抗肿瘤基因工程药物开发,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张丕桥王继红刘欣褚丹李庆伟
关键词:七鳃鳗RGD模体整合素
日本七鳃鳗富含半胱氨酸RGD蛋白Lj-RGD1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管新生功能被引量:4
2012年
Lj-RGD1来源于日本七鳃鳗口腔腺,富含半胱氨酸并具有RGD(Arg-Gly-Asp)模体.为了验证Lj-RGD1是否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管新生等去整合素样典型功能,本文对七鳃鳗Lj-RGD1进行了克隆表达及活性测定.提取七鳃鳗口腔腺中总RNA进行RT-PCR扩增,获得Lj-RGD1的420bp cDNA.对其进行克隆、表达及组氨酸亲和层析纯化后,获得分子量为16.9 kD的可溶性蛋白rLj-RGD1.活性测定结果显示,rLj-RGD1呈剂量依赖方式抑制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IC50为12.3μmol/L;血管新生抑制实验结果表明,rLj-RGD1能够诱导ECV304细胞凋亡,抑制ECV304细胞增殖和管状物形成,并呈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鸡胚胎绒毛尿囊膜(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血管新生.由此可见,Lj-RGD1具有去整合素样生物活性,在血栓或血管异常新生类疾病治疗中具有应用前景.
王继红于凤韩晓曦吕莉刘欣李庆伟
关键词:去整合素血小板聚集血管新生
蛇毒蛋白与血小板血栓形成被引量:3
2012年
多种蛇毒蛋白具有与血小板表面整合素、膜糖蛋白Ⅰb(GPⅠb)或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相互作用而影响血栓形成的功能。影响血小板血栓形成的蛇毒蛋白目前分为3类:去整合素、VWF调节蛇毒蛋白及GPⅠb结合蛋白。其中,去整合素具有高效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VWF调节蛇毒蛋白具有体外介导VWF依赖型血小板聚集的功能;而GPⅠb结合蛇毒蛋白又分为2组:GPⅠb激动剂和GPⅠb拮抗剂,分别起诱导血小板聚集与抑制VWF介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功能。本文将对上述影响血小板血栓形成的蛇毒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在临床上的研究与应用进行综述。
李灵欣刘欣宁淑香李庆伟王继红
关键词:去整合素
以整合素α_vβ_3为靶点的RGD配体在抗肿瘤血管新生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3年
整合素αvβ3是一种能特异性识别RGD序列的膜受体蛋白,其与含RGD(Arg-Gly-Asp)模体的蛋白质结合的特异性在肿瘤细胞的粘附、迁移、浸润及肿瘤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由于整合素αvβ3在多种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而在正常细胞中低表达或不表达,因此其成为肿瘤治疗的理想靶点.肿瘤新生血管为肿瘤的生长提供营养,因此近年来抑制肿瘤血管新生也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途径.有研究显示,几种RGD毒素蛋白不但以整合素αvβ3为靶点靶向结合到肿瘤部位从而具有直接抗肿瘤细胞增殖、黏附、迁移及浸润功能,而且它们还具有抗肿瘤血管新生的作用,因此RGD毒素蛋白可从上述两方面抑制肿瘤生长与转移.本文就整合素αvβ3为靶向的RGD配体结构特点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靶向治疗和抗血管新生应用及前景加以综述.
郑媛媛王继红李庆伟
关键词:整合素ΑVΒ3肿瘤靶向
日本七鳃鳗RGD毒素肽Lj-RGD2的克隆、表达及其抗血管新生活性被引量:3
2012年
日本七鳃鳗口腔腺分泌蛋白Lj-RGD2毒素肽分子质量为8 kD,是含有2个RGD(Arg-Gly-Asp)模体序列的多肽.为了探讨其是否具有RGD毒素蛋白的功能,对其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并对其重组蛋白进行了抗血管新生活性研究.从日本七鳃鳗口腔腺中提取mRNA,以自行设计的引物进行RT-PCR扩增,以获得Lj-RGD2基因;将获取的目的基因与pET23b载体连接,经转化、克隆、阳性转化子的筛选鉴定;将含组氨酸标签的pET23b-Lj-RGD2转化BL21菌中诱导表达;经亲和层析纯化,获得可溶性重组rLj-RGD2蛋白,并对重组rLj-RGD2蛋白的抗血管新生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rLj-RGD2蛋白的IC50为1.77μmol/L,并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的增殖;rLj-RGD2蛋白还能抑制ECV304细胞对人工基质膜Matrigel的黏附、以BFGF(basicfibroblast growth factor)为趋化剂的迁移及侵袭.鸡胚绒毛尿囊膜CAM(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血管新生实验结果表明,rLj-RGD2蛋白能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BFGF诱导的CAM血管新生.由此可见,rLj-RGD2蛋白具有RGD毒素肽的活性特征,其有望成为一种抗血管新生基因工程新药.
王继红刘洋吕莉宁淑香刘欣李庆伟
关键词:细胞黏附血管新生
日本七鳃鳗Arg-Gly-Asp毒素蛋白Lj-RGD3野生型与RGD全缺失突变体Lj-112的抗血管新生作用被引量:7
2011年
七鳃鳗Arg-Gly-Asp(RGD)毒素肽Lj-RGD3与富含组氨酸糖蛋白HRG具有序列同源性,而RGD毒素蛋白及HRG都具有抑制血管新生的活性,但作用靶点不同。为研究Lj-RGD3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对野生型Lj-RGD3及其RGD全缺失突变体Lj-112进行了抗血管新生功能研究。将3个RGD模体的全缺失突变体基因Lj-112全序列合成后构建于pET-23b载体,对野生型Lj-RGD3及突变体Lj-112蛋白进行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经组氨酸亲和层析纯化;采用MTT法测定野生型和突变体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Transwell细胞培养板及人工基质膜Matrigel模仿体内环境研究rLj-RGD3与rLj-112对ECV304细胞迁移及浸润的抑制作用;运用鸡绒毛尿囊膜(CAM)模型检测rLj-RGD3与rLj-112对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ELISA法检测两种蛋白对整合素连接激酶ILK-1表达的影响。经组氨酸亲和层析获得了分子量约为15 kDa的rLj-RGD3及rLj-112纯化蛋白。MTT实验表明,rLj-RGD3与rLj-112均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bFGF诱导的ECV304细胞增殖,rLj-RGD3的IC50为0.889μmol/L,rLj-112的IC50为0.160μmol/L。迁移及浸润结果表明,Lj-RGD3与Lj-112均能抑制ECV304细胞的迁移,抑制率分别为50%和63%;而以bFGF为趋化剂的ECV304细胞穿透Matrigel的浸润行为均明显受到抑制,且Lj-112的抑制功能强于Lj-RGD3。CAM血管新生实验结果表明,rLj-RGD3与rLj-112均能抑制CAM的血管新生,且同等剂量条件下rLj-112的作用强于rLj-RGD3。ILK-1的ELISA实验结果表明,rLj-RGD3与rLj-112均能下调ECV304细胞ILK-1的表达。野生型rLj-RGD3与其RGD全缺失突变体蛋白rLj-112均具有抑制血管新生功能,且突变体Lj-112的活性高于野生型Lj-RGD3,这说明Lj-112为HRG功能蛋白,而野生型Lj-RGD毒素蛋白与HRG序列的同源性并未使白其抗血管新生功能得到协同加强,二者的抗血管新生功能涉及了不同的信号通路。
王继红张亚前吕莉刘欣李庆伟
关键词:突变体血管新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