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4075)

作品数:11 被引量:144H指数:7
相关作者:李先宁吕锡武宋海亮西村修朱光灿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日本东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氮磷
  • 3篇人工湿地
  • 3篇微囊藻
  • 2篇底泥
  • 2篇营养化
  • 2篇藻毒素
  • 2篇湿地
  • 2篇水生
  • 2篇水生植物
  • 2篇水生植物滤床
  • 2篇脱氮
  • 2篇微囊藻毒素
  • 2篇滤床
  • 2篇净水
  • 2篇河水
  • 2篇富营养化
  • 1篇氮磷去除
  • 1篇氮磷收支
  • 1篇氮源
  • 1篇底泥释放

机构

  • 11篇东南大学
  • 4篇日本东北大学

作者

  • 10篇李先宁
  • 9篇吕锡武
  • 8篇宋海亮
  • 4篇西村修
  • 1篇尹立红
  • 1篇魏家泰
  • 1篇张立将
  • 1篇曹蕾
  • 1篇浦跃朴
  • 1篇金秋
  • 1篇朱光灿
  • 1篇谢祥峰
  • 1篇秦雁芳
  • 1篇连小莹

传媒

  • 3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1篇电力环境保护
  • 1篇环境污染治理...
  • 1篇环境监测管理...
  • 1篇生态环境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生植物滤床去除富营养化湖泊水中微囊藻毒素的研究被引量:16
2006年
水生植物滤床(HFB)是一种用于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新型无基质型人工湿地系统。为考察HFB系统对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处理效果,在太湖湖滨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在7-9月份,总藻毒素去除率在36.5%~75.8%之间,平均去除率为59.4%;胞外藻毒素平均去除率为50.0%;胞内藻毒素平均去除率为63.9%。不同植物组合型式的HFB系统对总藻毒素去除效果无显著差异。在水力负荷1.0-6.0m^3/(m^2·d)范围内,HFB系统去除藻毒素效果也无显著差异。系统对藻毒素的去除效果与富营养化指标(叶绿素-a、CODMn、TP)的处理效果成直线正相关性,藻毒素可作为一辅助指标从健康效应角度来反映富营养化水体水质改善情况。HFB系统在水源地藻毒素污染控制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宋海亮李先宁吕锡武稻森悠平
关键词:水生植物滤床微囊藻毒素富营养化湿地
C/N及氮源形式对潜流式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2
2008年
研究了C/N及氮源形式对潜流式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潜流式人工湿地进水C/N由2.0增大到6.0时,总氮的去除效率由45%提高到70%;而当进水C/N由6.0增大到14.0时,总氮的去除效率仅由70%提高到85%,提高的幅度相对较小。潜流式人工湿地对总氮的去除效率随NH4+-N/TN的增加而降低,随着NO3--N/TN的增加而提高。
连小莹李先宁谢祥峰金秋
关键词:潜流式人工湿地C/N氮源
水耕植物过滤法去除氮磷的影响因素及途径被引量:18
2007年
采用水耕植物过滤法(hydroponic bio-filter method,HBFM)净化富营养化地表水的试验表明,在水力负荷为3.0 m3/(m2.d)的条件下,TN、TP年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6.8%、30.8%,年平均去除速率分别为1.0、0.1 g/(m2.d).通过底泥沉积去除的氮、磷分别占系统氮、磷总去除量的62.2%和75.9%,是TN、TP最主要的去除途径.HBFM的最佳水力负荷为3.0-4.0 m3/(m2.d).西洋菜收割时的剪割强度影响其氮磷吸收速率,每次剪割长度不得超过10 cm.收割频率为1次/月时不会影响HBFM的氮磷去除效果.
李先宁宋海亮吕锡武西村修稻森悠平
关键词:水力负荷氮磷收支
水中微囊藻毒素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与前处理条件优化被引量:43
2005年
通过对前处理过程中关键环节进行单因素不同水平比较,以及运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优选出洗脱剂、淋洗剂、固相萃取柱、浓缩定容方式等因素的最优试验方案,建立实用简便易行的一般水样前处理流程.微囊藻毒素高效液相色谱进样分析时,选用甲醇0.05%三氟乙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对于MC-RR和MC-LR取得较好分离效果,水样检出限可达0.02μg/L.优化后的前处理、检测方法,对MC-RR,MC-LR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8.9%和92.1%.另外,对于总(胞内胞外)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前处理,冰乙酸处理法优于其他处理法.优化后的方法已成功应用于不同水域环境样本的藻毒素分析.
张立将尹立红浦跃朴朱光灿李先宁吕锡武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高效液相色谱前处理
水生植物滤床处理太湖入湖河水的工艺性能被引量:16
2004年
开发了一种将物理过滤和生物处理相结合的水生植物滤床 (APFB)技术 .在太湖陈东港入湖口处进行APFB处理河水的试验结果表明 ,APFB的最佳水力负荷为 4 0m3/(m2 ·d) ,此时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的去除负荷分别为 1 3,0 2 5 g/(m2 ·d)和 1 70 μg/(m2 ·d) ,相应的去除率分别为 2 8% ,5 0 %和 73% ;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的去除负荷随原水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APFB的硝化作用高于反硝化作用 .研究证明APFB技术净化富营养化地表水具有高效、低成体的特点 .
宋海亮吕锡武李先宁稻森悠平
关键词:水生植物滤床人工湿地河水
投放底栖动物强化水耕植物过滤法的净水效果被引量:10
2007年
在水耕植物过滤法净水系统中的植物栽培廊道中,通过投放2种底栖动物螺蛳和泥鳅延长食物链后,TN、TP、TOC、Chl.a的去除效果均比未投放底栖动物的廊道有所提高.投放螺蛳的效果最为显著,TN、TP、Chl.a的去除率增幅分别达54%、27%和26%,比较了不同廊道中底泥的硝化、反硝化潜力,投放螺蛳的廊道其反硝化潜力最大,为9.08×10-7g/(g·h),而硝化潜力最小,为3.65×10-6g/(g·h).除氮能力大幅增加的原因,是由于螺蛳的引入增加了物质在食物链营养级传递中的损耗,另一方面是由于螺蛳的存在提高了底泥的反硝化潜力.
宋海亮吕锡武李先宁秦雁芳
关键词:食物链底栖动物
氮磷在阶式水生植物床中的去除效果及组成变化被引量:5
2005年
利用串联运行的阶式水生植物床净化富营养化河水。考察了不同形态的氮磷在处理前后的浓度变化,在此基础上阐述水生植物床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过程与机理。在水力负荷为74cm/d的条件下,总磷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73.1%和64.5%。植物根系对悬浮物的截留对去除河水中的氮磷起关键作用。采用多级串联的运行方式能有效克服一般湿地运行一段时间后因沉积物释放作用而引起处理水溶解性营养盐浓度上升的难题。
宋海亮吕锡武李先宁稻森悠平
关键词:河水富营养化湿地
水耕植物过滤法对溶解性氮磷去除的影响因子被引量:4
2005年
为改善水耕植物过滤法(HBFM)对溶解性氮、磷的去除效果,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定量分析HBFM试验床中植物吸收、底泥释放及生物脱氮3个影响因子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底泥NH4+-N释放速率滤床上游高出中游及下游的1.6~3倍;水相的高溶解氧条件抑制了底泥释放PO43--P;试验床中植物平均氮吸收量、底泥平均氮释放量和微生物平均脱氮量分别为352.9,492.8和153.1 mg/(m2·d),植物吸收与微生物脱氮量之和近似等于底泥氮释放量.因此合理控制底泥清除周期减少底泥释放量,是提高HBFM溶解性氮、磷去除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李先宁宋海亮吕锡武西村修稻森悠平
关键词:植物吸收底泥释放生物脱氮人工湿地
一种水培植物过滤法的除藻性能被引量:6
2004年
运用隔离生态水区(mesocosm)的手法模拟再现小型封闭水体环境,对水培植物过滤法(HBFM)去除藻类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藻类去除率平均可达61.1%,对有毒藻类Microcystis sp.的去除效果尤其明显.通过建立生态数学模型并进行计算机模拟,得出在循环比(日处理水量/封闭水体容量)为 0.2 的条件下,应用 HBFM 在 45d 内就可以使封闭水体的 Chl.a 浓度从 100μg/L 降低到 10μg/L .
李先宁吕锡武宋海亮西村修稻森悠平
关键词:藻类生态模型微囊藻叶绿素A
水耕植物过滤法净水系统底泥硝化反硝化潜力被引量:19
2005年
通过测定水耕植物过滤法 (HydroponicBio filterMethod ,HBFM)水质净化系统中底泥的硝化、反硝化潜力以及底泥中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密度 ,定量研究了该系统底泥的硝化及反硝化潜力沿水流方向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中游底泥硝化潜力最大 ,为 4 . 76× 10 -6g/ (g·h) ;上游底泥反硝化潜力最大 ,为 8. 1× 10 -7g/ (g·h) ;底泥中亚硝酸菌的密度分布与硝化潜力的分布一致 .结果还表明 ,提高HBFM系统氮去除能力的关键在于改变硝化反硝化区域分布 ,从而提高系统的反硝化能力 .
李先宁吕锡武宋海亮西村修稻森悠平
关键词:底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