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2007Z2-E0161)

作品数:4 被引量:53H指数:3
相关作者:刘朝亮王冬梅杨得坡董卫星陈璞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奶牛
  • 2篇应激
  • 2篇热应激
  • 1篇油料籽实
  • 1篇脂肪酸
  • 1篇乳脂
  • 1篇乳脂脂肪酸组...
  • 1篇热应激奶牛
  • 1篇籽实
  • 1篇维生素
  • 1篇维生素E
  • 1篇纤维
  • 1篇纤维素
  • 1篇纤维素酶
  • 1篇泌乳
  • 1篇纳米硒
  • 1篇奶牛泌乳
  • 1篇奶牛生产
  • 1篇奶牛生产性能
  • 1篇抗氧化性能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篇杨得坡
  • 3篇王冬梅
  • 3篇刘朝亮
  • 2篇董卫星
  • 2篇陈璞

传媒

  • 2篇中国乳品工业
  • 1篇粮食与饲料工...
  • 1篇中国奶牛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纳米硒和维生素E对热应激奶牛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9
2009年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纳米硒(Se)和维生素E(VE)对热应激奶牛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24头荷斯坦奶牛,采用随机区组法试验设计,分为3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日粮);试验组Ⅰ(基础日粮+0.15mgSe/kg干物质+5000IU/(头.d)VE;试验组Ⅱ(基础日粮+0.3mgSe/kg干物质+10000IU/(头.d)VE。添加纳米硒和维生素E使血浆中硒和维生素E的含量明显增加,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酶活性显著(P<0.05)升高,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水平降低,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P<0.05)提高。结果表明:纳米硒和VE可以提高热应激奶牛血浆中硒和VE的含量,提高奶牛血清中抗氧化酶活性,从而缓解并改善奶牛因热应激引起的氧化损伤。
董卫星王冬梅李征梅成杨得坡刘朝亮林少宝
关键词:维生素E热应激抗氧化性能奶牛
纤维素、半纤维素酶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对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选取54头荷斯坦奶牛,采用随机区组法实验设计,正式实验期为6周,分为6个处理组,分别为:①对照组;②0.1%纤维素酶组;③0.1%半纤维素酶Ⅰ组;④0.1%半纤维素酶Ⅱ组;⑤0.1%半纤维素酶Ⅲ组;⑥0.1%半纤维素酶Ⅳ组。结果表明,半纤维素Ⅰ组与对照组奶牛产奶量分别为24.13和20.32 kg/d,半纤维Ⅰ组产奶量较对照组提高了19%,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组、纤维素酶组和半纤维素酶Ⅳ组的牛奶乳脂率分别为3.60%,4.07%和3.79%,后两者乳脂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所提高,差异显著(P<0.05)。半纤维素Ⅳ组的蛋白率为3.50%,比对照组的提高了9%,差异极显著(P<0.01)。整个实验期间,其他实验组的蛋白率、乳糖率和非乳脂固形物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刘朝亮陈璞林少宝王冬梅罗永发杨得坡
关键词: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奶牛
热应激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和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被引量:20
2009年
为了对比研究热应激期与非热应激期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乳成分质量分数和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分别选择处于热应激期和非热应激期的荷斯坦奶牛作为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结果发现热应激显著降低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P<0.05),但对乳糖率无显著影响(P>0.05)。热应激对乳脂中单个脂肪酸质量分数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对总饱和脂肪酸(SFA)和总不饱和脂肪酸(U-FA)的质量分数有显著影响。热应激奶牛的总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显著高于非热应激奶牛(P<0.05),而总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显著低于非热应激奶牛(P<0.05)。结果表明,热应激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和乳成分,并可改变乳脂中总饱和脂肪酸和总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
李征梅成郭智成
关键词:热应激奶牛脂肪酸
油料籽实对奶牛生产性能及乳脂共轭亚油酸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研究日粮中添加几种油料籽实对中国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及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用48头高产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照组、大豆组、胡麻籽组、葵花籽组、花生组和棉籽组),试验组用7.5%不同油料籽实替换基础日粮中的部分豆粕。试验期6周,预试期2周,正式试验期4周。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奶牛的平均日采食量、产奶量、乳蛋白、乳糖及非脂固形物无显著差异,而乳脂率及日乳脂产量降低。其中,胡麻籽组降低最多,乳脂率和乳脂产量较对照组下降了0.34%和0.18kg/d。大豆组的C18:1、t11C18:1及C18:2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试验组,胡麻籽组的C18:3含量最高。各试验组CLA含量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大豆组CLA含量最高,比对照组提高了60.38%。
陈璞刘朝亮董卫星林少宝王冬梅杨得坡
关键词:奶牛油料籽实共轭亚油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