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DAA100191)
-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3
- 相关作者:雷云吴定初曾茂林杨栋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湛江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教育批判:困境缘由与范式转换
- 2015年
- 教育批判意指对教育思想、言论或行为的理性否定,包括教育实践批判与教育知识批判。教育实践批判最终指向某种教育活动,旨在否定和变革不合理的教育行为;教育知识批判则指向某种错误的思想、言论与概念体系,力图在教育思想观念领域纠偏查错。两者都是在由某种确证依据和理论逻辑构成的批判方式下展开的,具有本质性联系。当前教育批判陷入了困境,表现为教育实践批判异化为自大与私利的争端,教育知识批判则因人们各安其论而日益稀疏。教育批判的困境缘于其"外在-经验"批判范式,这种批判范式使教育批判陷入认识与伦理的双重困境。超越困境可尝试转向"内在-超验"批判。"内在-超验"批判以"教育理想"为批判基础。教育理想既不能通过教育实践"做出来",也无法通过表述、论证"说出来",但可在教育艺术作品非现实地"做"与"说"中逐渐形成。
- 雷云
- 关键词:教育批判教育理想范式转换
- 论普遍的教育实践非理性被引量:4
- 2013年
- 转换分析角度,"教育知识与实践相脱离"实为教育者不践行教师教育所授教育知识的结果,是一种"普遍的教育实践非理性"现象。这一现象产生于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知识的"可靠性"设定,以及由此引发的压抑受教育者教育经验的教师教育。除此积弊,宜将教育知识的基本性质理解为"可信性"。"可信性"教育知识的教师教育实践注重解放受教育者的教育经验,可有效促进教育知识与受教育者未来的教育实践相结合,从而消除普遍的教育实践非理性。
- 雷云
- 关键词:教育实践教育知识教师教育
- 从中国教育知识到教育学的创生逻辑被引量:1
- 2013年
- 中国古代教育知识形成了逐级演绎本土实践、借助经验归纳方式生产的逻辑。在西方文化冲击下的近现代教育实践,催生了教育理论中国化的生产逻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教育知识转向前苏联教育理论中国化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在多元文化和学科交叉渗透的影响下,中国教育知识生产呈现出多元方式。其转变的根源在于社会变革,尤其是政权更替起着直接推动的作用,导致教育知识生产呈现出理想与现实双轨联接的逻辑变化。鉴于历史经验,中国教育学应以现有教育知识为基础,立足于本土实践,透视中国权利结构特征,形成聚焦师生具体人的综合原创方式,按照"问题—中层—学科"的创生程序,最终形成走向国际视野的民族生长逻辑。
- 曾茂林
- 关键词:教育学
- 理解“教育知识”的兴起被引量:3
- 2014年
- "教育知识"的兴起是一个颇值得关注的学术现象。析其涵义,"教育知识"与"教育理论"所指相近,但在研究(生产)的主体、主要环节等方面有所不同,都有存在的学理空间。探其缘由,"教育知识"的兴起以教育研究权力的解放为背景,以突破教育研究的困境为契机,以普遍的个体对自身教育实践的反思为基础。论其意义,"教育知识"标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强调以知识的主体间性超越其主观性,注重以社会与境的历时变迁理解生产方式的转换,认为教育知识生产与其所在的社会与境之间具有本质性联系。
- 吴定初
- 关键词:教育知识教育理论主体间性
- 论教育知识形式的生产与演进——基于知识社会学视角的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教育知识形式包括"表层形式"与"深层形式"。教育知识的"表层形式"指教育知识的命题系统,其生产是一个由教育观点与论证观念引发的"双重社会化"过程,其生产的实现从根本上有赖于"深层形式"的形成。教育知识的"深层形式"指教育知识的组织规则,是教育知识生产有效性的判断标准,形成于社会生活形式的深刻影响。不同社会形态蕴含着不同的社会生活形式,教育知识"深层形式"的演进表现为随着社会生活形式的更替而不断转换的历程。
- 雷云吴定初
- 关键词:教育知识演进知识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