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 相关作者:杨爱梅曾艳杨林杨中铎王丽丽更多>>
- 相关机构:兰州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藏药戟叶垂头菊中三萜类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对来自青海省的藏药戟叶垂头菊(Cremanthodium potaninii C.Winkl)花序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方法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超导核磁共振(NMR)、质谱(MS)、红外(IR)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结果:从戟叶垂头菊的乙醇提取物中获得7个三萜类化合物,主要运用超导核磁共振(NMR)技术,结合文献中已报道的波谱数据等,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α-香树脂醇(Ⅰ)、棕榈酸16β-羟基蒲公英甾醇酯(Ⅱ)、olean-12-en-3β,16β-diol-3-O-palmitate(Ⅲ)、olean-12-en-3β,11α,16β-triol-3-O-palmitate(Ⅳ)、棕榈酸16β-羟基羽扇醇酯(Ⅴ)、棕榈酸16β,28-二羟基羽扇醇酯(Ⅵ)、16β-羟基假蒲公英甾醇酯(Ⅶ)。结论:这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杨爱梅曾艳杨林杨中铎
- 关键词:三萜
- 藏药绵毛丛菔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对藏药绵毛丛菔Solms-Laubachia lanata Botsch根部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核磁共振(NMR)、质谱(MS)、红外(IR)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结果从绵毛丛菔的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获得4个化合物,其结构被确定为:β-谷甾醇(Ⅰ),棕榈酸(Ⅱ),胡萝卜苷(Ⅲ),3α,24-二羟基-齐敦果-12-烯-28-甲酯(IV)。其中化合物(I)、(III)、(IV)为首次从丛菔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杨爱梅王丽丽
- 关键词: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