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ZDJ2013-12) 作品数:4 被引量:154 H指数:4 相关作者: 张广伟 雷建设 孙长青 梁姗姗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地震局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2015尼泊尔M_S8.1地震中等余震震源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2015年 本研究利用西藏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采用gCAP方法反演了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S8.1大震5次中等余震(5.0≤MS≤6.5)及西藏定日MS5.9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6次地震包含2个正断、2个走滑及2个逆冲型地震.其中2个正断型地震位于主震的东北方向,即发震断层的上盘,表明该区域受到主震同震位移的影响,表现出应力拉张的变化特征;2个走滑型地震在主震破裂的东南方向上,说明随着破裂往东南方向延伸,余震的走滑分量增强;另外2个逆冲型地震位于5月12日MS7.5强余震区域,与MS7.5地震的滑移状态一致,可能与主震同震位移引起该区域处于应力挤压状态密切相关.这些结果表明,尼泊尔MS8.1主震发生后,由于同震位移的影响,不同区域处于不同的应力状态,从而使中等余震表现出不同的震源类型. 张广伟 雷建设关键词:震源机制解 中等地震 2011年云南腾冲5.2级双震发震机理 被引量:22 2015年 本研究联合使用观测震相到时和波形互相关数据,采用双差法对2011年6月20日与8月9日发生在云南腾冲的5.2级双震及其余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并采用gCAP(generalized 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了该双震全矩张量解.结果显示,双震震中位于龙川江断裂的西侧,余震序列在深度上为一个倾斜的柱状体,且倾向腾冲火山区;6月20日和8月9日5.2级地震均表现为体积缩小的闭合型破裂,包含有显著的非双力偶成分,但后者包含的非双力偶成分相对明显减小.这些结果表明,云南腾冲5.2级双震及余震活动可能与火山下方的地壳岩浆作用密切相关,龙川江断裂为热物质向上运移提供了通道,而双震型地震的发生可能与首次地震的破裂体积缩小挤出的流体作用于断裂密切相关. 张广伟 雷建设关键词:双差定位 岩浆作用 云南地区地震的重新定位及b值研究 被引量:14 2016年 通过联合使用固定台站和流动台站资料,对2010年5月-2011年7月发生在云南地区的7127个地震进行重新定位。考虑到速度模型对定位结果的影响,用VELEST方法获得云南地区走时残差均方根最小的一维P波速度模型,基于反演模型用双差法对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得到5836个地震的定位结果。结果表明,云南地区发震层主要位于中上地壳,且滇西地区震源深度相对较深。用精定位后的地震目录计算云南地区b值,从b值空间分布特征可以看出,b值随深度逐渐减少,且在9-10km深度时,b值变化最为明显,可能表明云南地区中强震孕震层主要位于9km以下;同时,盈江5.8级地震序列b值的三维空间分布显示,主震发生在高低b值的过渡带。 张广伟关键词:B值 双差定位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_s6.5级地震序列重定位与震源机制研究 被引量:108 2014年 本研究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14年8月3日至7日期间鲁甸Ms6.5级主震及647个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得到471个重定位结果.结果显示,主震的震源深度为13.3 km,与破裂过程显示的初始破裂深度较为接近,余震序列呈现出近东西向-北西向的不对称共轭状分布。近东西向长约17 km,而北西向长约22 km,小震优势分布深度为10 km以上,且由主震处沿共轭断层分别向东南向和近东西向逐渐往10 km深度以上的浅部迁移.小震分布还展示出发震断层高倾角分布,且与昭通-鲁甸断裂分支断裂包谷垴一小河断裂活动相关.由于主震破裂的质心深度可为深入认识本次地震灾害严重提供重要证据,为此我们采用gCAP(generalized 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了包括主震在内共5个4.0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主震质心深度仅约5.0 km,与已有破裂过程显示的较大滑移量处于2-8 km之间的深度一致.本次主震错断了互为共轭的两条断裂,这种共轭破裂模式与矩心深度较浅,可能为本次地震致灾严重的重要原因. 张广伟 雷建设 梁姗姗 孙长青关键词:余震序列 双差定位 震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