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R306285)
-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樊叶杨庄杰云鲍钱江陈忱於卫东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上株高QTL qPH6-1的精细定位被引量:6
- 2009年
- 应用衍生于水稻剩余杂合体的分离群体,开展株高QTL的检测和精细定位。应用1个在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约7.3 Mb区间分离、背景基本纯合的F2:3群体,种植于海南、浙江两地,检测到2个控制株高的QTL;然后,针对两地间作用稳定的qPH6-1,筛选出3个杂合区间缩小且呈阶梯状排列的单株,衍生F2群体,进一步验证了qPH6-1的作用,并将其界定于距离为96.4 kb的SSR标记RM3414和RM19417之间;最后,应用分离区间进一步缩小且呈阶梯状排列的3个F2群体,将qPH6-1定位于距离为51.7 kb的STS标记Si2925和SSR标记RM19417之间。基因组位置比较结果显示,该基因与所有已定位或克隆的水稻矮秆、半矮秆基因均非等位。
- 鲍钱江樊叶杨於卫东陈忱范方军杜景红庄杰云
- 关键词:株高数量性状基因座水稻
- 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上两个粒数QTL的分解与验证
- 每穗总粒数是水稻产量性状的重要构成因子。在本实验室的前期研究中,应用由剩余杂合体衍生的 F2:3群体,对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上约7.3 Mb 区间的产量性状 QTL 簇进行了初步的分解。本研究针对其下部 RM111-RM1...
- 龚俊义杜景红樊叶杨吴季荣张克勤庄杰云
- 关键词:水稻QTL每穗总粒数
- 文献传递
- 水稻第1染色体千粒重QTL的遗传分解被引量:5
- 2008年
- 千粒重是提高水稻增产潜力和改良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在千粒重QTLqTGWT1-1初定位的基础上,利用分别在第1染色体短臂RM1-RM3746和RM151-RM243区间内呈杂合而背景纯合的2个水稻剩余杂合体(residual heterozygous line,RHL),衍生两个F6群体.对千粒重QTL进一步分析,在初定位的QTLqTGWT1-1所在区间检测到两个效应大小相近、方向一致的紧密连锁QTLGw1-1和Gw1-2.应用SSR标记检测,从其中一个RHL衍生群体中筛选到杂合区间分别为RM151-RM10404,RM10381~RM243。RM10435~RM259和RM10398~RM5359的4个单株.应用SSR标记进一步检测4套F2群体,从每套F2群体中分别筛选到母本珍汕97B和父本密阳46纯合型材料各10株,自交获得4套近等基因系材料并考察其千粒重.利用交迭重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分析法,将千粒重QTLGw1—1和Gw1-2分别界定于392.9kb的RM10376~RM10398区间和308.5kb的RM10404-RM1344区间,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母本珍汕97B,两个QTL之间表现为积加作用.这两个QTL的遗传分解为其克隆及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 余守武杨长登樊叶杨庄杰云李西明
- 关键词:水稻近等基因系QTL千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