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0406)
-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金叶段文军李海防更多>>
- 相关机构:桂林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形成机制研究综述
- 2014年
- 综述了有关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相关假说、理论和研究实践,在总结研究现状的同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生物多样性保育提供参考。
- 段文军王金叶
- 关键词:人工林植物多样性
- 华南3种典型生态恢复模式的生态水文效应被引量:6
- 2014年
-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一直是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科学评价不同生态恢复模式的综合效益也是生态恢复研究的重点方向。对华南地区3种典型生态恢复模式,即自然恢复草坡、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人工林,进行了对比研究,以评价自然恢复与人工林恢复、针叶人工林与阔叶人工林、外来树种人工林与乡土树种人工林恢复模式的生态水文化效益。结果表明:人工林的保水、保湿效果好于自然恢复草坡;马尾松人工林的生态水文效益略好于马占相思人工林;马占相思人工林的土壤结构和保水潜力略好于马尾松人工林。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利用人工林可加快生态恢复的速度,改善生境条件,恢复生态功能,从而为后续物种的定居和繁殖提供条件,但同时也必须通过各种措施,加快人工林向天然林的转变,提高生物多样性。
- 段文军王金叶李海防
- 关键词:人工林
- 华南退化生态系统三种典型生态恢复模式的小气候效应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为了评价南亚热带典型退化生态系统典型生态恢复模式的小气候调节效应,从而为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方式和造林树种的选择提供参照,作者在广东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3种典型生态恢复模式样地,自然恢复草坡、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马占相思林(Acacia mangium)中安装了HOBO小气候仪,对光辐射、风速风向、降水、土壤含水量、地温、气温等小气候指标进行为期1年的自动观测,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华南退化生态系统3种典型生态恢复模式具有不同的小气候效应,在林间温度调节方面,人工林和草坡的平均林间温度相差不大,但草坡的最低、最高温度均比人工林低和高。人工林的林间温度变化较草坡小,具有更好的保温调节作用。对比2种人工林,不管是平均温度还是最高温度马占相思林都略大于针叶林,而二者最低温度相差不明显。针叶林的保温调节作用略优于阔叶的马占相思林;(2)在土壤温度方面,地表温度全年基本都表现为草坡>马占相思林>针叶林,草坡的地表温度的波动远大于2种人工林;全年20 cm土壤温度3─12月都表现为草坡>马占相思林>针叶林,1─2月相反,草坡2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波动相对较大,人工林的波动很小。(3)3种恢复模式中,自然恢复草坡的辐射强度明显高于2种人工林,年辐射总量分别马占相思林和针叶林的1.9和5.8倍,马占相思林的年辐射量为针叶林的3倍。人工林,特别是乡土的针叶林能给林下生物构建更为稳定、适中的辐射环境。(4)人工林的平均林间风速、最大阵风风速均少于草坡,针叶林的风速小于阔叶林,针叶林降低风速的效果好于相思林和草坡。(5)人工林的林间相对湿度均高于草坡,针叶林的林间空气湿度略大于相思林,针叶林的保湿效果更好。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可采用种植人工林的方法来�
- 段文军王金叶李海防
- 关键词:森林小气候退化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