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67001) 作品数:18 被引量:233 H指数:10 相关作者: 韦化 鲍海波 郭小璇 汪超群 白晓清 更多>> 相关机构: 广西大学 广西电网公司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电气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机械工程 理学 更多>>
考虑双馈异步风电机组无功极限的静态电压稳定概率评估 被引量:8 2016年 风电机组中双馈异步发电机(DFIG)恒电压运行时具备一定无功调压能力。为了准确评估含DFIG风电机组的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得到更为精确的临界功率或负荷裕度的统计信息,构建了考虑DFIG风电机组恒电压运行的无功极限的静态电压稳定概率分析模型,并采用蒙特卡罗法结合内点法加以求解。模型中将风电场接入节点作为PV节点,考虑了风机网侧变换器的注入无功功率,分析了风速随机性和相关性对风电机组注入无功功率和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IEEE 118和300节点标准系统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鲍海波 韦化 郭小璇关键词:电压稳定 双馈异步电机 蒙特卡罗法 现代内点法 考虑新能源的交直流系统区间最优潮流 被引量:21 2015年 为描述新能源发电等电力系统运行参数的不确定性对系统的影响,掌握系统的区间潮流分布,提出一种适于求解含新能源的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区间最优潮流(interval optimal power flow,IOPF)。源于区间优化法,将系统的新能源发电出力、节点负荷功率等不确定量表达为区间变量,引入到交直流混合系统最优潮流计算的非线性规划模型中,建立了区间最优潮流计算的非线性区间优化模型。根据区间匹配和区间极值取值等原理,将该区间规划转化为两个确定性的非线性优化问题,并采用现代内点算法求解,得到了区间最优潮流待求变量的边界信息。IEEE 14、118和300节点标准系统的计算结果表明,与蒙特卡罗模拟结果对比,所提出方法具有较高的求解精度,对IOPF目标函数区间半径和区间均值的计算误差不超过9%和0.8%,且易于实现、计算效率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鲍海波 韦化 郭小璇关键词:交直流系统 新能源发电 现代内点法 滤除高频暂态量的突变量高速方向保护 被引量:5 2014年 行波保护易受各种高频信号的影响,降低了保护的可靠性,为此,提出一种滤除高频暂态量后的突变量高速方向保护原理。理论分析表明,故障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保护安装处的电压、电流突变量在滤除高频暂态量后其极性具有故障方向特征,即正向故障时两者极性相反,反向故障时相同。基于此,构造了一种新型相序变换矩阵,使得保护原理适用于三相系统各种故障类型;该原理也适用于串补或并补线路,且不受带补偿电抗器线路中电抗器运行状态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原理能够快速、可靠地识别线路各种区内外故障,其性能不受故障电阻、故障起始角的影响,且不受串补线路电压、电流反向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古斌 谭建成 韦化 张超关键词:方向保护 突变量 极性比较 考虑风速相关性和可调度负荷不确定性的区间最优潮流 被引量:17 2016年 提出一种考虑风电场风速的区间相关性,含可调度负荷和风电的电力系统区间最优潮流(interval optimal power flow,IOPF)模型,并采用基于随机空间仿射变换的蒙特卡罗(Monte Carlo,MC)法加以求解。首先,将风速区间相关性用"相关角"的概念表达;然后,建立随机仿射空间坐标系,利用仿射变换将相关区间变量转化为仿射空间内独立区间变量;最后,由MC法获得IOPF待求量的区间分布。IEEE-118和300节点系统的计算结果表明,IOPF结果可定性和定量分析区间变量不确定性和相关性对电力系统最优潮流的影响,用以研究用户侧与系统侧、不确定性与确定性调度资源的协调配合潜力,为实现用户与电网的友好互动提供参考。同时所提的仿射变换MC法能较为精确地实现区间变量去相关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鲍海波 韦化 郭小璇关键词:风电 仿射变换 蒙特卡罗法 现代内点法 电动汽车规模化接入配电网的充电优化 被引量:32 2015年 将配变台区下的电动汽车看成一个小型"集聚体",提出基于配电网安全运行的充电优化问题模型,该模型以有功网损最小为目标函数,计及节点电压、线路潮流、配变容量、集中式充电功率的动态爬升约束以及充电能量平衡约束,优化慢充模式下"集聚体"的充电功率。分区代理商负责监控所管辖台区下每辆汽车的充电行为。采用原-对偶内点法求解该模型,IEEE 33节点系统、PG&E 69系统以及一个实际的119节点配电系统的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和优化效果。通过动态平衡充电负荷,有效降低了系统网损,平抑了负荷波动,改善了末端电压水平,且避免了随机充电在某些时段可能造成的短时电压质量下降、馈线重载及配变过载等问题,提高了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杨秀菊 白晓清 李佩杰 韦化关键词:配电 电动汽车 原-对偶内点法 Asymptotically Optimal Scenario Analysis and Wait-and-See Model for Optimal Power Flow With Wind Power 被引量:27 2012年 精确模拟风功率分布的场景,有效求解反映风电随机性的最优潮流模型,对大规模风电并网的经济调度、质量控制及安全运行均具有重要意义。引入风电随机变量,建立最优潮流的"wait-and-see"(WS-OPF)模型;采用优于其他指标的瓦瑟斯坦(Wasserstein)距离为衡量指标,形成与风功率概率分布最优近似的场景模型,生成渐近最优场景,获得潮流分布及机组最优出力等指导调度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信息。最后,以IEEE 30和IEEE 300系统为例,对比各种距离指标的模拟精度,验证Wasserstein距离的优良性;同时,与不考虑风电随机性的模型相比,WS-OPF模型能更好地模拟风功率随机特性,提供与实际发生的风功率相近的调度方案,从而合理地规避风电接入电网的风险,提高风电的消纳能力。 LI Jinghua WEI Hua MO Dong关键词:优化调度模型 渐近最优 最优潮流 基于IEC61850的简易母线保护 被引量:8 2013年 遵循IEC 61850标准对简易保护的信息和服务进行分类,在过程层网络和站控层网络上实现了简易母线保护。为提高采集系统的可靠性,在过程层中采取合并单元双重配置和点对点的组网模式;为提高站控层网络的可靠性,采用双星形网络架构,并对其通信冗余机制进行了设计。在实时数字仿真器(RTDS)组成的闭环测试平台上,模拟了保护区内和区外故障,以及通信网络故障等,详细论证了简易母线保护的可靠性。 张超 谭建成 韦化关键词:IEC61850 过程总线 网络冗余 短路电流N-k快速计算的低阶更新法 被引量:2 2013年 提出了一种将低阶更新法应用于短路电流N-k计算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构造两个低阶矩阵,利用其乘积对节点导纳矩阵进行修正,再根据已分解的原始导纳矩阵因子表,通过低阶矩阵运算,避免修正后的导纳矩阵重新因子化,从而减少了计算量,且不受断开支路数量的限制,实现多条支路开断一次修正计算完成,易于适应运行方式多变的要求。与现有方法相比,低阶更新法既解决了传统修改导纳矩阵重新形成因子表而引起的计算量大的问题,又克服了补偿法在诸如开断三绕组变压器、自耦变压器,母线上多设备同时检修等多个元件同时变化时就不再实用的缺陷。通过对S-1047系统进行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姜爱华 韦化关键词:补偿法 短路计算 基于哈密尔顿系统与辛算法的暂态稳定约束最优潮流 被引量:7 2015年 提出了一种暂态稳定约束最优潮流的哈密尔顿模型,采用哈密尔顿系统的辛算法(symplectic algorithm)进行求解。将发电机转子运动方程转换为哈密尔顿系统的正则方程,用四阶辛Gauss-Legendre Runge-Kutta(GLRK)方法对其离散化,实现了大规模系统暂态稳定约束最优潮流的快速求解。辛GLRK方法具有很好的数值稳定性和保结构特性,相同精度时,计算步长可达隐式梯形法的6倍;大步长计算时仍具有较高的数值精度。某省3301节点,236机等5个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高阶离散辛框架下具有很高的数值稳定性,即便采用大步长也可保持较高的数值精度,能提高计算速度10倍以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刘鹏飞 韦化 李滨 阳育德关键词:最优潮流 暂态稳定 辛算法 内点法 哈密尔顿系统 七种最优潮流分解协调算法的性能比较 被引量:15 2016年 目前应用于最优潮流领域的诸多分解协调算法缺乏统一的比较基础,为此,将7种最优潮流分解协调算法用于求解同一系统,力求获得更为客观公正的结论。文中首先采用区域划分的方式将以现代内点理论为基础的7种最优潮流分解协调算法分成4类,即母线撕裂类、边界重叠类、边界分区类和节点解耦类,并简要阐述各算法的模型和计算过程。然后以IEEE 300节点系统为基础,分别构造了2区域600节点和4区域1 200节点系统,比较了各最优潮流算法的收敛性、计算速度和通信量等性能,探讨了参数变化对算法稳定性的影响。最后,以MATLAB并行实验室为平台,进一步测试了各算法的并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7种分解协调算法中,近似牛顿方向法在计算速度和通信量方面表现最佳,分解协调内点法的收敛性和稳定性最好。 汪超群 韦化 吴思缘 杨健关键词:分解协调 并行计算 最优潮流 内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