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1221)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任安经袁文俊林丽严晓红张莎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宁夏医科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1篇蛋白
  • 1篇导丝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肌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效应
  • 1篇心脏
  • 1篇血管平滑肌
  • 1篇血管平滑肌细...
  • 1篇血管损伤
  • 1篇血管效应
  • 1篇增生
  • 1篇受磷蛋白
  • 1篇鼠模型
  • 1篇平滑肌
  • 1篇平滑肌细胞
  • 1篇重组腺病毒
  • 1篇子机

机构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任安经
  • 1篇严晓红
  • 1篇林丽
  • 1篇吴弘
  • 1篇吕建新
  • 1篇章卫平
  • 1篇汪凯
  • 1篇袁文俊
  • 1篇张莎
  • 1篇刘梦娜

传媒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解剖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受磷蛋白重组腺病毒的制备与鉴定
2016年
目的构建含受磷蛋白PLB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研究受磷蛋白PLB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工具。方法将RT-PCR获得的受磷蛋白PLB cDNA克隆至pShuttle-CMV载体,PmeⅠ酶切线性化后,电转化至含有腺病毒骨架质粒的大肠杆菌BJ5183中进行同源重组,从而获得重组腺病毒载体,PacⅠ酶线性化该重组载体,转染293细胞进行病毒的包装和扩增,经超离心对重组病毒Ad-PLB进行纯化;测定病毒效价后,体外感染大鼠心肌细胞H9C2,Western blot法验证腺病毒病毒介导的重组PLB蛋白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腺病毒载体,体外包装制备了PLB的重组腺病毒,扩增纯化后的病毒效价达6.25×10^(10)/ml,能有效介导PLB在心肌细胞中的重组表达。结论过表达受磷蛋白PLB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为之后受磷蛋白PLB的相关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刘梦娜汪凯任安经章卫平吕建新
关键词:受磷蛋白腺病毒心肌肌质网
Salusins及其心血管效应被引量:6
2013年
Salusins是一类新发现的心血管活性肽,包括由28个氨基酸组成的salusin-α和20个氨基酸组成的salusin-β。Salusins广泛分布于人和大鼠的多种组织和器官,具有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减轻心脏缺血损伤、促进心肌细胞肥大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一系列心血管效应。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由同一前体产生的两种多肽,salusin-α和salusin-β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相反的作用。
任安经林丽严晓红袁文俊
关键词:心脏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两种小鼠颈总动脉内膜增生模型的制备和比较
2018年
目的:制备颈总动脉结扎及颈总动脉导丝损伤2种小鼠颈总动脉内膜增生模型,并比较其优缺点。方法:C57BL/6小鼠右侧颈总动脉实施结扎或导丝损伤术,左侧为阴性对照侧。14d后行颈总动脉彩超检查,检测颈总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行H-E染色比较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及内中膜比;行免疫荧光SM22染色比较平滑肌细胞的分化程度。结果:结扎侧颈总动脉血流基本消失,非结扎侧血流代偿性加快;导丝损伤侧颈总动脉血流增快,非导丝损伤侧血流亦增快,但小于导丝损伤侧。颈总动脉结扎侧和导丝损伤侧新生内膜面积分别为(35.08±4.40)×10~3μm^2和(12.02±2.00)×10~3μm^2,中膜面积分别为(49.31±3.39)×10~3μm^2和(39.63±4.05)×10~3μm^2,内中膜比分别为0.71±0.05和0.30±0.05。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侧血管平滑肌细胞均由分化型转变为去分化型,且结扎侧平滑肌细胞去分化程度较导丝损伤侧高。结论:在模拟血管内膜增生方面,颈总动脉结扎模型优于颈总动脉导丝损伤模型。
张莎魏纯纯任安经章卫平吴弘
关键词:内膜增生小鼠模型导丝血管损伤
microRNA调控平滑肌细胞分化和表型转换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生理情况下,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保持分化和收缩状态,当发生血管增殖性疾病时,平滑肌细胞就由分化状态转换为去分化状态,获得增殖、迁移及合成分泌细胞外基质的能力,可导致血管腔狭窄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研究表明,多种分子参与了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换调控。本文就microRNA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中的调控作用进行阐述。
张莎任安经吴弘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MICRORNA表型转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