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2004YZ01-2)

作品数:12 被引量:148H指数:6
相关作者:严延生吴守丽沈晓娜翁育伟颜苹苹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医科大学龙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病毒
  • 5篇人类免疫
  • 5篇人类免疫缺陷
  • 5篇人类免疫缺陷...
  • 5篇缺陷病
  • 5篇免疫缺陷
  • 5篇免疫缺陷病
  • 5篇免疫缺陷病毒
  • 2篇禽流感
  • 2篇禽流感病
  • 2篇禽流感病毒
  • 2篇流感
  • 2篇进化分析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组
  • 2篇H5N1
  • 2篇HIV
  • 1篇登革病毒
  • 1篇登革热
  • 1篇毒剂

机构

  • 11篇福建省疾病预...
  • 5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龙岩市疾病预...
  • 1篇莆田市疾病预...

作者

  • 12篇严延生
  • 5篇吴守丽
  • 4篇沈晓娜
  • 4篇翁育伟
  • 4篇颜苹苹
  • 3篇谢美榕
  • 2篇陈端
  • 2篇何爱华
  • 2篇陈前进
  • 2篇杨秀惠
  • 2篇谢剑锋
  • 2篇杨式芹
  • 2篇张志珊
  • 1篇张建明
  • 1篇周剑平
  • 1篇林勋
  • 1篇林立旺
  • 1篇张拥军
  • 1篇何家鑫
  • 1篇余艳琼

传媒

  • 6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7
  • 4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建省六种哺乳动物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被引量:10
2006年
王灵岚陈亮何似严延生
关键词:戊型肝炎病毒哺乳动物HEV感染人兽共患病高发地区直接病因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Fujian/1/2007(H5N1)株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对福建省分离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Fujian/1/2007(H5N1)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了解病毒序列及进化特征。方法SPF鸡胚分离法分离A/Fujian/1/2007(H5N1)株病毒,并提取病毒RNA。病毒RNA经通用引物逆转录后,应用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病毒各节段,产物经TA克隆到载体中进行测序并对结果进行排列、拼接成完整的病毒基因组。分析病毒重要位点特征,并参照已发表的病毒序列,对A/Fujian/1/2007(H5N1)株作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应用自行设计的引物,扩增并获得完整的A/Fujian/1/2007(H5N1)株基因组序列。病毒重要位点的分析表明,该株病毒为禽源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病毒对达菲敏感而对金刚烷胺类药物则具有耐药性。病毒特征有待进一步的生物学验证。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在亚洲各国引起人类感染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A/Fujian/1/2007(H5N1)病毒与国内以往毒株属同一进化分支。结论获得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Fujian/1/2007株全基因组序列,了解病毒重要的氨基酸位点特征以及亚洲人感染病毒间的亲缘关系,为进一步探讨福建省禽流感病毒变异、传播机制等奠定基础。
翁育伟严延生张拥军杨式芹沈晓娜
关键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基因组
肠道病毒ECHO 19型引起无菌性脑炎流行的诊断与遗传性分析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明确引起无菌性脑炎流行的病原,了解其遗传特征。方法收集部分病例脑脊液及双份血清标本,同时应用传统的病毒分离及中和鉴定、RT-PCR扩增肠道病毒目的基因片段及序列分析和双份血清中和抗体变化3种方法进行病因学诊断;并进一步针对病原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和遗传树图构建分析。结果直接从首例及随后送检的18份脑脊液标本中扩增出肠道病毒核酸进行了早期诊断;病毒分离鉴定及双份血清中和抗体检测结果为:用RD和Hep-2两种细胞从30份脑脊液标本中分离出肠道病毒ECHO 19型16株(阳性分离率为53.33%),检测5例病例双份血清ECHO 19 病毒中和抗体水平,其中4例双份血清抗体阳转或呈4倍及以上升高,同时也证实了肠道病毒 ECHO 19为此次脑炎流行的病因;其中5株病毒VP1区全基因序列与已发表的其他ECHO19病毒株进行比对分析,显示:本次分离株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9%-100.0%,来自于一个共同的祖先, 而与已发表其他毒株间亲缘性较远,差异性为13.0%-22.4%,属于一新的变异福建株。结论此次无菌性脑炎流行的病原为一变异的ECHO 19病毒;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不仅可以达到早期诊断目的,而且可以从分子水平提示病毒的遗传特性。
杨秀惠严延生何爱华陈前进张月花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假病毒检测系统的构建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构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性克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携带荧光素酶基因(Luc+)的HIV假病毒感染系统。方法利用长片段PCR技术分别扩增福建省HIV分离株LWJ前后半长基因序列,以pCR-XL-TOPO为载体构建HIV感染性克隆pLWJ。将Luc+表达基因片段替换感染性克隆pLWJ中部分env区序列,从而构建出携带Luc+基因的报告基因病毒载体pLWJ-SV40-Luc+。将报告基因病毒载体和膜蛋白表达质粒VSV-G共转染293T细胞,获得携带Luc+基因的HIV假病毒。将HIV假病毒感染293T细胞,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感染细胞中Luc+相对荧光单位(RLU)。结果以HIV感染性克隆pLWJ为基础,构建出携带荧光素酶基因的VSV-G/HIV假病毒感染系统,其所产生的VSV-G/HIV假病毒仅有单轮感染活性,被感染细胞中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加入病毒量呈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成功建立具有单轮感染活性的VSV-G/HIV假病毒检测系统,为开展HIV相关基础研究提供一个技术平台。
吴守丽严延生颜苹苹谢美榕王惠榕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性克隆假病毒荧光素酶
不同常用消毒剂对HIV消毒效果评价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各类常用消毒剂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消毒效果。方法采用核酸定量法及病毒细胞培养法,对存在于全血或血浆中的HIV进行消毒试验。结果核酸定量法试验结果,含有效氯3 000 mg/L含氯消毒剂作用5 min、有效碘含量为100 mg/L碘伏作用1 min、75%酒精作用1 min对血浆中的HIV灭活对数值>4.00,有效含量5 000 mg/L过氧乙酸作用20 min对全血及血浆中的HIV灭活对数值均≤2.00;对于存在于全血中的HIV含氯消毒剂的杀灭能力受到影响较大,碘伏类消毒剂也需增加较大剂量;病毒细胞培养法试验结果,有效氯100 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 min、有效含量100 mg/L过氧乙酸作用3 min、有效碘含量50 mg/L碘伏作用1 min、75%的酒精作用30 s、0.05%戊二醛作用5 min,对HIV的灭活对数值均>4.00。结论核酸定量法与病毒灭活试验结果差异较大,前者是反映病毒灭活的间接指标,可用于快速筛选试验;后者是反映病毒灭活的直接指标,可作为最终判定。
陈路瑶吴守丽林立旺颜苹苹严延生
关键词:消毒剂核酸定量
HIV耐药性及耐药检测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2年
1996年美国华裔科学家何大一提出了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highly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包括两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和一种蛋白酶抑制剂(PIs)或者一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HAART的应用使得艾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其耐药性的产生也将不可避免。
吴守丽严延生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耐药检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AE重组亚型毒株全长gp120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AE重组型(CRF01-AE)毒株全长gp120基因的变异特征,为针对CRF01-AE重组型的免疫学研究和疫苗的研制提供帮助。方法应用巢式PCR对福建省2004至2005年期间100例HIV-1CRF01-AE感染者随机抽取21份血样的外膜蛋白全长gp120进行扩增、回收、克隆至T载体后测序,应用MEGA、DNASIS、CLUSTAL1·83、N-GLYCOSITE等软件对HIV-1全长gp120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基因系统树显示这21份样本属于CRF01-AE重组型HIV-1株,样本组内基因距离为9·5%±2·5%。V3环顶端四肽存在4种类型:GPGQ(71·43%),GPGR(19·05%),GPGH(4·76%),GQGQ(4·76%)。根据V3环关键氨基酸推测辅助受体使用情况的结果显示,16份(76·19%)可能使用CCR5作为辅助受体,1份(4·76%)样本可能使用CCR5/CXCR4序列,4份样本(19·05%)不能做出预测。21条HIV-1全长gp120氨基酸序列中,C1-C5比较保守,而V1-V5变化较大,其中V3相对保守。N糖基化位点分析发现大多数位点较为保守,少数发生糖基化位点丢失和增加。结论福建省大部分CRF01-AE重组型毒株与东南亚代表株关系密切,来源较为复杂,大部分CRF01-AE重组毒株为NSI型,gp120基因变异大,该研究为以后的病毒免疫学和疫苗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基础数据。
黄海龙郑健颜苹苹吴守丽陈舸林勋郑武雄谢美榕张建明严延生
关键词:HIV-1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的病原学诊断与分析被引量:61
2007年
目的明确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的病原体并对其进行遗传性分析。方法收集部分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粪便标本,以及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同时应用传统的病毒分离与鉴定、双份血清中和抗体变化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进行病因学诊断;并进一步针对病原体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和遗传树图构建分析。结果应用RT-PCR及序列分析方法,从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直接扩增基因快速诊断为CAV16;8例病例中3例病毒分离阳性,应用RIVM肠道病毒组合血清均无法定型,而应用CAV16特异性引物RT-PCR诊断均为阳性,35例密切接触者标本中10例病毒分离阳性,6例(60%)为CAV16,同时EV71诊断均为阴性;用病例的分离株病毒对5个病例双份血清进行中和抗体检测,其中3例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呈4倍及以上增长;CAV16的本研究分离株和来源于GenBank中参考株.基于衣壳蛋白VP1基因同时进行遗传性分析,显示本研究分离株间同源性达99.7%~99.9%,具有直接的流行病学联系,在遗传树图中位于C基因型下相对独立的一分支,与同属于C基因型其它参考株核苷酸差异性达4.1%~5.1%。结论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传统的病毒分离与鉴定,既可快速又能准确鉴定引起本次手足口病暴发的病原为CAV16。
杨秀惠何家鑫严延生何爱华沈晓娜陈前进
关键词:柯萨奇病毒A16型手足口病病原诊断
艾滋病检测实验室意外事故风险模拟效果评价
2013年
目的探讨生物安全实验室意外事故发生情况下的主要污染风险,为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建立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指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墨汁模拟样本初步确定污染扩散范围及程度,运用假病毒作为模式病毒模拟实验室意外事故,通过RT-PCR-荧光探针法定量检测样本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的核酸含量,同时对污染部位进行现场消毒。结果在生物安全柜内发生意外事故时,重点污染部位主要位于以样本与台面的直接接触点为中心,半径15 cm范围内;手套表面是个人防护装备中污染最严重的部位;实验室内不同容器脱落时造成的污染多集中于实验员正前方60度角范围内,且溅撒范围、溅撒高度与样本量均呈正相关;现场消毒效果显示污染部位经75%酒精和/或50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后,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初步确定了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发生意外事故时污染扩散范围及程度,用常规消毒剂能够有效地杀灭HIV病毒。
吴守丽余艳琼严延生颜苹苹谢美榕林仲
关键词:生物安全实验室
福建省登革1型病毒基因组序列测定及进化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对分离自福建省的1株登革1型病毒(FJ231/04)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同其它病毒株全基因序列进行比较,了解其序列特征和可能的传播来源。方法采取分段扩增、克隆、测序的方案,设计10对引物分别扩增不同的片段,基因组5’末端序列采用RACE技术进行扩增,扩增产物随后克隆到质粒载体并测序。通过末端重叠序列进行拼接后组成全长病毒基因组序列。结果拼接后的病毒全基因组全长10735nt,编码一个长的开放读码框。参考已公布的登革1型病毒的全基因序列,对该病毒株进行进化分析。序列的进化分析表明,该福建省分离株属登革1型病毒中的第1群(基因1型)病毒。在遗传距离上,该毒株和2002年的泰国分离株最为接近(差异为0.53%)。根据病毒发现时间及其核酸差异,推测该病毒可能是通过在东南亚一带感染者或病人带入福建。结论通过对登革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可以获得毒株的特征。此外病毒序列的进化分析,还可为了解病毒可能的来源以及传播途径,正确了解登革病毒在我省的流行病学概况提供重要的线索。
翁育伟陈端张志珊赵珠英谢剑锋沈晓娜严延生
关键词:登革病毒基因组进化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