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I15B08)

作品数:44 被引量:213H指数:9
相关作者:郑加生崔石昌崔雄伟李京华李建军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空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3篇肝癌
  • 18篇消融
  • 15篇细胞
  • 13篇肿瘤
  • 10篇微波
  • 10篇微波消融
  • 8篇肝细胞
  • 8篇CT引导
  • 7篇原发性
  • 7篇消融治疗
  • 6篇原发性肝癌
  • 6篇栓塞
  • 6篇肝肿瘤
  • 5篇手术
  • 4篇动脉化疗
  • 4篇动脉化疗栓塞
  • 4篇术后
  • 4篇化疗
  • 4篇化疗栓塞
  • 4篇基因

机构

  • 34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空军总医院
  • 3篇山东省肿瘤医...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济南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淄博市中心医...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西门子(中国...

作者

  • 25篇郑加生
  • 11篇崔石昌
  • 11篇崔雄伟
  • 7篇李京华
  • 6篇陈德喜
  • 6篇李建军
  • 5篇钱智玲
  • 5篇邢秀亚
  • 5篇房达
  • 4篇生守鹏
  • 4篇孙斌
  • 3篇王璇
  • 3篇扈彩霞
  • 3篇张洪义
  • 3篇袁春旺
  • 3篇孙玉
  • 3篇张洪海
  • 3篇石英
  • 3篇李聪
  • 3篇闫晓东

传媒

  • 8篇北京医学
  • 6篇中国医刊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临床荟萃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国医学教育...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华介入放射...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6
  • 20篇2015
  • 1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形臂碘油CT在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C形臂碘油CT在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肝癌患者,先行64层CT扫描,再行TACE术。术中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然后注入超液态碘化油行诊断性栓塞,即刻行C形臂CT平扫,如发现有明确的肝癌病灶,再经微导管超选择插至病灶的肿瘤供养血管并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TACE术后7~14 d内复查CT(碘油CT)。由4名医师分别对64层CT、DSA、C形臂碘油CT和碘油CT的图像进行读片,并对肝癌病灶分别计数。以碘油CT的评价标准判断C形臂碘油CT的结果。TACE前后甲胎蛋白(AFP)含量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40例患者64层CT发现13个可疑病灶;DSA确诊10个病灶,发现4个可疑病灶;C形臂碘油CT发现71个病灶;碘油CT确诊67个病灶。TACE前后的AFP值分别为(452.3±192.6)μg/L和(223.8±93.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1,P=0.039)。结论 C形臂碘油CT在TACE术中可早期发现肝癌微小病灶,使患者得到早期治疗。
李建军郑加生崔雄伟孙斌房达叶琳超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碘油CT
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大肝癌的可行性探讨被引量:9
2015年
据WHO统计,肝细胞癌在世界范围内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发肝癌病例超过100万,中国内地新发病例占比超过55%。根据我国陈孝平^([1])对肝癌大小的分类,直径超过5cm的肝癌为大肝癌,超过10cm的肝癌为巨大肝癌。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对失去手术机会的肝癌目前尚无公认的满意治疗方法。实际上,在确诊肝癌时,大部分患者已达中晚期,往往失去了手术机会,仅20%的患者适合手术。
赵刚
关键词:大肝癌肝癌治疗微波消融血供肝动脉电极针
腹腔镜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策略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但是仅有一小部分患者具有手术时机。虽然肝切除及肝移植在小肝癌患者中取得良好结局,但是大肝癌、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肝癌合并肝硬化及脾机能亢进等患者,易失去手术切除机会,且病情发展迅速,常在发病后数月内死亡。
肖梅
关键词:肝癌手术微波消融脾机能亢进门静脉癌栓小肝癌大肝癌
原发性肝癌患者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中肿瘤位置与疼痛程度的关系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局部麻醉下CT引导肝癌微波消融(MWA)术中,肿瘤位置与患者疼痛程度的关系。方法 35例肝癌患者42个肿瘤病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实施CT引导经皮MWA治疗。临近肝包膜组16例患者、19个病灶,病灶临近肝包膜和(或)肝段以上门静脉分支≤5 mm;远离肝包膜组19例患者、23个病灶,病灶距肝包膜及肝段以上门静脉分支均>5 mm。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基础VAS评分、术中VAS评分(MWA中最大痛觉评分)、相对VAS评分(术中VAS评分减去基础VAS评分)、可耐受最大功率、消融时间、哌替啶用量。组间各参数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16例临近肝包膜组患者的术中VAS评分、相对VAS评分(3.25±0.68和3.00±0.52)明显高于19例远离肝包膜组患者(2.74±0.73和2.47±0.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2和0.009),即消融治疗时临近肝包膜组患者的疼痛比远离肝包膜组患者更明显。临近肝包膜组患者的哌替啶用量[(78.1±20.2)mg]亦高于远离肝包膜组患者[(64.5±17.3)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给予高剂量哌替啶治疗后,可耐受最大功率和消融时间在临近肝包膜组[(73.8±15.4)W、(6.6±1.8)min]与远离肝包膜组[(75.8±17.7)W、(6.4±2.1)min]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临近肝包膜及门静脉分支的肝癌病灶行MWA治疗时,患者疼痛更明显。追加用哌替啶剂量后,可完成MWA治疗。
李京华崔石昌孙健房达杜宁郑加生崔雄伟
关键词:微波消融疼痛测定
微创消融治疗小肝癌的优势与不足被引量:10
2015年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癌症发病率逐年升高,给临床医生提出更大的挑战^([1])。当前肝癌的治疗方法除了手术切除外,微创治疗因其损伤小、风险低等优势在临床上已逐渐普及。近10年来,以射频消融及微波消融为代表的肿瘤局部微创消融技术在治疗肝癌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小肝癌患者,手术治疗和微创消融治疗两者孰优孰劣的问题,一直无答案,因为两者的预后基本相同,具有同等的地位。
王成
关键词:小肝癌消融技术癌症发病率热消融门静脉癌栓术后评价
38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引导微波消融术后并发症护理被引量:7
2015年
总结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38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主要并发症包括气胸、出血、胸腔积液、消融后综合征、疼痛。护理措施包括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患者平卧位或略患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体温的观察和护理;解释疼痛原因,消除患者顾虑,对症处理;密切观察患者尿量及尿色变化;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本研究中,全组局部控制率37%(14/38)。共发生并发症27例次,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中和围手术期死亡。
王晓莉陆凤英施敏仲楼张鹏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CT引导微波消融并发症护理
过继细胞疗法在肝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第4位,死亡率位居第3位。肝癌早期可通过肝移植、手术切除以及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等方法进行治疗,但仍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中期患者虽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但其总生存期仍低于20个月。而进展期患者若未经治疗,其预后亦较差。肝癌患者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
王洋郑加生李威
关键词:肝癌患者细胞疗法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ARTERIAL过继
超高正加速度重复持续性暴露加重对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不同正加速度(positive Gz,+Gz)重复持续性暴露后对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按空白对照、+6Gz、+9Gz、+12Gz随机分组,每组6只,峰值作用时间3分钟,加速度增长率0.5G/s,间隔30分钟,重复间断连续5次。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空白对照组肝细胞的细胞核规则、胞质染色均匀、线粒体和内质网膜结构完整、清晰;与对空白照组相比,+6Gz组肝细胞显微结构轻度损伤,仅表现为细胞核轻度肿大,胞质染色轻度深染,核膜出现皱缩,核仁、线粒体和内质网结构未见明显改变;+9Gz组肝细胞出现中度损伤,肝细胞整体结构出现细胞膜缺损,肝细胞核肿大,核染色质聚集形成团块状,染色质边集,核膜皱缩,有少量凋亡小体形成;线粒体出现肿胀,嵴排列紊乱,间隙增大,但结构未发现断裂;内质网轻度膨松、扩张;+12Gz组肝细胞超微结构显示重度损伤,主要表现为肝细胞核肿大严重,核仁小而少,染色质聚集形成团块状,染色质边集增多,核膜皱缩,形成大量凋亡小体;胞质基质染色加深,同时胞质膨出,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分散紊乱;线粒体肿胀,线粒体膜破裂,线粒体基质电子密度降低,线粒体嵴减少、断裂及消失,趋向崩解或自溶;内质网扩张严重,伴有松解或消失,出现中等电子密度絮状物,小管裂解为小泡或扩大为大泡状。结论超高+Gz暴露可造成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严重损伤,从肝细胞亚细胞器的变化可知肝细胞受到明显的损伤。这要求在超高+Gz飞行环境下,对飞行员的肝脏保护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胡深张洪义李新慧汪鑫邹玉峰赵二鹏刘洋
关键词:电镜肝损伤超微结构
心包穿刺引流治疗AIDS并发心包积液2例
2014年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累及人体各系统组织,心包为常见受累器官[1]。少量心包积液可无症状,大量心包积液可致死。北京佑安医院于2013年用心包穿刺引流方法治疗艾滋病并发心包积液2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性,23岁。有同性性接触史。因间断咳嗽、发热1个月,加重并喘憋1周入院。查体:面罩吸氧下血氧饱和度98%。
崔雄伟李建军郭彩萍郑加生崔石昌
关键词:心包积液艾滋病心包穿刺引流
动脉栓塞联合CT引导热消融治疗肝血管瘤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评价经动脉栓塞(TAE)联合CT引导热消融(射频消融/微波消融,RFA/MWA)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1月至2013年7月TAE联合CT引导热消融治疗的肝血管瘤患者26例,其中单发14例,多发12例,有症状患者8例。病灶长径5.0-13.0 cm,平均(7.6±2.4)cm。先行TAE治疗,再行CT引导下RFA/MWA治疗,观察完全消融率、病灶缩小程度、手术并发症。结果 26例患者中行RFA治疗9例,MWA 17例,共消融病灶27个,行消融治疗28次。23个病灶实现了完全消融,病灶的完全消融率为85.2%(23/27),病灶缩小12.9%-66.3%,平均(31.0±19.6)%。有症状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全部消失。消融治疗后出现肝包膜下出血1例、血红蛋白尿1例、胆汁瘤1例,经治疗后好转,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1.5%,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患者。结论 TAE联合CT引导热消融治疗肝血管瘤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患者,可作为肝血管瘤治疗的选择之一。
生守鹏郑加生
关键词:血管瘤栓塞消融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